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升
付大趁第一次咬的時候,像蜂一樣在女兒的手上閃電般地“蜇”了一下。雖然女兒沒有知覺,但她舍不得一口咬下去。她不放心,一連在自己的手上試了二十多遍,直到力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時,才在女兒的手上“咬”下去。
這個超乎尋常的動作,引起了左鄰右舍的不解,有人甚至背地里罵她“狼媽”。付大趁不在乎別人怎么罵她,只要女兒能蘇醒過來,就算背負再大的罪過,她心里也踏實。
事情是這樣的,2006年的一天,十五歲的女兒崔麗娜暈倒在課堂上,送到醫院后,醫生竟說已是植物人。這個無情的現實差點把付大趁擊倒。
“既然是睡著了,就會醒過來。”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付大趁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專職照料女兒。付大趁每天盡職盡責地堅持著“程序化”的工作,給女兒往胃里打流食、擦身、掏大便……但她不滿足于這些,她要讓女兒盡快醒來。醫生給她開了一劑良方——用喚醒的辦法刺激女兒。付大趁貼著女兒的耳朵,一遍遍地喊著,哪怕是嗓子喊出了火,也不愿停下來。
半年后,付大趁嘗試著給女兒從嘴里喂飯,女兒的牙始終咬合得很緊,每次喂完飯,付大趁撐牙的手指都被咬出兩個深溝。也就是這兩個深溝,讓她突發奇想:是不是喊的刺激太小了?改用嘴去咬,會比喊的效果來得快點……
救女心切的付大趁來不及多想,就開始在女兒的手上咬起來。幾個月后,女兒嘴邊的肌肉開始放松了。沒多久,付大趁在給女兒擦身時,無意中發現女兒的右手動了一下。
這樣一來,付大趁就覺得光“咬”女兒還不夠。幾乎“喪心病狂”的她,又在尋思著如何用更加“殘酷”的辦法刺激女兒。在電視上,付大趁看到美國一對夫婦用橡皮筋綁住癱瘓的孩子進行肢體鍛煉,便也去買皮筋,經過一年多的“嘴咬加捆綁”式的鍛煉,女兒的身體逐漸有了知覺。一天,女兒不小心從床上掉了下來,喊出一聲“媽”來。付大趁急忙趕過去抱住女兒,高興地說:“為這一聲媽,我苦等了八年!”
是呀!女兒的身上只要能咬的地方,都留下了付大趁一排排深深的齒印。最多的一天,有一百多個齒印。八年來,付大趁在女兒的身上“咬”了六十多萬個齒印。
一個咬齒動作,六十多萬個齒印,映射出一位母親對植物人女兒的“切齒”之愛。愛不需要矯情,它是一種真真切切的表達。
風傳摘自樂讀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