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星
外資消費品牌召回將不能繞開中國
趙新星
6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網發布了《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用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辦公和娛樂等使用需要的絕大多數消費品都將適用于這一召回制度,但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11類“特殊產品”除外。
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征求意見稿規定,將根據消費類產品存在傷害及安全隱患的風險情況,對消費品召回實施目錄管理制。實施召回管理的消費品目錄由質檢總局制定、調整。
目錄管理制度改變了我國現行的根據不同產品分別制定單一的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的立法模式,將兒童用品、電子電器產品在內的一般消費品都納入召回管理范疇,并實行統一的管理體制和召回程序,從而節約了立法資源和行政資源。
征求意見稿還劃定了消費品范圍除外規定項,規定服務類產品(提供服務時使用的產品除外);用作商業展示的產品;過境產品、轉運產品、專供出口產品;汽車產品;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產品;軍工產品;煙草及煙草制品;農藥制品;印刷品、記錄媒介復制品;土木與建筑物,但土木與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除外;其他法律法規作出專門規定的產品等11類產品不適用征求意見稿。家食藥監總局管理,因此國家質檢總局此次出臺的《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未將其涵蓋其中也是正常的,并且,化妝品的召回也已經有相關規定先期出臺。
比如食藥監總局于2014年11月出臺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第37條就明確規定,化妝品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化妝品存在質量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銷售的化妝品,通知相關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化妝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召回的化妝品采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并將化妝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此外,《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指南(暫行)》和《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暫行)》,以及2015年初公示的《廣東省化妝品安全條例((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送審稿)》也有相關召回制度。
對食品、藥品、化妝品等11類產品不適用此辦法的原因,征求意見稿起草說明介紹說,是根據有關專門法律法規和《消費品安全法》等相關立法研究結果而定。比如,今年3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已經先期出臺《食品召回管理辦法》。此外,《缺陷汽車召回管理規定》也已在2004年10月1日起實施,《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已于2007年12月6日正式實施,《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廣東省日化商會秘書長余雪玲表示,化妝品屬于國
統計發現,目前我國消費品召回范圍和召回數量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據統計,2014年美國共實施消費品召回296次,涉及產品數量4781.56萬件;歐盟共實施消費品召回2087次;日本共實施消費品召回89次,涉及數量550.18萬件;我國共實施消費品召回72次,涉及數量425.5萬件。
可以預見,如果《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正式出臺,消費品召回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將在維護公共安全、維護公眾利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方面均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比如生產者將作為缺陷消費品的“第一責任人”,不得隱瞞產品缺陷。由于設計、制造、標識等原因導致的消費類產品存在傷害及安全隱患的產品缺陷,生產者須作為召回主體,在5個工作日內備案召回計劃,并自備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過報刊、網站、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告知消費者。
此外,消費品召回制度的立法層級得以提升,也將大大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品召回制度將同等適用于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也就是說,外資消費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家電,如果涉及全球缺陷召回,將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繞開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