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紅
IS-LM模型是凱恩斯經濟學的規范表達方式嗎?
朱廣紅
Point
上世紀三十年代,西方國家爆發了經濟危機,而新古典經濟學對此卻無能為力。1936年《通論》的出版引發了經濟學中的凱恩斯革命。在凱恩斯經濟思想傳播的過程中,希克斯等經濟學家發明的IS-LM模型流傳開來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度被認為是凱恩斯經濟學的規范表達方式。同時,這種對《通論》的簡化遭到了新劍橋學派經濟學家的強烈批判,本文試圖整理相關文獻在不確定性和靜態均衡兩方面的研究,借以論證IS-LM模型并不是凱恩斯經濟學的規范表達方式。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他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國家干預經濟的新理論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被稱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場革命。《通論》是為職業經濟學家所寫的,并且凱恩斯引入了許多新概念并在較寬泛的范圍內展開論述,經濟學家們發現很難接受這些新的觀點。因此,在這本書剛出版時,不要說一般人看不懂,連很多經濟學家也看不懂。為理解凱恩斯在《通論》中提出的理論,經濟學家們發表論文或著作,對《通論》加以闡釋,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1937年希克斯發表《凱恩斯先生與古典學派》,用IS-LM模型來闡明凱恩斯經濟學與古典經濟學的關系,后經其他經濟學家對IS-LM模型的改進和發展使其成為了宣傳和闡釋凱恩斯思想的主要工具。
2008年金融危機后,在對經濟學進行反思時出現了一種很流行的觀點——埋葬凱恩斯主義,其實,這里所說的凱恩斯主義基本上是以IS-LM模型為核心的新古典綜合派的凱恩斯經濟學,并不能真正代表凱恩斯。此外,現在仍得到廣泛使用的的本科經濟學教科書中所介紹凱恩斯理論仍以IS-LM模型為其基本框架。而實際上,IS-M模型對《通論》的“簡化”遭到了新劍橋學派經濟學家的強烈批判,顯然,究明IS-LM模型和凱恩斯經濟學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圖整理新劍橋學派相關文獻在不確定性和靜態均衡兩方面的研究,借以論證IS-LM模型并不是凱恩斯經濟學的規范表達方式。
1、不確定性的含義
不確定性,可以理解為處于現在這一時間點的人無法對下一時間點的人、事件乃至整個世界進行準確的預測。例如,,一百年后的天氣,二十年后銅的價格,一項新發明什么時候過時……凱恩斯非常看重不確定性,在他看來,世界是無法預知的,人們關于未來的知識是模糊不定的,因此,各經濟主體是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決策并不斷調整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未來。
2、凱恩斯經濟學中的不確定性
在凱恩斯的理論體系中,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費和投資不足造成的,而這又是由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性偏好規律所決定的。這三大心理規律顯然是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所在,而其發揮作用的基礎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指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凱恩斯十分強調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在經濟中的作用,他認為正是由于增加的收入沒有全部用來消費,導致了收入和消費之間的缺口,并且隨著收入增加這個缺口變得越來越大,從而使消費需求不足。儲蓄指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消費遞減便意味著儲蓄遞增,因而兩者是等價的。他指出儲蓄遞增是以對未來不確定的預期為基礎的,正是未來的不確定性迫使人們積累財富以防不測之變。
流動性偏好指人們寧肯犧牲利息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貨幣的動機。眾所周知,人們以貨幣以外的其他形式持有財富會帶來相應的收益。但人們為什么會在手頭上持有貨幣而喪失盈利的機會呢?凱恩斯認為,其原因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在凱恩斯看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不確定性,這使得以非貨幣的形式保存財產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有以貨幣形式儲存財富,才會因便于保存和易于轉手等特點在面臨不確定的未來時避免無法預料的損失。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指隨著投資的增加預期利潤率下降。凱恩斯認為資本邊際效率代表一項投資的預期收益率。但預期收益經常會受到經濟走勢、政府的財政政策和人口增長等狀況的影響,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并且投資是今天的事,收益是未來的事,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當人們預期經濟趨于繁榮時,投資狂熱;而預期經濟趨于衰退時,投資衰落。正是這樣,凱恩斯認為投資決策大多是“依據油然而生的樂觀情緒而不是根據數學期望來決定的”。
3、IS-LM模型中不確定性的缺失
在IS-LM模型中投資的決定方程式里沒有不確定性因素。根據投資方程式:
i=i(r)=e-dr
其中e為自主投資,d為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系數,r為實際利率。該方程表明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而根據凱恩斯的思想,投資取決于資本邊際效率和利率的比較,只有假設預期穩定,即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才可以斷言投資和利率負相關,也就是說在IS-LM模型中通過假設預期穩定,把不確定性給排除了。
在IS-LM模型中消費函數里也沒有不確定性因素。根據消費函數:
c=α+βYd
其中c為消費支出,Yd為可支配收入,α與β均為常數。α表示自發消費,β表示邊際消費傾向,βYd為引致消費。在這個公式中,邊際消費傾向為常數β,這體現不出凱恩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心理規律,不能體現凱恩斯對不確定性的重視。
1、凱恩斯的理論立場
凱思斯的理論不論在假定前提方面,還是在理論體系和政策措施方面,都與新古典經濟學說根本不同。《通論》的研究對象與新古典學派是不同的: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充分就業均衡;《通論》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非充分就業均衡,即經濟的失調和波動。凱恩斯又把新古典經濟學稱作“舊思想”,因為新古典經濟理論是靜態的,不能體現現實經濟生活的特點;而把他的理論稱作“新思想”,因為他研究的是“不斷變化、不斷進步、不斷波動中的經濟。”毫無疑問,凱恩斯在《通論》中要完全否定新古典理論并建立一種新的范式。
而希克斯通過IS-LM分析把凱恩斯體系里已有的四個基本概念結合成一個整體,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決定均衡利率和收入,用新古典經濟學一般均衡的分析范式來闡述凱恩斯的理論。這顯然有悖于凱恩斯批判新古典經濟學的原意,同凱恩斯本人的理論立場大相徑庭。
2、凱恩斯的非均衡觀
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凱恩斯革命是與新古典經濟學在理論和方法上的徹底決裂,而IS-LM模型恢復了新古典學派的均衡觀念并把它移植到凱恩斯的理論中,這丟掉了凱恩斯理論的精神實質,是在理論研究方法上對凱恩斯的背叛。瓊·羅賓遜指出:《通論》擺脫了均衡觀的束縛,堅持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是有區別的思想,以均衡觀為中心思想的馬歇爾微觀經濟分析同以歷史觀為中心思想的凱恩斯宏觀經濟分析是互不相容的。
實際上,凱恩斯理論的精髓就在于把非瓦爾拉斯均衡視為現實經濟的常態,而把瓦爾拉斯均衡看作特例。因此要堅持凱恩斯思想,就必須拋棄均衡分析方法,堅持歷史和時間的分析方法。
瓊·羅賓遜曾批評希克斯對《通論》的簡化,她認為:“希克斯用他的IS-LM模型將《通論》變成一個均衡體系。這個改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同時也歪曲地教育了許多代學生。”萊窮夫德在一本書中指出,IS-LM模型既沒有從字面上也沒有從精神上正確地理解《通論》。
IS-LM模型自提出后,成為了宏觀經濟學中的核心理論之一,甚至成了凱恩斯經濟學的同義詞。實際上,IS-LM分析嚴重歪曲了凱恩斯的經濟理論,主要表現在,第一,凱恩斯理論是以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未來的不確定作為分析的出發點,而IS-LM分析沒有體現出不確定性思想。第二,IS-LM模型采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法與凱恩斯的理論立場大相徑庭。IS- LM分析的開創者希克斯在其晚年的許多著述中也放棄了IS- LM 模型,認為它不能很好地解釋凱恩斯的原創思想。他在一篇評論IS-LM 模型的文章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IS-LM模型被廣泛地作為凱恩斯理論的一個方便的概括而接受了。不能否認,我對此負有一些責任……但是,我并沒有穩瞞我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本人對IS-L M模型變得不滿意了。
東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