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
內蒙古自治區土地調查規劃院 呼和浩特 010020
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土地利用策略探討
李瀅
內蒙古自治區土地調查規劃院 呼和浩特 010020
科學發展觀是具有指導價值的進步理念,它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而又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將以土地利用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著重分析如何做到遵循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進行高效而又合理的土地利用,并且提出相應的策略,旨在為社會利用土地提供建設性的建議,最終實現我國社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策略
土地是人民生活和生產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遵循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土地開發和利用,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如今,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資源環境的受破壞這三者之間的矛盾,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利用土地已然成了當下必須解決的一個重點。以下將對土地利用的策略進行探討。
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地利用的理念以及策略也是需要不斷更新的,新的理念由此而生。在倡導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土地的利用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人為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等。其中本文將以可持續發展這個內涵作為主要的切入點,以此來探討如何進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總而言之,可持續利用土地的原則,需要在開發資源的基礎上,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指導原則,最終以實現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共同發展。
(一)始終堅持土地資源的保護政策
在一系列的土地資源保護政策頒布和實施之后,土地開發和利用的相關部門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堅持和落實這些政策,其中不僅包括需要維持土地原本的利用價值,還需要保證土地的生產能力,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土地糧食的生產能力,進而增強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傳統的單純的土地數量的保護為數量、質量以及生態之間的共同維護。
(二)以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土地利用的原則
傳統的土地資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這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使得我們國家的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因此,土地利用一定要堅持以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根本性的原則,否則土地利用將失去其價值。對此,可以先分析相關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環境效應,然后仔細分析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并且建立起生態環境的評價體系,這對進行合理的土地資源的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雙重的指導作用。另外,土地的利用還需要結合流域治理、生態、區域發展的相關要求,最終通過合理布局人口和生產力以實習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雙重保護。
(三)要堅持集約用地和節約用地
土地作為經濟發展的資源,對其不可能只是局限在保護的層面上,還是需要將其投入到使用中,在使用的過程中就需要做到集約和節約兩點。這就需要利用經濟和行政兩方面的手段,對城市不合理的土地開發和利用進行控制,從而避免土地資源的濫用。另外,在土地資源的配置上,需要堅持政府的宏觀調控為主,引進市場機制,最終形成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共同協作下的經濟效率和生態效率共同發展的局面。同時,在對土地進行利用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其結構充分考慮進去,以免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區域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合理布局土地的利用結構,對提高土地可利用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進行區域土地的結構調整,能夠實現集約和節約利用土地的目的,同時也能夠達到獲取經濟效益的目的。
(四)建立有效的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
第一,需要在土地的產權制度上進行創新,規定產權主體的權利以及義務,關注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并進一步對其進行優化。另外,需要處理好土地所有者即政府與土地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確保土地市場交易的成本的最小化。
第二,對于土地的收購、儲備以及管理的這一系列環節,土地所有者為了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仍然會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當下政府壟斷的現狀來看,促進土地資源的市場化,是最佳的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第三,要想做到土地市場交易行為的規范化,需要發揮市場價格的杠桿作用,在土地使用權獲取的價格上要構建起完善的體系,并且完善好稅收制度。
總而言之,科學發展觀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其所包含的內涵對土地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進行土地可持續發展的利用,是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思想的體現,它對土地的利用提供了戰略性的借鑒,已經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成了其調控土地資源的方式。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土地利用,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衡而持續的發展。
[1]陳坤龍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土地利用規劃管理[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9(02).
[2]桂勝明科學發展觀下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探討[J].門窗.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