唐邦峰
湖南省湘潭縣一中 湘潭縣 411100
簡論我國智慧城市的發(fā)展現狀及問題
唐邦峰
湖南省湘潭縣一中 湘潭縣 411100
智慧城市就是通過信息與通信技術來實現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所有核心系統,能夠從民生、安全、城市服務等方面對市民的需求做出及時的、智能的響應。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智慧城市的發(fā)展現狀、問題以及未來的展望來進行分析。
我國智慧城市;發(fā)展現狀;問題
智慧城市是時代選擇的成果,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從遠古時代一路走來,各種先進科學設備、科學技術豐富了我們的現實生活,特別是互聯網的存在真正地將地球這個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溝通與聯系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高度發(fā)展的網絡技術基礎之上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就隨之產生,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現在所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層次的提高。我們可以在許多科幻影片中能夠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智慧城市就是通過信息與通信技術來實現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所有核心系統,并且從民生、安全、城市服務等方面對市民的需求做出及時的、智能的響應。而從實際建設的角度上來講,智慧城市就是通過網絡技術來實現城市的智慧化管理,一切對社會資源的調控都以網絡為核心,而且隨著我國人口的逐漸增多,未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將必然承載更多的人口,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講,未來的城市問題將越來越嚴峻,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全新的方式來對城市進行更細致的管理,因此智慧城市對于我國的未來發(fā)展是有著實際意義的。而且從世界范圍內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外許多地區(qū)都已經展開了,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喜人的成果,而智慧城市在我國雖然也已經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上來講,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是受到諸多因素限制,并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
早在2009年溫家寶總理就在首都科技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科學詮釋和目標展望,足以證明了我國對于智慧城市未來發(fā)展的渴望。其實關于我國智慧工程,相關研究會還制定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綱要》,并提出了5年發(fā)展100個智慧城市,200個智慧城區(qū)示范區(qū)的建設構想,這對于我國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的。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地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智慧城市的發(fā)展步伐也在不斷邁進,可以說發(fā)展智慧城市是我國“十二五”提高城市發(fā)展質量、推進城市生活、促進城市管理、生活方式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我國居民來講是提高生活幸福感,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從我國智慧城市的現狀發(fā)展來看,我國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是秉持著大力支持的態(tài)度的,并且從資源到政策無不向智慧城市建設方向偏移,雖然說智慧城市的建設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十年、百年中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那些曾經在影片中出現的智慧城市片段,很可能會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
雖然說我國目前大力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設,但是我們同樣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智慧城市尚且存在的問題,許多因素都嚴重地影響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講,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是缺乏國家頂層設計和指導,很少有能夠支撐起智慧城市整體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其次在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制法規(guī)的設立上還不完善,雖然國家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在項目建設上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沒有相應的系統和組織,甚至于許多基礎建設都處于各自為政的情況。其次就是在智慧城市思想和內涵上我國智慧城市的假設還停留在技術盲目的情況,而且在個別領域的發(fā)展還具有非常大的缺陷,甚至于這種缺陷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國智慧城市的整體發(fā)展進程。最后就是在安保體系的建設上,我國各方組織由于缺乏國家統一的指導和統籌,還有許多城市在規(guī)劃建設上存在孤島現象,許多在建的智慧城市出現了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現象。所以對于我國的智慧城市發(fā)展來講,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各種系統上實現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國的智慧城市從整體建設層面上真正地實現突破。還有就是相關人才的引進也是迫在眉睫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要想支撐起智慧城市,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人才戰(zhàn)略的效果和作用,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智慧城市目前所具有的問題,才能夠真正地推動智慧城市的發(fā)展,建設起能夠支撐我國城市未來的智慧網絡體系。
[1]陳柳欽.智慧城市∶全球城市發(fā)展新熱點[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2]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國城市發(fā)展中的功能和意義[J].中國科技論壇.2011(05).
[3]王震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全球共識與我國的提振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