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人云
自201 5年1月1日起,我國“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施行。之所以冠以“史上最嚴”,就是因為此前環保法過寬、過松,其表現是“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因此,李克強總理指出,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殺手锏”。筆者以為,新環保法一定程度上具有“鐵規”的面目,而接下來更關鍵的就是要用“鐵腕”的手段,用好新環保法這個“殺手锏”,否則“史上最嚴”只能停留在紙上。

用好新環保法這個“殺手锏”,首先需要凸顯一個“嚴”字。環保部門依法對污染企業、單位進行處罰,不但會讓污染企業、單位傷筋動骨甚至傾家蕩產,而且會觸及這些企業、單位背后相關部門或利益群體的“痛處”。很多時候,環保執法不只是環保部門與污染企業、單位之間的較量,更是環保部門與相關部門或利益群體之間的較量。相關部門或利益群體原本也對環境保護負有一定責任,包括在環保部門統籌、協調下承擔相應工作,但當環保執法可能動了他們的“奶酪”時,他們就不惜撕破臉皮抵抗環保執法。只有各級政府、環保部門大刀闊斧“鐵腕治污”“鐵規治污”,才能換回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美好景象。
用好新環保法這個“殺手锏”,還需要暢通舉報渠道。要強化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氣污染治理,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執行、公眾監督的三方協同互動機制,讓每個社會成員都自覺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積極投身到對環境污染的治理中去,減少霧霾的產生。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向社會公布環保舉報熱線,擴大監督面,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環境監督,為及時掌握處理各類環境違法案件創造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震懾力,讓鐵腕治霾取得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