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創新是企業永葆活力、立于不敗的法寶,對于中小企業尤其如此。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關鍵更在于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一些特點,在技術創新方面存在諸多不易克服的缺陷,因而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方面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有諸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國政府借鑒。
【關鍵詞】發達國家 政策扶持 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解決就業、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唯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取得發展、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也對整個社會的創新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許多發達國家政府在立法保護、金融支持、財政扶持等方面實施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扶持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國政府應借鑒其中的成功經驗來扶持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帶動我國中小企業和國家經濟的發展。
一、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
(一)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實施立法保護
法律規范是市場經濟國家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大環境。無論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發達國家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活動都制定了特別的法律文件或條款。美國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主要有:1958年的《小企業投資法案》、1982年的《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法》、1986年的《聯邦技術轉移法》和1992年的《加強小企業研究發展法》。《小企業投資法案》批準成立小企業投資公司,為解決小企業長期資本的短缺問題,法案采取了多種措施鼓勵長期貸款資金和私人資本向小企業的流動。此外,美國制定了“小企業技術轉移研究計劃”和“小企業創新發展研究計劃”,在這兩個計劃的要求下,部分聯邦部門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研發經費來鼓勵小企業參與聯邦的研究與開發,同時鼓勵大學或研發機構的創新成果向小企業的轉移,促進商業化的實現。日本關于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在條款比美國上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在體系上更完備、更健全。日本政府于1963年頒布了被譽為“中小企業憲法”的《中小企業基本法》,該法案在日本中小企業的政策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據統計,到90年代初日本共制訂了50多部關于中小企業的專門法律,為中小企業的法律體系提供了較為完備的保障。
(二)為技術創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當今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共同難題,而發達國家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手段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美國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有四種:一是直接貸款。如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直接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二是特別貸款。小企業管理局與地方開發公司和金融機構共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三是擔保。通常是中小企業貸款時小企業管理局為其向商業銀行擔保。四是對從事高風險行業且難以得到投資支持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管理會對其提供投資和長期貸款。日本政府在金融政策方面建立了官民結合、健全完善的中小企業金融體系。首先,日本政府設有直接控制的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國民金融公庫、商工組合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等。其次,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實行國家新技術工業化貸款制度,對引進國外新技術、普及新技術的企業所需的資金由銀行優先貸款,并專門成立了開發銀行。再次,日本還在民間設有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如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等。
(三)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財政扶持
發達國家都在財政上給予中小企業大力扶持以鼓勵其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為了提升中小企業的科研競爭力,有些國家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有些通過制定創新計劃項目或成立專門創新基金來支持。美國政府規定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研究開發經費的10%要用于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上;美國多個州政府的政策都傾向于是支持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包括聯合產業界和教育、學術部門創建“企業保育器”,設立研究開發基金等。歐盟為促進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專門設立了投資計劃,資金總額從幾千萬到幾十億不等,此外,還啟動了“進入信息社會計劃”,投入資金達4400萬歐元。法國規定凡是有創新能力、又面臨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向國家扶持創新研究署申請無息貸款,該研究署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基金。英國向新建的高科技小產業公司提供企業啟動資助等。
二、發達國家的政策對完善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的啟示
(一)加強中小企業的立法,構建較為完善的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體系
我國出臺了如促進成果轉化法、技術合同法等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但欠缺可操作性。這些法律法規應該真正切實地執行下去,實現其立法的目的,切實有助于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因此,我國應盡快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保障體系,同時增強其可操作性,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較低、抗風險能力差、資信程度也較低,大多數金融機構不敢貿然貸款。因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我國中小企業的一個難題。借鑒上述發達國家的資金支持方式我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應建立并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制度;其次,政府可以設置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金融服務,如對中小企業直接貸款,或與金融機構共同提供貸款。再次,設立專項基金用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三)促進產學研結合
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生產與科研的關系。制約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生產與科研的脫節。因為它會導致科技成果難于商品化,而且使生產企業缺乏進行工藝產品創新的技術源泉。我國的這個問題比較突出,產學研合作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科學研究與市場的需求不對稱。高校和科研院所過分關注于學術而忽略市場,而企業過分重視經濟效益,不注重研發,缺乏長遠眼光。因此,政府應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聯合進行技術創新,推動產、學、研的合作。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采取的政府支持、市場化推進方式促進產學研融合的經驗,把研發和市場結合起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使中小企業快速實現技術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光輝.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及啟示.軟科學,2012(6)。
[2]曾惠玲,鐘晶靈.美國-日本政府關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比較.經營管理者,2011(10)
[3]黃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政策的中美比較分析.南京郵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作者簡介:龐曉敏(1988-),女,漢族,河北邢臺人,畢業于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技術創新與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