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一個“嚴”字,人們工作、生活都會經常涉及。涉及到是什么感覺呢?工作崗位的要求嚴,擅離一刻都不允許,被發現就按規定處理;考場上紀律嚴,抄襲會被驅逐出考場;交通執法嚴,闖紅燈要被扣分甚至被吊銷駕照。嚴,經常給人的感覺是較高的要求,不是隨隨便便就可達到;是剛性的約束,不管情不情愿,必須去做;是細致的事項,馬馬虎虎可能犯錯。這還只是外界的約束,很多時候的嚴,來源于人們自己,自我要求嚴。自我約束的嚴和外界要求的嚴有些類似,二者相互滲透和貫通,外界要求的嚴,要作用到主觀意識,形成遵守制度、紀律、規矩的意志,指揮自己的行動。自我要求的嚴,往往也是自覺自愿遵從了外界要求的嚴,這也正是法治建設、作風建設的一個目標,讓遵紀守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嚴是否令人喜歡,讓人向往?人們對嚴的心境較為復雜。從嚴要求,人們未必感到快意;從嚴做事,往往需要多費力氣。那為什么要從嚴?首先在于遵從事理。制造產品,越高端,越精細,標準就越高。如果設計制作時標準不嚴、把關不嚴,產品有了瑕疵,可能影響使用和觀瞻,重要的缺失還可能釀成災禍。美國航天飛機曾因小零件上的問題導致墜毀,造成航天史上的大悲劇。社會上的交往辦事,沒有自然科學要求的那樣嚴格,但也不容松懈。生產領域的事和社會上的事都是人來做,人應該養成嚴的作風,嚴謹的習慣。做人湊合,做事也可能馬虎。大千世界也能找出糊涂官、馬虎官的例子,講起來都成了笑談。比如有的領導對下級、員工要求不嚴,上班就像來逛商店;做事糊里糊涂,大家一起混日子。這當然沒什么代表性,也不可能長此以往,更多的還是在立身處世上,很多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雖然沒到違法違紀的程度,也會被人們評價為散漫、懶惰;而擔當重要責任的人懶散,人們的容忍是很有限的。一位領導干部做不到嚴于律己,占了點公家的便宜,未必在物質利益上侵犯了多少,但可能嚴重危害了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領導干部的從嚴,既是做事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
領導干部認識到從嚴的意義和價值并不難,關鍵是做到從嚴。真正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并不容易。
是否從嚴,利害的考慮是關鍵。從事業、大局考慮,堅持必要的嚴,一絲不茍,善做善成。從個人利害考慮卻不一定了。做事情要求嚴,可能得罪人,損害某些人的名譽、地位和收入,招致怨恨,傷及自己。對自己嚴,雖然有利于樹立好形象,卻可能失掉一些利益。律己嚴,用權才能嚴。有些干部管事管不到點上,管人管不到關鍵處,根本在于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說到底還是私心作祟。
嚴不僅是定性的,也是定量的,是有程度區分的。精密儀器上的一個零件,合格的標準是明確的,但制作時標準也應定得更高一些,留點余地。更大范圍的事情,努力的空間就更大了。我們應該追求更高程度的嚴,既要達到工作的標準,滿足組織和群眾的期待,又要發揮全部才智,盡到最大努力,追求一流,力求完美。
嚴不僅是意志品質,也是一種能力。考試中考生都想獲得好成績,發揮自己的最高水平,但相當一些考生未必能發揮好。有位黨校學員練習做領導能力傾向的試卷,一再提醒自己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可在做關于注意力的試題時,還是有所疏忽。做了幾張試卷訓練,注意力才明顯提高了。看來嚴也不僅僅是態度問題,還有會不會嚴、能不能嚴的問題。領導、管理工作比考生答題更為復雜,怎樣重視嚴、實現嚴,應多下些功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從嚴的本事。
個人形成嚴的自覺,需要刻苦地修煉;單位、組織形成嚴的風氣,也要敢抓敢管,堅持不懈。“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個人對自己放任,吊兒郎當,不可能做到嚴,而是嚴的反面;一個組織松散混亂,各行其是,哪里還有嚴?即使有些嚴格的要求,也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根本沒落實。嚴,在實實在在的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