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金
這些年中國崛起的速度不斷加快,導致美國國會以及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防備心理逐年增加,在中國處理周邊關系方面,也是負面看法居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院中國項目主任戴維·蘭普頓認為,美國有必要重新界定和中國的“新型大國關系”。
今年,美國五角大樓一份《中國:三戰》報告顯示,美國及其軍事伙伴正在尋找新工具,以應對中國采取的非常規“三戰”戰略。報告認為,中國軍隊正利用“法律戰”、“輿論戰”和“心理戰”來加強其武器裝備庫,以削弱美國及其區域合作伙伴捍衛東海、南海島嶼與海域的決心。
中美之間真的處在“非常危險的時刻”嗎?在筆者看來未必。近年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發展迅速,包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中美商貿聯委會、中美軍事交流在內的眾多溝通管道十分熱絡,沒有任何一種現象能證明中美之間處于“危險關系”或者“戰爭狀態”。中美關系中的噪音一直持續不斷,原因在于美國軍方。五角大樓發布的這份報告就是此種噪音的主要表現之一。

2013 年10月8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中美文化研究中心(SAIS)發表了題為“中國外交政策與中美關系”的演講,斥責日媒炒作“中國威脅論”。演講期間,崔天凱拿出一張寫有漢字“和平”的白紙。他表示,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就是追求和平,“和”字包含了和而不同、和氣生財等多重含義?!昂敛豢鋸埖卣f,追求‘和平’已存在于中華民族的基因之中”。
2012 年,時任奧巴馬總統特別助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顧問麥艾文曾表示,美國重新回歸亞太地區并不是為了遏制中國。為避免讓中國政府有疑慮,奧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的所有行程都是透明公開的,比如訪問印尼、泰國、緬甸等,他們反倒覺得中國對美國不夠“透明坦誠”。在筆者看來,麥艾文的話表現出的美國對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在兩國軍事交流層面,他的話并不具有說服力。
2013 年,中美兩國元首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在中美確立了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發展方向之后,中美軍事交流發展迅速,不僅有高層軍事主官熱絡訪問,而且中美各軍兵種的實質性交流也進展順利,中國也派出四艘艦艇參加了美國組織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然而,盡管美方公開表示極力推動中美軍事交流,但仍將中國當作美國的對手,擔心對中國軍隊泄露敏感信息和技術,在演習科目設置上采取了內外有別的安排,這說明美方對中美軍事交流并非全心全意。
自從2009 年美國確立了亞洲再平衡的戰略之后,便頻頻與亞洲各盟國舉行軍事演習,鼓噪“中國威脅論”,竭力鞏固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領導地位。美國國防部想出各種辦法來論證軍事介入亞洲的合理性,長達560 多頁的《中國:三戰》報告,就是五角大樓拋出的一份“白皮書”,其核心意圖就是夸大中美戰略競爭關系,為美國軍事介入亞洲提供借口。
《中國:三戰》報告的邏輯極其粗糙。比如所謂的“法律戰”,報告指責中國采取國內立法和尋求國際法途徑維護南海和東海權益是一種“法律戰”。這其實只是中國用和平方式維護國家權益的行為,并非針對美國發動的“戰爭行為”,美國故意夸大此種法律方式的戰爭性,是很難站住腳的。
實際上,五角大樓之所以這么做,有其戰略考慮。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和亞洲戰略再平衡背后是龐大的國防預算,五角大樓要找出足夠的理由說服國會議員和公眾輿論,以表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核心無非就是一個——要求更多的國防預算,夸大中國威脅是最合適的理由。
《中國:三戰》報告夸大了中美的戰略疑慮,認為中國的主要戰略目的是把美國擠出亞洲,這種說法是很難令人信服的。仔細閱讀歷年的中國軍力報告,美國始終沒有得出中國要以美國為作戰對象的結論,更沒有中國要發動戰爭的戰略計劃。很多美國戰略界人士也認可中國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國內問題尤其是經濟發展上,并沒有咄咄逼人的外部爭霸野心。
作為一個擁有超級軍事實力的強國,美國軍方和五角大樓要想在這一戰略中獲得更多的資源,惟一能做的就是炒作中國的軍事威脅,以確保在眾多官僚機構競爭政治資源中搶占主導地位,因為在亞洲地區,除了炒作中國威脅之外,沒有其他國家能夠讓美國國會議員和戰略界達成安全共識。同時,五角大樓還有另外一層戰略意圖,那就是通過夸大中國戰略威脅來加強對亞洲盟國的控制。
面對來自美國的各種輿論壓力,中國必須正面回應美國的戰略批評,將批判的火力對準五角大樓,揭露五角大樓之所以攪動一池春水的戰略意圖,不要把重點鎖定周邊國家。在積極回應美國戰略指責的同時,中國必須向美國乃至整個亞洲釋放明確的信號:中國竭力避免與美國為敵,這是中國戰略利益的需要。同時,中國必須揭露美國某些不負責任言行的戰略意圖,將亞洲各國團結好,安定好。
對于五角大樓而言,炒作“中國威脅論”說到底就是求一個“亂”字,從中國的戰略利益而言,中國一切的回應也在于一個字,那就是“安”。對于美國對中國的成見,希望中美兩國能夠換位思考,從互利雙贏的角度,積累戰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