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仁軒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緊緊圍繞實施人才強區和就業優先發展戰略,以強化職業培訓為抓手,以壯大主導產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就業培訓改革,完善就業培訓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了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龍泉實際的技能人才培訓新路。
緊扣“產業升級”發展戰略,科學規劃培訓項目,著力打造特色品牌,突出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圍繞汽車產業“倍增”發展,實施“天府汽車金藍領”培訓,兩年來累計為企業培訓輸送模具、焊接、電工、叉車、物流配送等專業人才6000余名。二是圍繞現代農業規模發展,實施“龍泉果農”培訓,打造“龍泉果農”品牌,兩年來共培訓1000 余人。與湖北咸寧跨區域合作建立的“龍泉農民異地創業園”,成為中央群教活動調研示范點。三是圍繞服務業快速發展,實施“陽光月嫂”和“百千萬創業”等專題培訓,著力打造龍泉“陽光月嫂”培訓項目并獲國家商標注冊。目前,該區正在編制“陽光月嫂”質量標準體系。兩年來,全區共培訓月嫂2237人,初次就業率達80%以上,人均月工資達4000元以上。深入開展“千戶農家樂創業培訓”,兩年來扶持城鄉新增個體創業4000余戶,創業規模達4.38萬戶。
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勞動者需要,著力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體系。一是改變培訓主體。依托區—街鎮鄉—村社三級就業服務網絡,常規開展中青年就業培訓意愿實名制調查,大力推進中青年技能提升工程。兩年來,圍繞中青年群體開展天合富奧、吉利汽車、大運汽車、濱西幼兒園等訂單培訓1865人,舉辦專場招聘會21場次,訂單培訓學員初次就業率達90%以上。二是轉變培訓等級。大力開展以產業人才需求為重點的中高級技能培訓,試點開展以培訓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為重點的“技能龍泉”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兩年來,依托區內中、高等職業院校和國家、省、市級技能培訓基地為區內企業開展“中高級”定向培訓班62 個,培訓學員3085人,培訓后穩定就業率達95%以上。三是轉變培訓補貼方式。2014 年10月以來,該區率先開展培訓直補個人試點工作,創新推進培訓補貼方式改革。制定了《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訓補貼直補個人試行辦法》,初步建立了直補個人的培訓機制。截至目前,該區已有187名勞動者報名備案并陸續參與學習,直補個人方式已得到群眾和培訓機構的普遍認可。

高級焊工品牌培訓
區委、區政府將就業培訓作為區級民生工程項目和反腐倡廉懲防體系建設重點項目,納入目標管理,制定防控措施,層層分解工作任務,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經辦機構的工作責任,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區人社局還制定了《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訓管理實施細則》和《就業創業培訓管理試行辦法》,建立定點培訓機構準入、培訓補貼四審、培訓違規處罰、培訓過程巡查等制度,實現培訓工作系統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此外,還進一步完善了內部崗責體系,形成以就業管理部門監管為中心、以街鎮鄉監督為重點、以社會監督為輔助的立體式交叉監督體系,強化就業培訓專項資金使用過程公示,切實把培訓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通過調整充實全區統籌城鄉充分就業領導小組力量,充分發揮就業聯席會議作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區統一的職業培訓聯動機制。該區從加強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入手,為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優質載體。如支持成都汽車職業技術學校發展,組織認定航空學院等8所院校為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支持企業建成320多個職工培訓中心和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不斷深化校地企合作,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該區還及時宣傳兌現省市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各項補貼政策,2013年以來,全區共計落實各類技能培訓補貼約1100萬元,引導企業投入職工技能培訓資金達4200萬元。
強有力的就業培訓工作,不僅有力促進了群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而且有效保障了產業人才需求,助推了經濟發展,實現了保就業與促發展“雙贏”。目前全區就業總規模達41.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全區中級以上技能人才總量已達13萬人,其中高級以上技能人才達4.5萬人。汽車主導產業從業人數保持在9.1萬人左右。此外,2014年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約為6萬元,高于成都市平均工資水平,就業工資性收入已成為城鄉勞動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初步形成了更高質量就業與主導產業發展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