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000)
多模態話語分析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劉敏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000)
20世紀90年代,語言學家把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引入教學領域,目前,我國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相關研究仍然處于起始階段,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的多模態研究較少。英語詞匯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針對初中英語教育的育人目標,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話語分析方式十分必要。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
Kress和Van Leeuween認為模態是物質媒體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塑造而形成的意義潛勢,是用語表征和交流意義的社會文化資源,模態可以通過一種或多種媒介來實現。
大多數學者同意從兩條識別多模態的標準來定義多模態話語分析,例如,朱永生(2007)認為:“第一,看涉及的模態的種類,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模態的話語進行交流交際叫做多模態話語(Multimodal Discourse)。第二,看涉及了多少符號系統。有些話語雖然只涉及一種模態,但包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符號系統。”而張德祿認為,“多模態話語分析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
盡管定義不同,但我們可以在看出一些相似點,即多模態話語分析是指運用多種感覺(聽覺、視覺、觸覺、感覺等)對語言、圖像、文字、聲音、動作等多種符號和手段進行話語交際分析的現象。
(二)目前我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其中也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有:第一,語法知識和課本內容的的講解多于單詞的講解,多模態化的展示課文內容和知識結構多于單詞的多模態化。第二,英語教師授課多以應試型講解為主,強調單詞的死記硬背和題型操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培養都被忽略,這些都有違素質教育的相關理念。
筆者利用在青島市某中學實習的機會,將多模態理論運用到常規授課當中,以期大大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和記憶水平。
(一)研究問題
本試驗的主要研究問題包括:1.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是否有效?2.初中英語教師及學生對詞匯教學和傳統詞匯教學模式持怎樣的態度?3.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如何進行多模態教學?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選取青島市某中學初一年級的兩個平行班(初一(1)班60人;初一(2)班60人)以及初中英語組的教師,其中1班男生31人女生29人,2班男生32人女生28人,把初一(1)班和初一(2)班定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時間為一個半月。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采取問卷調查,訪談和實驗等方法。
(四)研究步驟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進行實驗前測與調查問卷,實驗前測包括對老師和學生的調查問卷以及作者參照教學大綱編制的詞匯測試題一份,將學生所得成績作為試驗后的對比數據。調查問卷旨在調查多模態化詞匯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影響。為了測試實驗的可行性,特選取兩個平行班進行先期實驗,實驗步驟為:控制班級內進行傳統方式教授目標單詞,實驗班級內采取多模態化教學方式教授詞匯。在教學和學習任務結束后使用同一套測試題對兩個班級進行測試,然后將各自的成績輸入SPSS中檢測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第二步,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班進行多模態化單詞授課,對照班進行傳統方式授課。最后進行實驗后測,用另外一套難度系數相當的測試題再次對兩個班進行測試,其次還要對實驗班級進行抽樣深度訪談以期得到反饋。
(五)測試結果與問卷調查分析
第一,將兩個班前測成績和后測成績輸入SPSS19.0統計軟件可得具體情況見表1和表2。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測成績對比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后測成績對比
由表一可知,獨立樣本檢測中,P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兩個班級前側成績可作為對比研究對象,后測P值0.04小于0.05,表明試驗后測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使用多模態詞匯教學模式后,實驗班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對照班成績無明顯變化,說明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多模態教學真實有效,可以長期運用。
第二,通過調查問卷發現,絕大多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多模態話詞匯教學,85%的學生認為多模態教學能夠加深對詞匯的印象。
第三,在試驗后的抽樣訪談中,幾乎所有學生都贊成老師的多模態話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詞匯記憶能力,7/10的學生歡迎老師使用多模態化詞匯教學。
基于多模態理論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對初中詞匯教學的有如下啟示。
第一,多模態詞匯教學的方式能彌補傳統教學單模態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記憶并且強化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第二,英語學科的教師可以利用多模態的符號資源,如音頻、視頻、圖片、手勢語等提高學生對于詞匯內容的關注,同時要結合其他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模態教學方式。
第三,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要學會應用多種學習資源。同時要勇于向老師提出關于詞匯教學的建議和意見,在多模態詞匯教學模式下,多方位參與互動。
[1] 武冬艷. 試探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 2011,(09).
[2]王春輝. 大學英語課堂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J]. 科技資訊. 2012,(17).
[3]王明明. 多模態話語分析在我國初中高專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J].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8).
G64
A
1671-864X(2015)05-0091-01
劉敏(1990-),女,漢族,濟南人,碩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