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舜
沈陽市于洪區始終把推進規范化建設和提升科學化水平作為全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擴面提質工程”,著力在工作理念、教育模式、活動載體、體制機制等方面創新,整體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兩個作用”的發揮和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創新工作理念深入推進企業發展和黨的工作互促共進,以實現企業和黨員職工的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為紐帶,激發黨員示范效應。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開展“七個一”系列活動,即開展一次黨的政策宣講活動,黨員干部撰寫一篇心得體會文章,圍繞“踐行群眾路線、做發展能手”進行一次專題討論,黨員職工圍繞企業發展提一條合理化建議,企業為困難職工辦一兩件具體實事,幫助困難黨員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參與或開展一次公益活動,加深了黨員職工對群眾路線的認識,增進了黨企良性互動,增強了黨員職工對黨組織和企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2014年,全區非公企業黨員職工為企業提出建議200余條,60%以上被企業采納,幫助企業辦實事150余件,企業黨員職工參與公益活動300余人次。
創新教育模式 一是強化對出資人的教育引導。通過走訪調研、座談交流、專題培訓等形式,持續強化非公企業出資人的政治觀念和政治認知,讓非公企業自覺接受黨的領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強化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培養。針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流動性大、黨建工作經驗少、業務水平普遍不高的現狀,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每年對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進行集中培訓。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倡導、推動企業黨組織之間相互交流,實地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強化黨員隊伍的素質提升。選派優秀的機關黨員干部到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堅持發展黨員工作向非公企業“適度傾斜”,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改善隊伍結構。2014年,非公領域新發展黨員28名,占全區總量的11%。

沈陽市于洪區非公企業“共產黨員示范崗”
創新載體設置 從非公企業實際入手,重點抓好“三個圍繞”,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圍繞急、難、險、重任務開展活動,重點解決黨員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識淡薄的問題。以開展“共產黨員工程”為主線,持續開展“黨員示范崗”等實踐活動,在關鍵崗位、關鍵工作中突出黨員優勢。二是圍繞服務企業發展謀劃活動,重點解決非公企業黨員凝聚力、向心力不足的問題。積極開展“我為黨旗添彩”等系列活動,讓黨員職工以企為榮、以企為家。三是圍繞企業文化謀劃活動,重點解決非公企業黨建與企業發展脫節問題。開展“育文化、強黨建、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讓企業文化彰顯黨的建設,讓黨的建設引領優秀企業文化。截至目前,全區非公企業共有黨員責任區40余個,黨員示范崗50余個,服務職工群眾500余人次,累計為企業創造效益5000余萬元。
創新體制機制一是建立定期走訪制度。按照省委“一走訪三推動”活動要求,深入開展黨員領導干部“三聯三解三提升”活動,解決發展困難,提升宗旨意識。2014年,全區135名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121名經濟部門黨員干部每人深入企業,走訪企業8次以上,幫助陸正重工、遼寧東鷹等企業爭取各類資金1407萬元,針對企業需求培訓就業人員1288人。二是逐步推行軟弱渙散黨組織晉位提升常態化機制。每年對非公企業黨組織進行綜合排序,按照一定比例,對軟弱渙散的非公企業黨組織進行集中整改。2014年,通過建立臺賬、常委聯系、職能部門結對幫扶等方式,幫助軟弱渙散的非公企業黨組織找準問題、理清思路、對癥下藥,并投入5萬元對活動場所建設、制度建設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完善,9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全部轉化。三是完善黨政互動工作運行機制。在條件成熟的非公企業推行黨政班子“交叉任職”模式,實行黨政聯席會、領導碰頭會等重大問題協商制度,推進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