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德陽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要求,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整合全市資源,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在創業孵化、注冊登記、體系建設、投融資機制、創新創業活動等方面為創業者架橋鋪路,讓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創大業。
加快構建以創業孵化基地為依托的眾創空間。全市各級充分利用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農業示范基地、大學科技園區、小企業孵化園等園區(基地)的有利條件,拓展服務項目、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使這些適合聚集創業的場所升級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2014年以來,全市已建成廣漢市高新區科技孵化器、綿竹市經濟開發區創業孵化基地等8 個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入駐孵化基地接受孵化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428家,帶動就業11503人。
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全面實行商事制度改革,針對初創企業及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資金不足和集中辦公的特點,從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實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推行電子登記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登記管理以及實行“先照后證”制度等五個方面深化工商登記改革。今年一季度,全市注冊個體工商戶2954家,私營企業895家,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471家和218家。
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創業。按照推進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的安排部署,由各級組織部門牽頭,鼓勵以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依托當地產業和人力實現本土創業;引導高校畢業生在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領域創業;激發復、退、轉軍人在相應領域開拓創業;牽頭鼓勵在校大學生立足所學專業或興趣特長,實現創新創業。今年一季度,全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103 人,創歷史同期之最,組織高校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61期,人員達1806人。
完善創業服務體系,支持創新創業公共服務。縣(市、區)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創業服務指導中心,鄉鎮(街道)、村(社區)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設立“創業服務窗口”,為城鄉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風險評估、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小額擔保貸款、開業指導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市設立“創業服務指導中心”8個,設立“創業服務窗口”1166個。
今年還將積極開拓農村電商創業服務,將本地特產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推動“電商進村、特產進城”。

廣漢市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大樓
發揮財政創業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全市分級建立創業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鼓勵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城鄉創業者創業和孵化創業項目的補貼、獎勵與貸款貼息,扶持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開展創業項目開發、評估、推薦、指導等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師資培訓、創業典型宣傳等創業活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大眾創新創業。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全市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為初創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和支持銀行深入縣(市、區)設立綜合性支行、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及村鎮銀行;推動符合條件的縣級信用聯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力爭年內廣漢農村商業銀行成功掛牌;鼓勵知名創投機構來德投資;推動該市初創中小微企業通過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實現直接融資;支持企業通過各類債務工具實現直接融資。
豐富創新創業活動,搭建互動交流平臺。今年初,該市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創業展示推介會。通過項目簡介、圖片及創業經歷等展板對45 個高校畢業生創業典型進行了現場展示,其中還邀請到14個創業者到現場對產品進行介紹、對服務流程進行演示。
目前,全市正組織各縣(市、區)和高校選拔企業和團隊參加“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與此同時,還將創新高校畢業生(在校生)和青年創業者互動交流平臺。
發揮創業典型引領作用,營造創業文化氛圍。繼續深入各縣(市、區)發掘創業典型,將其創業經歷匯編成德陽市創業者風采,加大創新創業典型宣傳力度,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勇于拼搏的社會氛圍,努力營造崇尚創造、善于合作的和諧創業環境。加大在創業培訓力度,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鼓勵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創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