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澤汀 編輯/白琳
?
甄別轉口貿易核心單據
文/劉澤汀 編輯/白琳
對于銀行單證人員來說,需要練就“火眼金睛”,以準確甄別轉口貿易交易背景的合理性與真實性。
為規范轉口業務,監管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2]38號)、《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3]20號,其中轉口貿易部分的內容目前仍然有效)、《關于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3]44號)等文件來規范轉口轉賣等套利行為。由于境內外關聯公司利用境外低融資成本貼現的流程都較為隱蔽,甚至從表面上無法辨別其關聯性,提交的單證也往往缺少提單等貨權憑證,因此,對于銀行單證人員來說,就需要練就“火眼金睛”,以準確甄別轉口貿易交易背景的合理性與真實性。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審核發票的真實性。作為貿易單證的核心單據之一,在國際結算實務中,無論是何種結算品種,發票均由受益人直接出具。就國內增值稅發票或普通發票的審核而言,因其印有密碼區,且發票均由當地稅務機關監制,可在稅務系統中查詢,因此通過其印證貨物交易真實性的可靠程度較高。但在審核轉口貿易發票時,則要通過在表面上延伸審核與其相關的第三方單據(如提單、質檢證等),并通過單據之間內容的相互印證,來提高對發票所載內容真實性的判斷。
第二,審核運輸單據。排除賣方直接使用自身物流系統發貨至買方的情況,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生產、物流一體化的實力,均需依靠成熟可靠、維護成本低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常見的運單有提單、空單等。但在轉口貿易實務中,企業往往無法提供運輸單據,主要原因是貨權頻繁轉移而貨物可能原地不動。在該種情形下,常見的單據往往為倉庫倉單(CARGO RECEIPT)、運輸指令(DELIVERY ORDER)或倉儲證明(WAREHOUSE WARRANT)。實務中,核實單據真實性的方法有很多種,可直接致電倉儲或運輸公司,詢問該批貨物是否真實存在,以及詢問交收貨雙方真實身份,以此驗證單據所載內容與事項的一致性。如果遇到個別倉儲公司以為客戶信息保密為由拒絕配合的情況,可以要求企業在一個月左右后補交自身出口關單或下游進口關單,以佐證貨物確已成交,發生了位移與報關。若因下游企業強勢不配合提供進口關單,建議與當地外匯局就該企業的被監管情況進行溝通,若為外匯局重點監控名單內企業,可果斷叫停其轉口業務。
第三,審核LOI單據。由于行業交易慣例,有些特定企業(如進口石油類客戶)無法獲得提單正本,因為國際原油貿易在流轉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多方,導致貿易鏈條拉長,提單正本的流轉速度遠遠慢于貨運速度。于是,LOI(LETTER OF IDENMITY,提貨擔保函)應運而生。
LOI是一種由上游出具給下游的貨權證據與提貨憑證,具法律效力。船舶航行過程中,并不會發生多次靠港轉運,即貨權的頻繁轉讓不影響貨物的實際轉運。即使正本提單滯留在某個交易環節無法傳遞至下游,LOI也可保障需要提貨方的實際提貨需要,并進行下一步轉手或分銷。如此一來,便給銀行人員甄別貿易背景真實性增加了難度。此時,需要借助船運實時信息即查詢“船舶航海圖”來佐證貨物運輸的實際進程。從海圖中,船舶的位置、吃水深度、最后目擊點等屬于關鍵信息,在審核時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船舶的最后目擊點是否嚴重偏離了正常航線。比如開往目的地青島港的船只出現在了歐洲海域,明顯是不合理的。
二是關注船舶吃水的深淺。船舶吃水很淺,說明船舶不是滿載,如果提單表述該船裝載了上萬桶原油,則會形成明顯的邏輯不符。
三是要重視船訊信息的查詢。這方面,可利用船訊網查詢船運的實時信息。該網利用衛星AIS技術探測所有海洋上行駛的船舶,每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就可更新報告,可信度極高。
查詢MMSI(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FY)信息和船舶呼號信息(CALL SIGN),MMSI為無線電通信系統發送的9位數字碼,本為海上搜救所用,但也可用來查詢船舶航線信息。鑒于同名船只很多,此查詢服務應使用IM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國際海事組織)為每條船設定的呼號(CALL SIGN)。該呼號如同船舶身份證,具唯一性。
如果上述根據提單所載內容查詢到的信息完全符合邏輯,且提單收貨方、發貨方、船公司均與其他單證相符,那么該批貨物應真實存在。
四是要審核租船提單。該提單適用于大多數轉口貿易,且主要為高值、量大的大宗非集裝箱運輸方式。相較班輪提單,租船提單發生海事欺詐的比率較高,欺詐的方式多為騙取保險而蓄意沉船、縱火焚燒船舶或買賣雙方為騙取銀行貸款而致船舶駛向他處等。但租船提單所使用的郵輪只要漂在海上,就可以被AIS技術抓取,因此,核實船務信息仍然可行。然而,在實務中,單證人員并無過多精力去逐筆實時跟蹤、掌握船訊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放款后郵輪掉頭回港或開往他處,欺詐仍在所難免。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貿易金融部北京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