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婷
我國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文|李俊婷
我國農業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農村化、地域化、結構化、綜合化和民營化的特點。我國農業經濟與農村和農業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農村和農業,這就決定了我國農業區域經濟具有農村化的重要特征。農業區域經濟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點,其不僅在空間上具有一定的范圍,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相互間可分割的行政界限,目前農業區域經濟通常是以縣域經濟作為基礎,這就決定了各個環節的經濟活動都局限在這一個特定區域內,而管理權限也局限在這一范圍內。農業區域經濟具有結構化的特點,其結構化主要是指一個農業區域范圍內全體經濟的總和,這不僅包括產業總和和經濟所有制總和,同時還包括就業和收入、財政收入和財政收支平衡。其具有較為明顯的層次性。農業區域屬于一個經濟運行體系,與國民經濟相類似,具有與其相對應的各個產業、領域和部門,農業區域經濟集生產、非生產性活動、經營和管理于一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鄉鎮企業作為農業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必須走民營化的道路,通過對民營企業采取必要扶持政策,從而有效的帶動周邊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城鎮化發展滯后。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都是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體制,這就導致農業區域經濟發展不僅空間較小,而且自主性較差,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小城鎮建設水平相對較為落后,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功能不全,這就導致其在產業發展和人口方面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項資源缺乏。農業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諸多資源要素,目前各種基本生產資源要素居多,但相以于各高等生產要素,如高技術人才、科教機構、電訊網絡等相對較為缺少。而且相對于城市人口素質來講,農業區域人口素質普遍不高,受教育程度較低,這就導致在農業區域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較大的影響,制約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
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層次低。在農業區域經濟中,農業占據非常大的優勢,但我國現代化農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而第二產業中的農、林和礦產品的初加工工業占據主導地位,但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在整個農業區域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占據過大的比重,第二產業相對較為薄弱,第三產業發展存在較大的滯后性,這就導致當前農業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較多,而新興產業和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相對較少。農業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產業之間缺乏關聯度。目前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區域內的工業并沒有對農業及其他產業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而農業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多以原始產品或是初級產品的形式進行出售,精細加工及產業化程度較低。產業結構趨同。目前農業區域產業結構還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具有較強趨同性,而且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沒有明顯的改善。
政策體制性影響。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較大,但用于農業方面的財政支出相對較少,盡管近年來有所增加,但還是無法滿足農村眾多人口的需要。再加之農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及科技等多方面的影響,一些大項目和大產業都不會設置在農村,多放在大中型城市,這樣就導致農業區域內沒有大項目和大產業的支撐,缺乏發展后勁。另外,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遠遠落后于城市,制約了農業區域經濟的發展。
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當前我們處于市場經濟環境下,農業區域經濟屬于開放型經濟,不存在區界之分,同時農業區域經濟還屬于現代經濟,所以需要在大的區域范圍內有效的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區域范圍內跳出來加快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在我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業區域內,在發展農業區域經濟過程中,通過加快培育支柱性產業和專業市場,并打破范圍的束縛,實施走出去戰略,從而更好的與當前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利用開放性的發展思路來加快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以現代化的眼光,總攬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全局。近年來,隨著農業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區域內的經濟、環境、人口和生活等質量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而且農業區域內也成為生產生活資料和加工的最理想基地。這就決定了當前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需要以創造最佳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為主。
在當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農業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以長遠的眼光,來加快與全球經濟的接軌,在發展過程中重點尋求突破口,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競爭優勢,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占據優勢。
在加快推動農業區域經濟市場化的發展進程,通過發展產業群和高效益的產業產業園,從而構建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在當前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創造農業區域經濟增長的新模式,從而有效的推動農業區域經濟的市場化進程。
在當前農業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服務意識,通過對農業區域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進一步對農業區級財政實力進行壯大,從而加快推動農業區域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更好的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完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縮小農業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需要對梯度推移理論進一步進行完善。目前我國東西部農業發展的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在東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打破地方和部門對市場的封鎖,努力維護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利用對口支援和協作的方式,帶動西部地區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將各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從而實現區域間優勢的互補,進一步縮小農業區域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在農業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東部地區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支持和參與到西部大開發中來,利用東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西部成本和市場上的優質進行互補,從而加快東西部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另外,還要根據區域的不同實施差別性的農業區域經濟政策,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從而加快農業區域經濟的發展。
訥河市農業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