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寶雞市金臺區委書記 李興安
精準發力換容貌 絲路明珠更璀璨
文/中共寶雞市金臺區委書記 李興安
編者按:據史載,從秦漢到隋唐的一系列對外政治、經濟、文化的溝通往來中,陜西寶雞一直是絲綢之路南線上重要的關節點之一。特別是貿易上,寶雞對于絲綢之路南線的形成與穩定,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今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全面小康目標中,作為寶雞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金臺區,應該緊抓國家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機遇,重新崛起,全面富裕,成為絲綢之路上更加璀璨的一顆明珠。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金臺區是寶雞市經濟發展條件比較好的區域,更有信心按照寶雞市委的部署,提前完成扶貧攻堅任務。
金臺區是陜西省寶雞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位于寶雞市城區的北半部。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期間,金臺區12647名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公共服務能力、民生保障水平、生態環境條件、農民素質等都有了大提高。其中,2015年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使33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60戶農村“三無戶”喬遷新居,在全市率先解決了特困群眾安全住房問題。截至2015年底,陳倉鎮以及西關、西街、臥龍寺、群眾路4個涉農街道辦事處基本實現脫貧目標,為全區率先在2016年實現全面脫貧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國政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關于貧困治理的指導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論基礎是“共同富?!备驹瓌t,現實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十二五期間,金臺區在干部群眾中貫徹精準扶貧思想,狠抓七項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績。

金臺區委書記李興安調研扶貧工作
1.抓移民搬遷。“十二五”以來,全區搬遷貧困戶323戶、“三無戶”建房240戶,災后重建1011戶,生態移民84戶,危房改造640戶,土坯房改造395戶,先后建成了高家灣、賀家渠、六川店、董家村、焦家溝和五七村移民6個移民新村(集中安置點)。
2.抓產業扶貧。采取政策扶持、資金補助、技術指導、物資發放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核桃、中藥材、中華蜜蜂、土雞養殖、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目前,全區種植核桃2萬畝,中藥材1萬畝,養殖土雞20萬只,飼養中華蜜蜂1500箱,鄉村旅游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3.抓連片開發。六川河生態區晉級AAA景區,六川店村躋身全市“最美鄉村”,六川河沿線的大柳樹、高家灣、車轍、董家村成為全區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今年,啟動實施了硤石河流域扶貧攻堅計劃,流域內4個村各項建設全面推進。
4.抓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陽光工程、農民實用技術、農民勞動技能等培訓活動,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每年培訓農民達到4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次,勞務輸出2.5萬人;每年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在200人以上。
5.抓政策兜底。今年,在全區啟動實施農村五類特殊困難群體“兜底扶貧”試點工作,預計將有2000多貧困人口得到扶持。目前,向2444戶3973名農村低保人口發放低保金1060萬元;向873戶873名農村五保戶發放五保金400萬元;向1960名農村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117萬元,全區新農合參合率連年穩定在99.8%左右,“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8%,99個村衛生室全部實行門診統籌,基本藥物“三統一”實現了全覆蓋;農村老年人活動中心達到18個;農村互助幸福院達到30個,貧困人口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6.抓行業扶貧。整合項目資金和工作力量,扎實開展行業扶貧,新建橋梁6座,新建通村(組)道路83條138公里,公路建設里程達到156.14公里;改造農村電網70多公里;建成安全飲水工程37處,解決了3.2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造林綠化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8.1%;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7.抓社會扶貧。5個市級部門和5個企業積極開展包村扶貧,每年協調項目和投入資金達到70多萬元。深入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為民服務促發展”和“部門包村干部包戶”幫扶活動,建成村組道路30多公里,新建文化活動廣場23個,新建社區服務中心8座,治理河道12公里,安裝健身器材300多臺套,綠化13000平方米,扶持發展核桃2200畝,中藥材800畝,土雞4000多只,慰問貧困戶2000多人次,清理垃圾3000多方,每年協調和投入資金超過2000萬元。
按照陜西省2500元的貧困線標準,目前,金臺區全區仍有省級貧困村9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5114人,農村低保戶3973人,農村五保戶873人。精準扶貧,既要扶“硬件”,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存條件,更要扶“軟件”,助其增強“造血”功能,謀求長遠發展。有一位優秀的縣委書記曾說過“精準扶貧工作,就像點穴治病,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準度,取得明顯成效?!?/p>
我認為,2016年,金臺區委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圍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三個關鍵問題,完善精準扶貧方案,逐戶建卡,精準施策,探索“私人訂制”的攻堅脫貧路徑。要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建立聯動幫扶機制,落實民生兜底政策,著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年內,確保9個重點貧困村整體脫貧,5790名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脫貧目標。
具體措施:2016年,金臺區將開展貧困人口識別建檔立卡“回頭看”,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拉網式全面摸底調查,依據貧困識別標準,通過“五看”,嚴守“九條紅線”,實現貧困戶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脫貧路徑、脫貧效果和脫貧時間“一表清”。
加強扶貧培訓力度。分別對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鎮街領導和扶貧干部等進行扶貧政策培訓。積極開展貧困戶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近年來,金臺區通過持續多輪扶貧,偏遠地區有一定能力的貧困戶陸續告別了土坯房、破窯洞。2016年,金臺區將完成170戶591名農村貧困人口移民搬遷。
此外,建立區級扶貧項目庫,確定2016年到村到戶精準扶貧項目,并積極指導鎮村實施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貧困戶產業扶貧、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等項目;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監管,制定《金臺區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 ;協調區級相關部門,實施轉移就業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教育脫貧、醫療救助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等脫貧攻堅行動;指導相關單位開展社會扶貧,確保市級6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區級部門包村干部包戶”扶貧見實效。
總之,按照“核準底數、提高標準、聚焦重點、織牢底線”的要求,同步推進城市弱勢群體和特困家庭的精準脫貧工作,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讓全區39萬人民共享小康成果。
精準扶貧,金臺區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責任編輯 蔣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