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領導干部只有善用法治思維,恪守法治方式,才能遠離權力誘惑,才能實現深化改革發展、推進社會轉型、依法治國。
當前,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各類矛盾聚集繁多。從許多社會深層問題和重大社會矛盾暴露出來的問題看,有的喜歡把土方法、土政策當作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有的只唯上、不唯法,導致“黑頭不如紅頭、紅頭不如白頭、白頭不如口頭”;有的對敏感棘手問題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退讓,錯失良機;有的人治大于法治,導致一些不該激化的矛盾被激化。究其原因,往往都能找到法治意識不強、法治思維不健全的根源。
“立法不難,難于法之必行”。在執法之中,最難的還是先上后下、先官后民的公平公正地執行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貫徹“八項規定”,反“四風”、正作風,還是打“老虎”滅“蒼蠅”,依法治吏,無不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做到法律面前無特權,黨紀國法無“特區”。這既是全黨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期待,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彭真同志曾說過,領導,就要按照法律來領導。如果不學法、不懂法,怎么能領導?要把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良好習慣,變成領導干部自發的工作需求和精神追求。
治國首在治吏,法治重在治權。領導干部要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社會關系、協調各種利益沖突、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讓權力和責任在法治的陽光下運行,做到部署工作要以法規為依據,不能背離法規另搞一套;指導工作要以法規為遵循,不能偏離法規另辟蹊徑;衡量工作要以法規為尺度,不能脫離法規另立標準,堅決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領導干部只有時常用法治思維這個自我校正的“校準儀”,從根本上厘清和糾正“官念”,自覺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才能引導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