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臨床常見多發(fā)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合并感染、血白細胞增多等因素導致而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對47例應用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水電十四局東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診治的9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47)。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 27∶20,年齡 18~62 歲,平均(32.54±0.28)歲,病程 1~4 d,平均(3.25±0.17)d,體溫 38.50℃~39.50℃,平均(38.95±0.15)℃;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4∶23,年齡20~70歲,平均(35.69±1.34)歲,病程 1~7 d,平均(4.21±1.33)d,體溫38.50℃~41.00℃,平均(39.50±0.55)℃。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體溫等基線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體溫>37.50℃;均符合《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中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診斷標準;均在認真閱讀治療知情書情況下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體溫<37.50℃;不符合診斷標準;妊娠、哺乳期婦女,合并心血管及其他肝、腎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不規(guī)則服藥或本研究相關使用藥物禁忌癥者[2-3]。
1.3 方法 研究組患者:給予痰熱清注射液(生產于上海凱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Z 20030054)10 mL/支靜脈滴注治療,選取20~40 mL痰熱清置入5%葡萄糖中稀釋(根據患者年齡、病重程度適當調整藥劑量),40~60滴/分,1次/d,共持續(xù)滴注3~5 d。對照組患者: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生產天津藥業(yè)焦作有限公司,H 10009085)100 mg/支靜脈滴注治療,選取500 mg利巴韋林注置入250 mL氯化鈉溶液中稀釋(根據患者年齡、病重程度適當調整藥劑量),1次/d,共持續(xù)滴注3~5 d。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各項指標即退熱用時、止咳用時、化痰用時、流涕改善用時、乏力改善用時的平均值;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期各項指標平均用時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退熱用時、止咳用時、化痰用時、流體改善時間及發(fā)力改善時間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期各項指標平均用時(±s,d)

表1 2組患者治療期各項指標平均用時(±s,d)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用時 止咳用時 化痰用時 流涕改善用時乏力改善用時對照組 47 5.12±1.74 5.74±2.04 9.12±2.11 5.21±1.24 4.27±1.23研究組 47 2.34±1.25 3.07±1.41 5.42±1.21 1.75±0.15 1.25±0.44 t值 8.8958 7.3813 10.4287 18.991 15.84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2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用藥后研究組發(fā)生1例不良反應患者占2.13%(1/47),主要表現(xiàn)為輕度皮膚瘙癢,繼續(xù)治療后皮膚瘙癢逐漸消退未產生嚴重影響;對照組發(fā)生2例口干舌燥、面紅耳赤不良反應患者占4.26%(2/47),調整輸液速度數(shù)分鐘后不良癥狀自行消退,繼續(xù)治療未產生嚴重影響。
上呼吸道感染病理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鼻腔、咽喉黏膜發(fā)生水腫、充血及上皮細胞遭到損害導致漿液、粘液的炎性滲出,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5]。利巴韋林作為既往抗病毒的一種臨床常用藥物,可有效抑制各種病毒,但由于臨床療效不確切,尚不適合單獨、廣泛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在中醫(yī)學理論中被列為“溫病”、“咳嗽”、“傷風感冒”等范疇,認為是人體受外邪之氣侵擾導致外感發(fā)熱、衛(wèi)表被郁、肺失宣肅[6]。本研究對47例應用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應用痰熱清注射液的研究組患者治療期各項指標平均用時均比對照組低治療效果顯著。其中痰熱清注射液處方主要由黃芩、山羊角、金銀花、連翹、熊膽粉提取精制而成,作為一種中藥處方具有標本兼治的功效。方劑中黃芩具清熱燥濕、瀉肺火、清腸熱功效;金銀花、連翹、山羊角具清熱解毒功效與熊膽粉合用可化痰解痙;諸藥合用具有較高的抗炎抗菌、化痰止咳、鎮(zhèn)驚功效,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由風熱外邪、細菌、病菌侵擾誘發(fā)患者呼吸道發(fā)生一系列高熱、咳嗽、流涕等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率2.13%(1/47),提示低不良反應率可為痰熱清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提供安全保障,與向薇、阿提古塔西等[7-8]研究結果類似,從而驗證痰熱清注射液的積極治療作用。但由于患者年齡、體質、上呼吸道感染病重程度等實際情況不一,因此,在具體治療過程中臨床主治醫(yī)師需要充分了解患者自身情況,合理、規(guī)范配制用藥可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安全保障。
綜上所述,痰熱清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作用積極,具有重要研究及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1] 劉斌,胡章良,熊智.痰熱清注射液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療效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1):10-11.
[2] 倪六平,南志成.痰熱清注射液聯(lián)合頭孢替安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發(fā)熱138例臨床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2,24(8):157-158.
[3] 楊仁智.痰熱清輔助治療小兒喘息型肺炎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23):155.
[4] 杜中良,單麗妮.痰熱清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95-98.
[5] 俞洋.痰熱清注射液聯(lián)合頭孢替安治療風熱襲肺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4):49-50.
[6] 曾煥文,陳大奎,陳靜.痰熱清注射液與臨床113種藥物的配伍實驗[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2):189-190.
[7] 向薇.單磷酸阿糖腺苷聯(lián)合痰熱清治療病毒性感染相關疾病140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11):91-92.
[8] 阿提古塔西.痰熱清聯(lián)和頭孢替安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