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互認“起跑”
歷經三年的準備,內地與香港兩地的公募基金市場終于向彼此敞開了大門。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并實施的《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資金管理操作指引》,在香港基金內地發行、內地基金香港發行、資金及匯兌管理、統計監測及監督管理等四個方面,對兩地基金的互認進行了規定,厘清了國家對基金互認在跨境管理問題上的大方向,為基金互認在外匯管制上的最后一步做出了明確指引,被業界視作是基金互認首批名單公布前的基礎文件之一。
《指引》明確了基金互認額度管理規則和相關操作,便利了兩地基金跨境發行銷售所涉資金匯兌及流出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明確了額度管理規則為總額控制。外匯局不對單家機構、每只產品額度進行審批,僅對基金互認總額度進行監控。二是實施信息報告制。互認基金信息報告手續一律下放至托管人(銀行)或代理人(銀行或基金公司)辦理。三是便利資金匯兌。基金跨境發行募集的資金可以外匯或人民幣形式進出,涉及貨幣兌換的,可由托管人或代理人直接在銀行辦理。四是簡化數據報送手續。建立了系統化統計和報送程序,數據可通過系統直接采集,無需手工填報并避免了重復報送。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內地與香港兩地證監會就已正式發布了基金互認的管理規定,就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的注冊、銷售及信息披露等規則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未涉及資金賬戶管理以及資金匯出額度等方面的內容。《指引》的出臺,也標志著基金互認準備工作邁出了最后一步。目前除稅務方面的管理辦法仍未公布外,基金管理行業的大部分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自“開閘”以來,兩地金融機構近期紛紛發力爭搶跑道。據了解,目前內地和香港已有10余只基金互認產品正式上交注冊申請,并有望在年底前與投資者見面。隨著基金互認的落實,越來越通暢的兩地投資渠道將給兩地投資者和從業人員帶來共贏。此舉也被視作繼“滬港通”后,深化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一方面,通過基金互認開放境內資本市場,以及擴大對外證券投資;另一方面,通過基金互認不僅可以將境外(香港)的產品和監管引入境內,同時,也可以讓中國境內的產品、監管和標準等走出國門。這正如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葉海生所言:“這才是基金互認的真正意義所在。”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