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濤
(軍事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35)
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現狀與對策
○楊錦濤
(軍事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35)
長期以來,我軍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衛生事業經費占國防費的比例逐年下降,制約了軍隊整體衛生保障能力提升,難以適應黨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打仗型”后勤的指示要求。本文對我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以期對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高原高寒部隊 衛生資源 優化配置
我軍高原高寒地區基層部隊大都地處邊陲,位于國家邊境線所在的主要區域,同時都是居住在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宗教信仰差異很大,其所面臨的維護社會穩定、搶險救災、處置邊境突發事件的任務很重,其衛生保障與一般地區部隊相比具有特殊性,深入了解和準確把握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保障的現狀與特點,對于保障其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的軍事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人力配置基本情況
衛生干部是衛生人力資源的主體,在衛生人力資源配置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經過多年建設和調整,衛生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素質優良、結構漸趨合理的隊伍。一方面,專業結構相對穩定。經歷幾次精簡整編后,我軍衛生干部不斷減少,而高原高寒基層部隊由于地處偏遠,又身處基層,衛生干部更少,但各專業之間,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結構。另一方面,素質結構有所改善。當前我軍形成了以院士領銜、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為骨干、結構優化的科技干部隊伍,總體來看,高學歷、高職稱和青年人所占比例進一步提高。
2、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裝備配置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軍衛生裝備特別是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裝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針對高原高寒師以下部隊衛生裝備總值超過20億元。野戰衛生裝備形成了車、倉、箱、囊四個系列的第二代野戰機動衛勤裝備體系,大大提高了高原高寒基層部隊戰時衛勤機動保障能力,為救治技術前伸、加快傷病員后送速度、減少保障環節、實施靈活機動的衛勤保障創造了條件。另外為了解決高原高寒地區傷員救治轉移難的問題,大力發展傷病員空中運輸工具,使衛勤保障的時空范圍相對縮小,保障的效能與速度大大提高,使遠距離的傷員立體直達快速后送、藥材直達配送保障成為可能。
3、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經費配置基本情況
衛生經費配置是衛生資源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軍衛生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軍隊衛生經費是軍隊衛生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既反映了軍隊對衛生事業和軍隊人員健康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又反映了衛生經費分配、使用的公平、合理程度。近年來,我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事業費總量逐年增長,軍隊對于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投入也不斷提升。同時衛生事業費供應結構逐步改進,在原有的經費標準的基礎上,為了加強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經費管理,增加了遠離體系醫院的就醫補助標準和駐偏遠地區醫院補助標準,并對標準進行了不斷調整和修改。
1、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人力配置存在問題
一是人力資源數量配置不夠平衡。主要表現為高原高寒基層部隊醫護比例低于國家和軍隊平均水平。學科比例失衡,護理、放射衛生、預防保健等高原高寒基層部隊最需要的人力資源短缺;護士由士官擔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護理質量,影響了醫療功能的發揮,最終影響到為部隊的服務保障能力。管理和理、工、醫交叉學科人才不足,素質偏低;現有的醫學檢驗、臨床病理、醫學攝像和儀器維修專業干部統配比例較低,呈缺編狀態,不能適應現有的衛勤保障任務及醫學科技發展的需要。加上高學歷的衛生人力資源不愿意到基層單位工作,造成高層及知識密集型單位超編,??迫瞬哦逊e?;鶎舆呥h單位,特別是團以下基層衛生單位缺編嚴重。
2、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裝備配置存在問題
裝備結構與部隊實際需求仍有差距。近年來,盡管部隊主要衛生裝備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裝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從高原高寒基層部隊的衛勤任務保障要求及部隊官兵的健康需求上看,基礎醫療裝備、預防保健裝備、軍兵種專用裝備不足,更新速度緩慢。實用經濟裝備不足、大型醫療裝備發展過剩,發展不協調是當前衛生裝備資源配置的主要矛盾。同時裝備配置分布不合理,由于部隊地處偏遠,導致一些高技術含量的裝備品種數量不足,有部分旅團衛生隊的全部衛生裝備總價值還達不到5萬元;裝備質量差陳舊落后,據統計高原高寒地區師旅團衛生機構單價500元以上的衛生裝備中,60、70年代的設備占現有設備的38.9%。這些設備設計落后,質量差,年久失修,零配件供應困難,一般作戰部隊的野戰衛生裝備和器材短缺、不配套。
3、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經費配置存在問題
從需求方面來看,突出表現為醫療消費增長較快。據統計當前我軍衛生經費保障程度僅為48.15%,對于高原高寒基層部隊疾病高發地區供需矛盾更為突出。由于經費較為緊張,醫院和部隊為軍隊人員用藥的品種只達到合理用藥目錄的50%左右。有35.3%的部隊官兵因藥品檔次不夠而自費購藥。此外,由于高原高寒基層部隊醫療經費缺口較大,在“重治輕防”傾向影響下,雖文件規定部隊衛生事業費中的15%~25%應用于部隊衛生防病工作,但由于沒有從經費保障制度上確立下來,實際上預防經費支出所占份額很小,據統計僅占單位衛生事業費的4%,占單位衛生費用的0.6%,單列防疫經費人員標準每人每年只有10元。
1、開展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理論研究
理論的不斷進步是實踐得以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在理論上走到了前列,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實踐的開展。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對于我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進一步對其研究探索,在資源配置的理論上不斷創新發展。首先,應當針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的特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專題研討,通過實地調研、走訪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到高原高寒基層部隊一線,近距離觀察和發現問題,從而有的放矢地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情況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對策。其次,應當開闊視野,廣泛學習國外先進資源配置理論方法。由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于高原高寒部隊衛生資源配置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早,成果較多,甚至很多理論已經應用于實踐之中并開始發揮作用,可以為我國我軍在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這樣不僅能夠跟上世界腳步,與世界理論前沿接軌,而且能夠取其精華,少走彎路。第三,要聯合地方相關企事業部門進行聯合攻關,廣泛吸收國家和地方的力量,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的理論方法進行系統梳理,充分調動國家、社會和軍隊對這一領域問題的關注程度,從而集眾家之力推動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的理論不斷創新發展。
2、優化衛生資源保障體制和保障模式
優化高效的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離不開順暢協同的保障體制和科學合理的保障模式。根據當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源,應當從體制機制和保障模式上入手,進行完善和創新。首先,針對當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地域偏遠、保障困難、易被忽視的現狀,應當成立專門保障機構,專門負責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的情況考察、需求測算、協助調配等配置工作,使其成為高原高寒基層部隊的重要“代言人”。其次,要精簡保障機構,推行“扁平化”管理,在縱向上減少層級關系,在橫向上細化職能分工,創建衛生資源配置的“綠色通道”,從而提高保障效率,確保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能夠及時有效。第三,要加強與地方合作,寓軍于民,建立軍地聯合、軍民融合的保障模式。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保障苦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地域的特殊性致使衛生資源分配和供應較難,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加強與地方民用資源的合作,例如與駐地當地的地方衛生機構簽訂協議,由地方衛生機構承擔一部分衛生保障任務,經費由總部直接撥付轉支,這樣就可以減少衛生資源配置運輸環節,提高了配置效益。
3、改進衛生資源配置調控手段
要改變傳統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手段,尋求新方式、新方法,實現更加便捷高效的資源調控。首先,可以嘗試創建一體化調控方式,建立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綜合倉庫,以地域為劃分,將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任務劃分給各個綜合庫,在各個綜合庫之間,由總部或軍區統一調控,在某一地域范圍內,由該地域內的綜合庫進行統一調控,這樣能夠從整體上加強衛生資源調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第二,要加強調控手段的及時性,在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的情況下,要進行靈活迅速地調控,必要時可以選派專人駐連,專門負責聯系和調配相應衛生資源,確保資源調控迅速及時。第三,要建立有效的調控監督,要按照制度辦事、按照機制運行,不可人為調控,搞關系照顧,要根據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的實際情況,逐級報批,逐級審查。對于違規操作的人員和單位,要予以嚴肅處理。
4、建立衛生資源配置信息系統
當前,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給物資流通和資源配置打開了一道新的大門,軍隊衛生資源配置工作也應當乘勢而上,大借信息化東風,建立衛生資源配置信息系統,為優化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提供新的途徑。首先,要開發軍隊衛生資源配置信息軟件,將需求測算模型、供給測算模型、配置評價模型等內容融入軟件,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益,實現資源配置的電算化保障。其次,要建立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網絡辦公平臺,通過聯網辦公,進行數據的實時監察,不但可以對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變動情況進行更加精確的掌握,而且便于監督檢查,能夠對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第三,要建立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配置數據庫,將高原高寒基層部隊衛生資源信息錄入其中,作為需求預測和供給預測的依據,也可以在綜合評價中順利調用數據,為配置評價提供支撐。
[1]粱登富:高原高寒地區作戰機動衛勤保障探討[J].解放軍衛勤雜志,2007(2).
[2]胡善連:衛生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