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晶
美軍“島鏈防御”戰略
邵晶晶

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
近年來,美國不斷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其重點之一就是軍事再平衡,試圖通過推進“空海一體戰”“抵消戰略”等,達到遏制和威懾中國的目的。然而,受其國防預算削減影響,這些戰略的推進必然面臨重重困難。在此背景下,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推出了“島鏈防御”戰略,強調依靠美國地面力量與盟國在“第一島鏈”建立遏制中國軍事力量的防衛體系。
“島鏈防御”戰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美軍對外過度憂慮中國軍力成長及其帶來的影響,對內面臨自身國防預算削減挑戰。
過度擔憂中國的軍力成長。美軍十分擔心中國軍力成長,聲稱中國正在強化“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旨在使西太平洋成為美軍無法插手之地。一是認為中國正在發展針對五角大樓指揮控制系統的軍事手段。這一系統極其依賴于衛星和互聯網,否則無法協調軍事行動與后勤保障。而在美軍看來,中國在這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不僅反衛星導彈已進入測試階段,激光武器也可使美國衛星失效。二是認為中國在加強針對美國重要軍事設施以及限制美國海軍在國際水域行動的能力。由于中國軍隊已經擁有傳統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美軍擔憂中國可攻擊到其在“第一島鏈”的主要設施,比如位于日本沖繩縣的嘉手納空軍基地。美軍還憂慮中國正在研發的隱形戰斗機,可能擁有對第一島鏈眾多目標發動空襲的能力。三是認為中國在加強針對美軍艦艇的遠距離偵察與攻擊能力。在美軍看來,中國部署眾多強效雷達和監控衛星,以及能夠執行遠程偵察任務的無人機,目的是為了在更遠距離發現和打擊海上艦船。同時,美軍憂慮,中國海軍正在研發裝備有先進魚雷和高速巡航導彈的潛艇,從而能夠擁有遠距離攻擊艦艇的能力,旨在追蹤美國航母及其水面護衛艦船。
過度判斷中國的戰略意圖。一是認為中國正以“強權和高壓”實現領土目標。鑒于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釣魚島、東海以及南海約170萬平方千米海域的維權力度,美國認為,中國此舉意在“以強權和高壓”逐步鞏固和擴展領土訴求。二是認為中國試圖遏止美國為其盟友和伙伴提供軍事支持。美國對“第一島鏈”的所有國家(包含日本、菲律賓等)都負有保護義務,并認為,這些國家的任何單獨行動都不足以抵抗中國,只有美國的軍事支持才能幫助形成集體陣線,對中國形成威懾。三是認為中國正試圖控制“第一島鏈”的海空域。美判斷,中國需要控制“第一島鏈”所轄的海域和空域,才能將這些群島隔離起來,并對此高度警惕。
緩解國防預算削減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沖擊。一方面,美軍正在深入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計劃在2020年前,將60%的??樟α坎渴鸬絹喬貐^,并決定投入更多資源,用于開發新型遠程轟炸機與核潛艇,以便在高危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盡管當前美國防預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以上,但美已決定10年內將其降到3%以下,也就是說,未來美軍的可用資源會相對減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國防預算縮減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對美而言,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整合有限資源,調整使用策略,爭取最大效用,盡可能達到或接近達到既定的遏制和威懾中國的效果。

美國過度擔憂中國的軍力成長
美軍“島鏈防御”戰略通過與地區盟國合作,在“第一島鏈”部署武器裝備與軍事力量,打造空中、海上、水下及反登陸的立體防御網絡,并通過地面部隊建立強大反擊力量,以在戰時能夠阻止中國進入“第一島鏈”海空域及登陸。
空中防御一是為“第一島鏈”各國軍隊裝備高度機動性和相對簡易的短程攔截導彈。如裝備“長頸鹿”雷達支持的改良型“海麻雀”導彈,使其在防空作戰時有能力阻止中國軍隊進入其領空。二是與盟軍合作,共同進行空中防御。如與日本合作,操控更先進的遠程武器系統,攔截中國巡航導彈并摧毀先進戰機。越南盡管并非“第一島鏈”國家,但也在加強防空能力,可以有效參與到更大規模的防御行動中來。
海上防御美軍“島鏈防御”戰略假定,中國要奪得制海權,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對島作戰能力。因此,該戰略的任務就是讓中國意識到對島作戰的困難。一是將地面部隊沿“第一島鏈”部署,為其裝備可移動火箭發射平臺和反艦巡航導彈。比起把美戰艦部署到中國防御范圍內,或者把美潛艇從更重要的任務中調出,該戰略選擇依靠地面部隊的可移動火箭發射平臺和反艦巡航導彈,也可發揮同等作用。日本軍隊正是采用這種做法,在演習期間將陸基反艦巡航導彈單位部署至琉球群島。越南也裝備了相似的武器系統。其他前沿國家也可能效仿這種做法,既可選擇獨立完成裝備,也可在獲得美國資金、訓練和技術支援的基礎上完成。二是依靠地面基地,利用短程火箭、直升飛機或駁船部署海上水雷。地面部隊可以利用水雷控制狹窄海域和海峽航道,尤其是在東海、南海通往大洋的重要海峽布雷時,可以建立大范圍海上禁區,使中國海軍難以進入,極大削弱中國軍隊攻勢。
水下防御從長遠看,中國潛艇部隊實力不斷增強,并且在行動中可以獲得地面部隊的有力支持。潛艇的安全非常依賴其隱秘性,一旦被發現,就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否則不得不承受被摧毀的危險。因此,美國和盟國部隊會在“第一島鏈”周圍水域部署低頻聲音傳感器,以增強對中國潛艇的探測能力。而后,駐岸炮兵部隊可發射火箭助飛魚雷,迫使靠近的中國潛艇撤退。
反登陸作戰美軍的“島鏈防御”戰略假設,如果中國“入侵”美國的盟友或伙伴國,即使是一小支美國地面部隊也能幫助當地軍隊進行堅決反抗,阻止中國的登陸作戰。東南亞和中東的現代戰爭表明,在現代化武器和顧問的幫助下,一支小規模地面特種部隊也可取得輝煌戰果。如1972年,在美國顧問團和空軍力量的幫助下,一支力量遠弱于對手的南越軍隊竟能成功抵擋北越部隊的全面進攻;2001年,一支美國特種部隊小分隊在戰斗轟炸機的支援下,幫助阿富汗的北方聯盟戰勝了塔利班;2006年,在伊朗顧問協助下的黎巴嫩真主黨戰士,竟和以色列國防軍僵持了1個月。因此,“島鏈防御”戰略提出,若西太地區國家能夠獲得美軍地面部隊類似的援助,對中國來說,占領和控制新領土將是一個代價極大的任務。如果當地部隊同樣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并裝備短程精確制導迫擊炮、火箭炮和肩扛式防空導彈,小規模的游擊抵抗部隊便可發揮最大殺傷力,那形勢將對中國軍隊更加不利。
反擊作戰威懾戰略若要成功,就必須擁有在遭受進攻后隨時隨地進行反擊的能力。美軍“島鏈防御”戰略認為,地面部隊在這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當前,美軍精確報復性打擊武器都部署在空軍基地和航母上,而它們受到的威脅卻與日俱增。美國防部計劃建造新式潛艇和遠程隱形轟炸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些裝備的代價極其高昂,且有效載荷相對偏低。相比之下,地面部隊可提供更廉價的額外火力,不需要返回遙遠的基地補充彈藥,可存儲的彈藥量要遠遠大于最大的轟炸機或戰艦,并且能把彈藥置于更堅固的堡壘中,保護其免受襲擊。

近日,越南網站陸續發出最新到貨的蘇-30MK2V多用途戰機
美軍“島鏈防御”戰略的特點主要在于充分發掘地面部隊的能力和依靠盟友分擔防御任務,以減少預算壓力,解放??詹筷犃α?,企圖達到對中國的最佳遏制效果。
立足于拓展地面部隊能力,減少軍費開支。過去幾年里,在“空海一體戰”戰略及其延伸戰略的指導下,美軍十分重視??樟α康耐度肱c發展,并在近幾場局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美軍對陸軍的重視和投入卻在減少。而“島鏈防御”戰略將重點放在發掘地面部隊潛力、加強地面部隊與基地的裝備建設上。這是因為,相比于加強??哲妼嵙π枰笠幠=ㄔ靸r格昂貴的新式潛艇和遠程隱形轟炸機,地面部隊的實力拓展所需經費大幅減少,但遏制和威懾效果不減。因此,在“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國防預算縮減之間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島鏈防御”戰略的這一特點更符合美國的實情與需求。
整合盟友戰爭網絡,強化盟軍防御力量。相比“空海一體戰”戰略及其延伸戰略依靠自身武器與技術優勢、突出進攻性等特點,美軍“島鏈防御”戰略則強調依靠盟友的共同力量,在“第一島鏈”范圍對潛在敵人進行威懾和防御。一方面,出于對中國軍力增長和領土訴求等方面的憂慮,該地區相關國家希望加強對中國的防御,以及得到美國先進軍事技術裝備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愿意加入美國主導的共同防御網絡;另一方面,由于國防預算縮減,美國難以獨自完成“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任務,需要依靠盟友的軍事力量或軍事基地提供合作與支持。美國通過與盟友的全方位合作,打造海、陸、空、水下等全方位防御網絡,達到遏制與威懾中國的目的。
補充海空部隊力量,使其能隨時待命,靈活部署。美軍“島鏈防御”戰略要求地面部隊幫助承擔海空力量的海上與空中拒止任務,旨在阻止中國軍隊獲得該區域的制海權與制空權。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把美國及其盟友的海空力量解放出來,以執行例如遠程監控和空襲等地面部隊無法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美??哲娺€因此能夠養精蓄銳,在任何需要的時候迅速加強受威脅島鏈地域的防衛,靈活程度大為增加。該戰略假定,若美軍威懾策略失敗,中國軍隊則能夠集中軍力于“第一島鏈”的任何一點,且速度遠快于廣泛分散的美國及其盟友軍隊。并且,中國無需協調參戰各國的不同利益,而相比之下,若島鏈中某個國家遭到進攻,其他國家很有可能選擇保留部隊防御本土,造成各自為戰的局面。因此,在“島鏈防御”戰略中,此時能夠隨時待命出擊的美??哲娏α?,將在“第一島鏈”防衛與抵消中國軍隊優勢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軍在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
任何戰略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美軍“島鏈防御”戰略也是如此。在其實施過程中,必然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
一是美軍在中程彈道導彈部署上處于劣勢。令美憂慮的是,在戰爭中,中國龐大的陸基中遠程彈道導彈部隊享有非對稱優勢。而美國作為《中程核武器條約》的簽約國,不能部署這類武器。要解決這一困難,美軍可為地面部隊裝備符合條約限制的、相對廉價的導彈,并將其沿“第一島鏈”部署,從而減少長途運送導彈的相關費用,美國及其盟友就能以較小的花費而較好地彌補這一劣勢。而且,如果地面部隊沒能迅速堵上島鏈防衛的破口,附近的導彈能馬上做出反擊,集中攻擊受威脅的區域。
二是美國在“第一島鏈”的最大弱點是其軍網。這一網絡掌控了戰斗中的部隊指揮、追蹤、補給和武器制導等,目前極其依賴衛星與非隱形無人機,而美認為這兩者都有可能被中國攻擊。美彌補這一弱點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一套由地下和沿島海底光纖構成的通訊網絡,使分散的部隊能與地面指揮中心安全地相互接收和傳輸數據。島上部署的防空部隊和對海攻擊力量(包括反艦水雷),都能為島嶼之間的通訊線路提供保護。
三是美軍“島鏈防御”戰略在具體操作上遇到的最突出問題是財政和地緣政治問題,即預期費用與“第一島鏈”沿岸國家合作意愿?!皪u鏈防御”戰略的實施必然要求相應的國防預算支持。而在美國防預算總體削減的大背景下,將用于其他領域的預算轉移至“島鏈防御”戰略的難度必然非常大。此外,在地緣政治方面,由于盟友和伙伴國家(地區)的情況各不相同,美國的合作策略也將有所不同。如日本的軍事實力很強大,即便美軍不提供支持,日本也能夠自我防衛。菲律賓的國防實力很弱,美軍必然要承擔大量防御任務。而由于中國臺灣地區未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美軍在支援行動上不可能得到國會支持??傊?,正如當年北約耗費10余年才初步建立起針對華約集團的常規威懾,美國及其盟友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建立起“島鏈防御”。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