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東/文
浙江產城融合的“三個結合”
產城融合必須既要依托既有優勢特色,又要立足現實產業狀況,還要關照長遠發展方向。浙江省35余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就可謂相當令人矚目,做法經驗是非??扇牲c的,積累的優勢特色也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決定浙江在推進產城融合實現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好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個結合”。
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中,培育發展產業不能憑空而為,必須綜合考慮本地區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地方特色、發展階段、產業基礎、科技水平和人才儲備等諸多要素,才能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才能揚長避短、事半功倍,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作為技術性要求高、系統性要求強、市場化要求高、創新力要求強的高精尖產業,其培育發展更是特別需要科技創新為核心、市場需求為拉動、專門人才為支撐、政府扶持為引領、體制機制為保障,這些正是浙江的優勢特色所在。只要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固本強基、厚積薄發,完全可以大有作為,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產城融合實現之路。
這就要求,在培育發展城市產業的思路理念方面,正確處理好“新興”與“傳統”之間的關系,切忌脫離實際、盲目求新。一者,城市新興產業確實是新事物,但這不意味著就一定要另起爐灶、推倒建新。而且,城市新興產業本身是節能環保型產業,如果熱情高漲卻陷入盲目發展陷阱,造成新的用地、耗能和排污,則與初衷相去甚遠,須高度警惕。再者,培育發展城市新興產業不能憑空而為,必須綜合考慮本地區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地方特色、發展階段、產業基礎、科技水平等諸多要素。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與傳統基礎、現有優勢和已有條件等緊密結合,充分挖潛、用足存量、優化增量。一是通過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工藝、產業形態、產品性能等,促使傳統制造業向高附加值制造業方向發展;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過程中又可以反作用于促進戰略性城市新興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二是通過與國家正在實施的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緊密結合,充分借助現有政策、資金和科研設施優勢,借力借勢地加快戰略性城市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三是與現有的各類國家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緊密結合,實施“就地轉型”工程,促進向城市新興產業集聚區或基地發展,既有利于實現集聚化、規模化、標準化和效益化發展空間布局的目標,又有利于從一開始就形成城市新興產業集約節約的發展模式。
■于新東/文
浙江省當前各項重點工作已經明確,筆者研究認為,與培育適應新型城市化發展要求的城市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主要有七個方面。當然,這些重點工作本身涉及范圍大、覆蓋領域廣,需要推進、落實和兼顧的工作內容十分豐富,但是在涉及到城市新興產業發展時,應當適當突出重點、予以傾斜。
具體來說,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可以進一步突出城市新興產業基地為重點,成為全省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乃至新商業模式創新集聚地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未來科技城建設發展可以進一步突出城市新興產業的原始技術創新突破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為重點,成為全省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源和人才庫;海洋經濟建設發展可以進一步突出海洋城市新興產業和基地為重點,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塊狀經濟提升可以進一步突出城市新興產業集聚度和集聚力為重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龍頭企業培育可以進一步突出城市新興產業大企業大集團為重點,示范和引領廣大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可以進一步突出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路子為重點,引導新能源新材料等世界級城市新興產業的開局起步和迅猛發展;社會管理創新可以進一步突出營造有利于城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為重點,重鑄企業家高度關注國計民生的戰略眼光和高度認同實業興邦的價值取向和踏實心態。
現實的最大呼喚就是必須切實轉變粗放型的舊的經濟增長方式。全球范圍內,傳統工業化的“三高一低”老路都已經越來越行不通。而高科技的發展,能夠使生產要素結構中物質資料的作用和比重不斷降低。因此,浙江促進產城融合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必須依靠新科技革命所研發的新節能環保技術最大程度地降低排放、減少污染;依靠新科技革命所開發的新能源、新材料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依靠新科技革命所產生的新工藝、新流程高效益地提高資源能源的投入產出比,從而使全省各地逐步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城融合發展之路。
浙江省已經明確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具體就是要使全省人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全省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努力在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富裕浙江、和諧浙江、美麗浙江。
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在于加快轉型升級、切實改善民生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培育發展城市新興產業恰好和這三大戰略舉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加快轉型升級所要求的推進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有利于從創新能力、產業提升、發展空間、節能環保入手,促進城市新興產業發展;切實改善民生所要的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充分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有利于從提高消費者購買力、激發市場需求拉動作用入手,促進城市新興產業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所要求的創新體制機制、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等方面,有利于從制度保障、國際合作入手,促進城市新興產業發展。反過來,不言而喻的,培育發展城市新興產業也極大地有利于加快轉型升級、切實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開放。
展望未來,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必須要真正具備過硬的創新能力??v觀人類歷史,迄今為止的每一次全球性產業革命無一不是發端于科學技術的重大創新與突破,也就是說,是科技創新引發的技術瓶頸的突破、生產方式的改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等點燃了產業革命。從歷史經驗來看,特別要避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頂著新興產業帽子卻處于全球產業鏈制造低端的“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傾向;二是技術開發、產品生產乃至產業集聚方面“低端過熱、高端不足”的傾向。否則,長此以往下去所造成的惡果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國外,受制于人。當前,浙江旗幟鮮明提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與加快推進“制度供給”,就是為在更高層面上實現產城融合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的生機與動力。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