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才立、業以才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從創業之初的手提肩扛,到數控時代的電腦控制;從永不褪色的“鐵人精神”,到趕超一流的“載人航天精神”;從都市快遞員的忙碌身影,到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創新……正是因為勞動創造,讓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讓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讓勞動方式不斷改變、勞動內容不斷豐富、勞動價值不斷升華,但無論勞動形態怎樣變化,偉大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價值永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主義國家廣大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不會改變。
尤其如今高技能人才已成為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社會財富和創新技術技能的重要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生產制造技術的高技能人才。雖然目前,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會各界,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與社會需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仍然面臨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社會上傳統的“重學歷、輕能力,重文憑、輕技能”觀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激勵保障政策不完善,上升空間有限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可喜的是,我省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選拔的步伐正逐年加快。據去年7月公布的《2013年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3年末,全省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已達1942名,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100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0名,培養培訓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等專業技術骨干人才4.7萬人,比上年增加0.7萬人。
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時代風尚,讓勞動創造成為時代強音,離不開榜樣的力量,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跡,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我們應該解放思想,尊重和鼓勵一切勞動和創造,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讓勞動創造成為時代強音,也離不開價值的引領:全社會都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當勞動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當個人實現與國家發展得到最緊密的結合,必將形成強大的精神共鳴,激發蓬勃的創造偉力。
從1950年至2015年,中央先后召開了15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60多年滄桑巨變,勞動模范始終是時代的領跑者,是引領時代奮發向上的中堅力量。今天,偉大的事業呼喚著我們,莊嚴的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勤奮勞動、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造,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上再創新的業績,以勞動托起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