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
當香港長達79天占中運動草草收場之際,許仕仁貪污大案旋即吸引眼球。這是香港歷史上涉及最高級前政府官員貪污案。這一案件,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世紀大案,備受香港全社會關注。前政務司長許仕仁收受前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等人提供利益案,審訊期橫跨逾7個月,12月23日,法庭判決:許仕仁因5項控罪被判刑7年半,并需向政府支付1118.2萬港元賄款;郭炳江因串謀犯藉公職行為不當罪,判刑5年,罰款50萬港元。新地是香港一家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公司,三名高層涉案,官員,商人,又都是名人,就被告身份而言,可謂“強強組合”。不過,香港司法獨立,不受任何因素影響,在此案顯露無遺。
此前一天,即12月22日,北京披露中紀委辦案人員將曾經權傾一時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令計劃帶走。香港與內地高層貪官都有共同點:收受賄賂,供養情人,生活奢華,跟商家關系糾纏不清。近年,中共追擊貪官,老虎蒼蠅一起打,但大多事后追究,在事前防治機制方面仍有諸多改善空間。
內地官場有個通病,買官賣官,官員升遷,由領導說了算,缺少監管。用香港學者阮紀宏的話說,這一陋習香港以前也有,不過自廉政公署成立以后,就漸漸淡了蹤影。以許仕仁為例,他擔任公職30年,雖沒買官賣官,但他在官員與商界旋轉門轉出轉入,同樣缺乏監管,在法庭上披露的案情證實,他沒有申報利益,就是有明文規定而監督卻不到位的明證。
許仕仁與新地要員這宗案件遭揭發,源于2008年一封由律師樓發出的匿名告密信,提及許仕仁免租入住新地旗下的禮頓山超400平方米豪宅,緣何揭出驚天大案,至今仍是待解之謎。香港前副廉政專員、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郭文緯認為,此案源于匿名信,如在其它國家,一般不會就匿名投訴展開調查。但香港廉政公署不僅馬上立案,更不受許仕仁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因素影響,不偏不倚,抽絲剝繭,詳盡調查,廉署一頁一頁跟進涉案人士多年來記事本、日記本,逐一抽出涉案人士以秘密式迂回曲折的手法交付賄款,如果廉署沒有高效專業的鍥而不舍精神,未必能搜集到足夠證據對許仕仁等人做出檢控。
許仕仁,畢業于香港名校皇仁書院,屬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入香港大學的精英人物,畢業后投身政府,成為長袖善舞、政界內人緣甚佳的高官。當下,66歲許仕仁遭遇人生最大難關。法庭上,在犯人欄內,被香港人視為“橋王”的許仕仁,聞判決一刻,仍淡然處之,氣定神閑。不知他是否領悟:在香港,任何人不論其社會地位高低,只要觸犯貪污,都難逃法網。不管多大的官,不管多有錢的富豪,只要觸犯法律,就要在公平公開審訊之后,面對公正制裁。
相較世界其它國家而言,香港問責官員的申報制度相當不錯。當然,任何制度都有改善空間,許仕仁被判成立的其中三項控罪,正是因為他沒有按照規定,申報可能潛在的利益沖突及個人財務狀況。2005年,他通過品格審查就任政府司長,當時他實際上已欠債5200萬港元,他卻沒有申報,令外界對此毫不知情。這反倒證明,香港既定的申報制度有效。當然,香港官場仍需強化品格審查和申報制度。
在香港,多年來不少高官退休后,經過若干年限定后便轉到私人機構繼續“打工”,他們其實掌握所屬領域的大量機密,社會上對退休高官“再就業”不乏質疑聲。從許仕仁案可以悟出,仍需要強化制度和規管,以確保以權謀私與公務員隊伍絕緣。再說,案件披露許仕仁無論是吃喝還是玩樂,全是頂級要求,專程去外地聽一場歌劇,購物刷卡一擲千金,即使他收入不俗,也不可能如此揮霍買單,花錢遠超收入水平,緣何就沒有引起監管機構注意?可以說的是,當下香港,立法會議員的申報制度卻嚴重不足,有泛民議員申報自己的選舉經費由丈夫捐贈,但又拒絕披露丈夫金錢來源;還有泛民議員收受傳媒老板捐贈,卻長期將款項存于自己賬戶而未申報,更仗義執言為傳媒老板在立法會說項……立法會議員的申報制度肯定更需要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