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偉嘉動物健康檢測與評價云中心北京101105)
一例豬圓環病毒繼發細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肖軍,元娜,張寧,劉欣
(北京偉嘉動物健康檢測與評價云中心北京101105)
豬圓環病毒感染是豬的一種常發病毒性感染疾病,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新的傳染病。本病可導致豬群產生嚴重的免疫抑制,這也是圓環病毒與豬的許多疾病混合感染有關的原因。最常見的混合感染有藍耳病毒(PRRSV)、偽狂犬病毒(PRV)、細小病毒(PPV)、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豬的病死率也將大大提高,2015年1月14日,遼寧檢測中心接到遼寧省熊岳城鎮一例保育豬發病的案例。經流行病學調查、病理剖檢和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為一起圓環繼發細菌感染的病例。
遼寧省熊岳鎮某豬場,共有母豬200頭,仔豬28日齡斷奶后一周,豬場開始陸續發病,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消瘦、被毛粗亂,一部分豬出現呼吸困難,先咳后喘,有零星死亡。發病后畜主曾用青、鏈霉素、阿莫西林等對癥治療,效果不佳。
2.1 藍耳、圓環、豬瘟抗原檢測
無菌采取肝臟、肺臟、淋巴結等病變組織,將上述組織研磨后做分子生物學檢測,分別檢測藍耳、圓環抗原;豬瘟抗原采用IDEXX豬瘟抗原ELISA試劑盒檢測抗原。結果顯示圓環病毒為陽性;豬瘟病毒為可疑,藍耳病毒為陰性,說明機體內可能存在圓環和豬瘟病毒,如圖1、表1。

圖1 藍耳、圓環抗原檢測結果
豬瘟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判定標準:被檢樣品的S-N值≤0.100,判為豬瘟病毒抗原陰性;被檢樣品的S-N值介于0.100和0.300之間,判為可疑,可用豬瘟病毒特異性方法進行確認;被檢樣品的S-N值>0.300,判為豬瘟病毒抗原陽性。
2.2 細菌分離鑒定
無菌采取心、肝、脾等病變組織,將上述組織分別接種麥康凱、HE和羊血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7℃培養24 h后觀察結果,結果可見麥康凱上有2個紅色菌落生長,為大腸桿菌,懷疑為操作污染,HE上無細菌生長,排除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感染的可能。羊血瓊脂平板上有大量細菌生長,涂片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雙球菌。
2.3 藥敏實驗結果
挑取菌落進行藥敏實驗,結果顯示:此細菌對硫酸阿米卡星、頭孢他啶極敏;對頭孢曲松鈉、頭孢噻呋、恩諾沙星高敏。詳細見表2。
2.4 診斷結果
待檢樣品藍耳抗原檢測均為陰性,表明豬只可能未感染藍耳病毒。豬瘟病原檢測,結果均為可疑,說明2份待檢樣品有可能含有豬瘟病毒。圓環抗原檢測均為陽性,表明豬只均感染圓環病毒,對病料進行細菌分離,發現有革蘭氏陽性球菌生長。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此病是由圓環病毒和細菌混感引起的病例。

表2 24種標準抗生素藥敏試驗結果
2.5 分析及建議
圓環病毒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豬場感染后一般不表現臨床癥狀,但斷奶后由于生活環境發生巨大改變,再加上接種疫苗等應激因素,從而導致豬發生圓環病毒病。由于圓環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豬抵抗力下降,使豬群對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更容易使豬群遭受豬瘟、細菌等病原的侵襲,從而導致疫情的暴發。
從藥敏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分離出的細菌耐藥性比較嚴重,24種藥物中,對13種藥物不敏感,僅硫酸阿米卡星、頭孢他啶、頭孢噻呋、恩諾沙星等藥物高敏,這與該場濫用藥物有密切關系。很多豬場都存在耐藥性的問題,建議要科學、合理用藥,最好每半年根據豬場細菌感染的情況做一次藥敏實驗。
進入冬季,特別是遼寧地區,氣溫較低,豬場完全進入保溫狀態,而忽略通風的重要性,此豬場通風條件不好,造成豬舍內空氣污濁,這也是此疫病暴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圓環病毒是發病的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實際生產中有些豬場感染率也很高,但由于豬舍環境條件較好,應激因素少,加上完善的保健措施,實際發病率并不高。因此,在整個豬的飼養過程中,要把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不良應激放在養豬的首位。
針對此次豬場的疫情,首先建議豬場修改免疫程序,定期免疫圓環疫苗,以降低圓環病的發病率。根據藥敏實驗選用敏感藥物對發病豬只進行注射,從而控制細菌繼發感染。同時對豬場進行徹底消毒,每天一次。提高舍內溫度,加大通風量,從而改善空氣質量。■(編輯:狄慧)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