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瑚 尹嫦月 雷蕾
“科技引擎”再發力
——盤點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
文/本刊記者 李瑚 尹嫦月 雷蕾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湖南,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創造獨具特色的“自主創新湖南現象”,科技重大專項當為先鋒。2015年,湖南啟動10個科技重大專項,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總投資達5億元。

▲雜交稻畝產增100公斤,將是未來三年內袁隆平與其研發團隊的奮斗目標(曾祥輝攝)
“我今年86歲了,希望在90歲前,也就是3年內實現每公頃產糧17噸的目標。”在11月5日舉行的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實現這一目標信心十足。
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湖南省今年啟動實施10個科技重大專項,通過政府財政資金撬動總投資將達5億元。這10個專項均立足于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及重大問題,其中3個專項分別由袁隆平、劉友梅、印遇龍三位院士擔任首席專家。
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是從2006年開始設立,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開發、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工程。至今共組織實施項目93個,其中49個已驗收,44個項目仍在執行期。累計突破488項重點優勢產業中的關鍵瓶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難題,研發重大戰略性新產品642個,新增產值600多億元。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重大專項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15年,湖南省科技廳將原來的41類科技計劃優化整合為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創新平臺和人才專項5個類別,年度科技項目總量減少40%。
與其他科技計劃項目不同,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聚焦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部署,著重對接“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發展戰略,立足全省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及重大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滿足重大產業需求、突破重大技術瓶頸、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為此,湖南省改革了重大專項形成機制。申報指南廣泛征集科技、產業和經濟部門專家意見,實行創新團隊申報、產學研聯合實施。承擔主體為行業內龍頭骨干企業,具有保證項目實施的科研條件和資金保障能力。技術依托單位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研發平臺。
評審改革也同步跟上。采取現場調研與專家咨詢論證相結合,實行三評兩審制,即技術論證、綜合評審、預算評審、廳務會審定立項和審定經費配置。優化了評審專家結構,外省專家、行業管理部門、金融投資、財務管理和企業專家占專家總數60%以上,并邀請了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兩型辦等部門專家,從全省宏觀戰略和產業發展視角對備選專項進行了咨詢。
2015年度湖南省10個科技重大專項,涵蓋農業、環保、裝備制造、數字出版等多個領域,將成為未來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引擎”。

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車在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內下線(新華社)
超級雜交稻專項由袁隆平院士主持,將重點創制優異的超級雜交稻新種質和中間材料,開展超級雜交稻高產高效栽培和綠色防控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進行超級雜交稻新組合大面積超高產攻關示范,并開展超級稻秸稈利用技術研究及其產品開發。
“我們要實現大面積畝平增產100公斤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5%以上,每畝減少農藥、化肥等直接成本60元以上,進一步鞏固我省超級雜交稻國際領先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袁隆平表示,超級雜交稻已經實現16噸/公頃的產量,“未來三年,我們的目標是17噸/公頃。”袁隆平補充說,在增產的同時,超級稻還將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提高機械化,提升產品質量。
高鐵長沙南站到黃花機場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10分鐘。通過中低速磁浮列車專項,國內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中低速磁浮列車計劃今年底試運行,屆時將大大提高長沙的交通通行效率。
長沙磁浮工程全長約18.55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自長沙火車南站東廣場引出至勞動路,沿勞動路跨瀏陽河至黃興大道,再行至機場高速南側,最后向東上跨機場大道后垂直接入黃花國際機場T1、T2航站樓間連廊,沿途經過雨花區和長沙縣境內。全線設3座車站,分別為磁浮高鐵站、磁浮朗梨站和磁浮機場站。
長沙南站設有地鐵2號線、4號線地鐵站,磁浮工程建成后,可以實現高鐵、地鐵與磁浮的無縫換乘。推動長沙率先建成國內集高鐵、航空、城際鐵路、中低速磁浮交通、地鐵、高速公路等綜合交通于一體的現代化樞紐城市。
近年來,湖南省制造業除工程機械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外,海洋工程裝備也開始嶄露頭角。
為搶抓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機遇,培育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泰富重裝與湖南科技大學聯合承擔實施港口散料成套輸送裝備專項,著力研制面向海洋港口的高效智能圓管帶式散料成套輸送裝備,開發面向客戶定制化需求的設計與制造工藝平臺,開展技術成果和裝備推廣應用,力爭占領國內相關市場份額20%以上,帶動相關產業新增產值400億元以上。
汽車產業是湖南省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對于高防腐要求的汽車車身而言,使用高泳透力電泳涂料能在更短的涂裝時間內達到防腐蝕所要求的膜厚,降低能耗,提高涂裝效率。然而,國內現有電泳涂料的泳透力、環保等性能都偏低,高泳透力汽車電泳涂料全部依賴進口。
汽車電泳涂料專項重點研發超高泳透力環保型電泳樹脂及乳液制備技術及涂裝技術,建成3條產品生產線示范工程,形成2萬噸/年生產能力,并替代相關進口產品。預計到2020年累計銷量超12萬噸,使汽車底漆消耗量降低20%、汽車涂裝綜合成本降低10%。
糧豬安天下,2014年湖南省出欄生豬6220萬頭。作為全省農業領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養豬業仍存在生豬品種單一、飼養模式粗放、環境污染較大等問題,啟動實施生豬品種優質化專項,將重點開展優質地方豬雜交組合篩選與配套系選育優化、配套的營養調控技術體系優化、特色品牌豬肉質量的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與示范,建立生豬養殖抗生素替代技術和除臭減氨營養干預技術1至2套,支撐湖南省生豬產業跨入“千億元俱樂部”。
湖南省地型地貌多樣,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發展蔬菜具有廣闊的前景。近幾年來,隨著湖南省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優化,蔬菜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廣大農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正確分析蔬菜產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提高經濟效益,推動產業化進程,對進一步發展蔬菜產業具有積極意義。
針對春提早和秋延后品種缺乏、蔬菜制品質量不穩定、蔬菜功能成分利用水平較低等現象,大宗蔬菜產業升級專項將創制蔬菜特色優異種質資源10份~15份,選育適合于鮮食、加工蔬菜優質品種8個~10個;研發高效配套栽培管理體系、采后分級與貯藏保鮮技術標準,預計建設7個生產示范基地,示范面積1萬畝,推廣優質品種100萬畝,帶動農民增收,做大做強湖南省蔬菜產業。

優質蔬菜品種進軍超市,將帶動菜農增收(本刊記者李瑚攝)
“十一五”以來,湖南省中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年均25%的速度在增長,但直到2013年,仍只占全國中藥產業比重的3.5%,全國排名第14位,這與湖南省中藥材總蘊藏量排名全國第2位的狀況很不相稱。
為加快將湖南省的中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湘產品牌中藥二次開發專項將篩選酸橙、青風藤、千斤拔等優質種質,建立關鍵藥材資源圃,研究野生變家種和提質增效栽培技術,建設高產優質種植示范基地2000畝,示范推廣3萬畝,帶動藥農增收致富;開展大品種物質基礎研究和基于大品種作用機制明確的創新藥物開發,實現婦科千金片、漢森四磨湯、正清風痛寧三個大品種年產值15億元,推動湖南省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
一次去衡陽、株洲等地考察的經歷,讓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賀修銘印象深刻,“當地對于固體垃圾的處理非常簡單,仍處在最初級的掩埋階段,簡直是觸目驚心。”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為解決固體垃圾污染環境的突出問題,湘潭大學化工學院申報的固體廢棄物處置與利用專項成功獲批。此次立項旨在攻克生活垃圾、水處理污泥和廢舊鉛酸蓄電池3種典型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的技術瓶頸,分別構建智能化、高度集成的混合生活垃圾分選裝備,高效污泥處置與能量回收技術裝備,廢舊鉛酸蓄電池自動破碎分選高端裝備和鉛膏高效低耗清潔轉化技術裝備,將建設3條示范生產線,預計帶動每年處理混合垃圾320萬噸、污泥400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50萬噸,新增產值60億元以上。

▲數字閱讀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本刊記者李瑚攝)
為應對智能電網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專項將重點突破智能配電網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分布式故障定位與隔離技術、網絡重構技術,開發智能配電網新型自愈監控保護一體化裝置,以及智能配電網狀態監測與自愈控制平臺,提升配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水平,實現年平均停電時間在2分鐘內。并大幅提升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的滲透率,促進新能源發電的規模化應用,推動電網低碳化進程。
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報紙閱讀率為55.1%,期刊閱讀率為40.3%,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58.1%,數字閱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閱讀率。
在數字化傳媒時代沖擊下,數字出版生態系統專項將構建面向全民閱讀的數字出版生態服務平臺,形成“平臺+內容+終端+服務”的全民數字閱讀服務模式和“傳播-使用-反饋-再傳播”的數據反饋改善機制;研發海量資源的互操作與資源定位技術,解決少數民族語言數字化制作難題;聚合、整理和制作數字內容資源不少于7500萬條,打造“主題閱讀”、“社區文化館”、“公共文化一體機”等數十個終端應用產品。此舉將實現數字閱讀覆蓋人群2億人,輻射帶動出版、教育等行業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和更多的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