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勞動托起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表明了黨和國家對勞動者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廣大勞動者“中國脊梁”作用的充分肯定。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勞動,平凡里蘊藏偉大,艱辛中映照勞動創造歷史的深刻道理,也見證勞動改變世界的偉大力量。勞動創造人們的美好生活,開辟國家進步、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勞動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不斷推動我們抵達發展進步的更高境界,邁向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明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受益于“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助推作用,全體勞動者團結奮斗、辛勤勞動,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發展成就,勞動條件、勞動收入、勞動保障的明顯改善也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堅持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讓勞動者更受尊重,讓勞動者付出獲得的回報含金量更高。
然而,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相對滯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成為我國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一個突出表現。此外,大量的數據也表明,長期依靠廉價勞動力壓縮生產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模式逐步走入“死胡同”。
勞動價值得不到充分尊重,勞動者的尊嚴就難以得到保障。作為生產一線的勞動者,其勞動成果常常不被尊重,暴露出我國勞動者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執行還不到位,矛盾積累下去,會影響社會公平和改革深化。
習近平指出,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關注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群體,完善制度,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反映了更多地強調提高就業質量,構建和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這既是適應勞動者需求的變化,又是順應社會進步的變化,體現了對勞動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實現體面勞動是實現創造性勞動的制度性基礎,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另一方面要摒棄輕視勞動者的不良觀念,樹立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創造價值的良好風尚。
尊嚴體現價值,公平促進和諧。經濟社會轉型期,往往也是矛盾問題凸顯期。如何讓“勞者有其得”“勞者有其尊”,擁有更加公平的就業創業機會和上升通道,事關勞動者切身利益,也同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息息相關。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既要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好廣大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要堅持依法構建,把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調處的全過程納入法治化軌道,努力讓每一滴汗水、每一分付出都受到尊重、體現價值、得到回報,最大限度激發勞動熱情,聚合勞動創造的磅礴力量。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之年,社會普通勞動者,尤其是那些一線勞動者的勞動能否得到普遍尊重,事關上述兩個重要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讓勞動價值得到應有的回報,讓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這不僅關系到勞動者個體的尊嚴,更關系到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穩定。
一方面,我們要以戰略眼光從更高層面進行審視和思考,借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一線勞動者的報酬,不論工種,不論職業,讓每一個勞動者的價值得以體現,讓一線勞動者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讓廣大勞動者在改革深化中有更多“獲得感”“尊嚴感”,從而產生良性循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加公平、和諧的正能量。
我們要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和首創精神,尊重勞動者在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等方面的貢獻,同時要充分關注和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勞動者待遇,讓勞動者擁有更多獲得感,分享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惠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