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顏紅
(中共淄博市委黨校 山東 淄博 255000)
近年來,淄博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技術研發應用,著力培植創新型企業,努力構建集產學研協同創新、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自主創新于一體的創新體系,聚力提升全市工業經濟創新發展水平。
一是完善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夯實創新基礎。貫徹落實《淄博市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以“雙500強”企業為重點,著力構建區域技術創新支撐體系。2014年以來,確認山東華成中德傳動設備有限公司等46家企業技術中心為淄博市第十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截至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98家,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二是實施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豐富創新載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組織實施企業技術開發工程,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需求為導向,集中攻克一批制約淄博市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提升重點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淄博市101個項目列入山東省第三批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涉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醫藥等領域,其中,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的84個,占總數的83.17%。
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集聚創新資源。實施產學研“三個一”工程,組織淄博市企業與清華大學、西安交大、中科院、山東省科學院等高校院所開展專題產學研對接活動,深入挖掘技術創新要素資源。2014年分兩批公布了55個產學研項目,其中,90.91%的項目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及以上;50.91%的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預計全部項目產業化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57.84億元,利稅43.7億元。
四是實施工業“鑄鏈”工程,增添創新動力。篩選確定21條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成立21個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發展、創新、招商三大引領作用,組織鏈上企業開展重大科技交流和商業模式創新活動,搭建企業技術需求征集發布、技術合作對接洽談、技術成果應用轉化的平臺,推動企業實現抱團創新。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雙輪驅動”。單有技術創新沒有金融創新,就會使技術創新出現“閉鎖效應”;單有金融創新沒有技術創新,則會使金融創新最終成為“無米之炊”。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其對經濟轉型的關鍵作用才能發揮,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首先,要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擴大股權融資比重,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使有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成長。股權投資是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助推產業整合與升級的重要力量,VC、PE等股權投資具有要素集成功能、篩選發現功能、企業培育功能、風險分散功能、資金放大功能,能夠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支持企業創業創新,發掘有價值的科技成果并加快推動技術的產業化。要大力發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股權投資機構,支持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創業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要積極探索適度放開對銀行開展股權投資業務的限制,允許銀行在一定限額內用資本金參股股權投資基金。同時,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營造關注長期投資的氛圍,改變VC/PE哄搶IPO、“重晚輕早”等投機行為,推進股權投資與高技術創新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其次,要完善多層次信貸融資體系,鼓勵銀行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積極與其他類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提升銀行信貸對創業創新活動的支持能力。在我國,銀行體系是企業融資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如果沒有銀行的參與,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就很難得到有效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存在著固定資產少、技術成果市場前景不確定、重技術輕市場輕管理等問題,傳統銀行信貸模式很難把握其風險特征,難以量化風險,面臨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問題。銀行缺少對其支持的動力,單靠市場這只“無形之手”難以解決科技型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因此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創新增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能力。一要對銀行探索科技信貸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標準,并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鼓勵銀行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提升銀行信貸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能力。二要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借“民營銀行”開閘的政策東風。鼓勵民間資本在高新區發起成立“民營科技銀行”,專門為高技術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三要統籌協調政府、銀行、擔保、保險、股權投資機構、中介機構等多方面的力量,鼓勵各方積極開展合作,集各方智慧創新適應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模式。比如,湖北科技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制度是一項政府、銀行、保險公司三方合作的創新型貸款項目,三方合力分攤風險,銀行、保險公司、融資企業等多方獲益。
第三,要完善金融擔保體系,使金融擔保更多地回歸公益性,降低企業的擔保成本,鼓勵擔保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擔保模式創新,為創業創新型企業提供適應其融資特點的擔保服務。銀行出于防范經營風險的考慮,在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時一般都要求融資企業提供抵押擔保,并收取較高的貸款利息。但此類企業通常缺少符合銀行要求資質的抵押品,采取第三方擔保的情形下,企業需要向擔保公司支付一定的擔保服務費和其他一些費用,這使得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擠占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據調研,國有大型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利率為基準率上浮30%左右,擔保公司一般收取3至5個點的擔保服務費用,同時部分擔保公司還要求小企業用一定的貸款金額作為保證金,小微企業最終的融資成本一般為13~15%,顯著高于一般企業的經營利潤率。為此,要完善包括政策性擔保、互助型擔保和商業性擔保的金融擔保體系,使金融擔保更多地回歸公益性。為創業創新型企業融資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擔保服務,降低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成本。要發展完善再擔保機制,研究在省級層面組建科技型中小企業再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再擔保優惠。幫助企業獲得優惠貸款利率和擔保費率。要積極推動高新區與銀行簽訂合作授信協議,對通過高新區認定的“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等有“資質”企業提供無抵押信貸,由高新區提供風險擔保和貸款補貼。要不斷完善信用擔保行業的法制環境,明確加強行業監管,培育和扶持互助型擔保和商業性擔保等擔保機構發展,讓更多的擔保公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以競爭推動擔保服務模式創新和企業擔保成本降低。要鼓勵擔保機構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開展擔保模式創新,開發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擔保服務模式。同時,要以光谷等科技型小微企業聚集區為試點,完善區域內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工商、國土、稅務、質檢等部門公共數據的整合和共享,使金融機構能便捷、低成本地獲取企業的真實信用狀況和經營情況,減少金融機構的信息搜集成本,從而使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
第四,要有效整合各種金融資源,加強不同金融融工具間的協同,打造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支持企業從小到大連續發展的“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提升金融服務科技企業的效率。在高技術企業快速成長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資金需求強度及其籌措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高技術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通常會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一些發展較為迅速的企業往往會在短期內經歷多種融資方式的轉換,企業和企業家都缺少一個緩沖、學習、適應的過程。“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匯集整合各類金融資源,能夠降低科技型企業的信息搜集成本,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規模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便利化的融資服務,在提升金融服務科技企業的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北京“一條龍”金融服務體系和上海“4+1+1”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整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類股權投資機構等多方力量,能夠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差異化、連續性的金融服務。現階段可以探索在全國范圍內以高新區為試點組建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支持科技型企業從小到大連續發展。要調動銀行、風投機構、證券公司、擔保公司、行業協會、高科技園區、中介機構以及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參與平臺整合與建設要創新配套服務,幫助和引導企業做好融資規劃,促進科技型企業與平臺上各類融資渠道進行有效對接;要鼓勵平臺金融機構深入孵化器、創業園、高新區等科技型企業集聚區開展針對性的咨詢服務,定期進行投融資知識講座培訓,提升科技從業人員的金融素養。
[1]辜勝阻、李洪斌、王敏:構建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創新機制[J].中國軟科學,2014(1).
[2]柳卸林、高太山、周江華: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3[M].科學出版社,2014.
[3]封北麟、何利輝:我國財稅支持科技金融發展政策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