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劉向宇
“小書記”的大追求
——記遼中縣肖寨門鎮三南村黨支部書記姚洪禮
文/本刊記者劉向宇
他是一個“80后”,放棄了令人羨慕的機關工作,回到家鄉帶領父老鄉親把昔日全縣有名的后進村、貧困村變成如今的先進村、富裕村,村民們都說:“村里有這么大的變化,多虧了我們的‘小書記’!”年紀不大,本事不小,成績斐然,他用青春書寫的不僅是奇跡,還有——
大伙兒口中的“小書記”,就是三南村黨支部書記姚洪禮,今年才33歲,是土生土長的三南村人。過去,村班子不團結,村民收入少上訪多,曾被列為后進村。家鄉的貧困狀況,姚洪禮看在眼里,急在心頭。2010年,28歲的姚洪禮毅然放棄鎮政府機關工作,向組織申請回到三南村,發誓要實現改變家鄉落后面貌這一目標。
2010年1月,姚洪禮全票當選三南村黨支部書記。在村民代表會上,年輕的他設定了一個全村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標:“兩年趕超鎮里先進村,5年趕超縣里先進村!”
“連老支書都整不好,他一個‘小年輕’的能整好?”村民們將信將疑。在大家懷疑的眼光中,姚洪禮開始邁開腳板,對全村640戶村民逐一走訪。對于村民反映強烈的個別人占用集體土地問題,姚洪禮帶領村“兩委”班子逐一清查。利益受損的人自然不甘心,各種謾罵、刁難向姚洪禮蜂撲而來。面對各種困境,姚洪禮不急不躁,以柔克剛,既論鄉情又講道理,最終讓200多畝“黑地”順利回歸村集體。通過公開發包,過去一無所有的村集體賬面第一次有了50多萬元。
村集體經濟充盈了,姚洪禮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村民修路。2011年9月,經過多方努力,80萬元修路資金籌集到位。在姚洪禮的帶領下,全村黨員干部放下自家的活兒,從進料到鋪路養護,不分晝夜堅守在工地現場,贏得了村民們的贊譽。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嶄新平整的6公里柏油路、3公里農田砂石路修建完工,三南村徹底告別了“晴天刮風滿臉灰,雨天蹚水兩腳泥”的歷史。同年,姚洪禮爭取到縣水利局的支持,投資100萬元改建了4座過水橋,全面整修了村農田水利設施,徹底改善了水利設施的調節能力,讓村民在旱澇年頭也能睡上安穩覺。

姚洪禮主動幫助果農聯系銷路
過去,村民多以種植傳統糧食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低。姚洪禮認為:“干部好不好,關鍵要看能不能帶領大家致富。”通過朋友介紹,姚洪禮了解到中草藥種植收益十分可觀,適宜在三南村推廣種植,就多次帶領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去盛產中草藥的遼東山區學習考察。“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學成歸來,姚洪禮帶頭承包土地種植中草藥——水飛薊,當年每畝地收益1000多元。村民們“眼饞”了,紛紛找他請教種植技術。
脫貧致富的星星之火,就這樣被姚洪禮成功點燃了。他耐心地為村民傳授技術、算經濟賬、講明政策,還不定期請來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現場施教。目前,全村發展水飛薊、掛金燈、五味子等中草藥作物800多畝,發展蔬菜大棚600多畝,種植寒富蘋果樹300多畝,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2014年三南村人均純收入比2011年增加6000多元,在全縣名列前茅,姚洪禮提前兌現了上任之初對村民的承諾。
錢包鼓了有心氣,人心齊了有人氣。為樹立三南村群眾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的新風氣,姚洪禮狠抓文明村建設,先后修繕了1個農民活動室,建設了2個科普畫廊、12套健身器材和一個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經常組織村民開展文體活動和科技文化培訓……“三南村越變越好,越來越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大家伙兒都愛對外炫耀!”一位村民如是說。
“明年,我們還將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要為村民免費辦理合作醫療,讓村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這就是“80后”村官姚洪禮的短期目標。而長遠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