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標/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
淺談加強高職院校醫學類學生醫德教育
唐小標/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
醫德是指醫療衛生行業依一定人群和社會利益,對其從業人員在醫療衛生道德實踐中形成的,應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是調節處理在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醫務人員之間、醫務各部門之間、醫療工作與社會之間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面對日益增多的醫患糾紛,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培養出合格優秀的醫務人員,對醫學生加強醫德教育非常重要。 本文,將從高職院校醫學類學生對醫德認識的調查現狀、高職院校醫學類學生醫德教育缺乏的原因及加強高職院校醫學類學生醫德教育的途徑等三方面來展開討論。
醫學生;醫德教育;途徑
醫學生們作為醫德教育的主體,對醫德教育的認識是醫德教育效果好壞的主要影響因素,但是研究表明,在高職醫學院校,醫學生對醫德及醫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針對這一現狀,筆者設計了問卷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時間。
本次調查時間是 2015 年 6 月中旬。
2.調查對象。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臨床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120人,護理學專業學生 120 人;醫學影像專業學生 60 人, 共計 300名學生。 其中, 獨生子女 165 人, 占 55%;學生黨員 75名,占25%。畢業實習生在校受過一定的醫德教育, 在醫院實習過程中對醫院的醫德問題又有了初步切身感受。他們的醫德觀念反映了醫學院醫德理論教育和臨床實踐的綜合結果, 具有代表性。
3.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醫學生醫德情況調查表”進行。涵蓋了醫患關系、醫德醫風、學醫的動機和對職業道德的認識等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多個層面。 題目內容貼近實際,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當代醫學生的醫德認知狀況。
4.調查方法。
采用自編調查問卷的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分別向在我院學習的醫學專科學生按人數發放調查問卷, 不記名回答, 回收問卷后進行統一整理和分析。 有一題及以上未回答或者單項選擇題選擇了多個答案均視為無效問卷。 共計發放調查問卷300 份, 由于準備工作充分, 具體操作規范, 回收率達到 98%。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題目 問題 選項 1 選項 2 選項 3 1 你對醫德的 非常全面 8% 還可以55% 認識很不全面37%認識如何2 學醫的目的 父母要求 52% 就業形勢好43% 救死扶傷5% 3 如何對待自己 明哲保身48% 為挽救病人生命 其他29%未來行醫行為 自愿擔當風險 23% 4 好醫生的 精湛的醫術68% 高尚的醫德21% 在業內的名氣11%評價標準
通過對 300 名臨床實習學生進行的醫學生醫德觀念調查,我們發現目前醫德教育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醫德教育觀念淡薄;人文科學教育意識薄弱等問題,因此, 加強醫德教育至關重要。
(一)部分教師及教育管理者對醫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是醫學生醫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及組織決策者,他們對醫學生醫德教育工作的認識、態度及其重視,必將直接影響醫學生醫德認識的水平。但是,在一些醫學高職院校,雖然教師及教育管理者也承認醫德教育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師并沒有將醫學生醫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即沒有將醫德教育和醫術的培養同等看待,所以有重視醫學知識、醫療技術的教育,輕視醫德教育的情況發生。個別醫學院校常常出現醫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部分老師甚至告訴學生,醫學院校的出現,說明提高醫學院校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對醫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是為了考取畢業證和執業資格證。這些現象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十分必要。
(二)高職院校醫學生自身原因
如今,醫學生的價值取向日趨功利化,他們更加注重實際的效用和物質利益的獲得,注重自身地位的取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注重從奉獻的理想主義轉向注意實用和物質享受的“現實主義”。這種功利意識必然引起社會責任感和公共道德的疏離、人際關系的冷漠和價值取向的“庸俗化”和“功利化”。一些醫學生的理想、信念、追求發生動搖,在道德價值觀念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慮,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并存、進取與仿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一旦他們的精神防線被擊垮,理想的天平發生傾斜,便會做出錯誤的醫德行為選擇。
高職院校如何破解醫學生醫德教育面臨的困境? 筆者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實際及大量收集、分析了其他兄弟院校的有效實踐,寫了如下的一些淺談。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導, 將醫德教育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
充分發揮以“兩課”為核心的社科人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兩課”是進行醫學生德育的主渠道 ,也是推進醫德教育的核心課程。近年來 , 一些高職院校因自身發展的需要,大量在消減“兩課”教學的比重,并且一些教學領導不重視“兩課”教學,一味的強調醫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這一狀況很不利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此,筆者認為應加強“兩課”教學,尤其是在“兩課”教學中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同時,在專業醫學的授課中, 也要始終貫穿“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德教育理念,既系統講解醫學理論知識 , 又結合醫學專業特點 , 采用討論式 、案例分析式 、社會實踐式等方法, 將現實問題放到教學內容中分析、討論、講解, 對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以師德建設為基礎, 用榜樣作用帶動醫德教育
教師是教育開展的引路人,教師的師德建設是醫德教育的基礎, 有優秀的教師才能有合格的學生。因此,高職院校想要改變當期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缺乏,必須要以師德建設為基礎, 用榜樣作用帶動醫德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將師德師風建設與師資培訓相結合 。高職院校每年招聘新教師, 都應把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作為必備條件和重要考核內容 ,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基本條件, 將《教育法》 、《教師法》和有關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章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兩級理論中心意不愿意施加影響 ,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的大問題 。按照德才兼備原則選拔 、任用和考核教師,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組及教職工學習的重要內容 ,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質量觀和人才觀 ,增強尊重學生 、愛護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時,將建立考評激勵機制與宣傳示范機制相結合 。制定實施了《高職院校醫學院教職工考核暫行辦法》 , 將評價考核結果與崗位聘任、職稱晉升掛鉤,實行教學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完善了備課 、教案編制 、批改作業、命題考核等教學環節制度。有效地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 ,從制度上促進了良好教風的養成 。并通過經常舉行中青年教師理論授課大賽、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青年教師“三基”技能大賽和臨床教師技能操作大賽鼓勵教師潛心從教 , 及時總結教師在教書育人工作中的好做法, 召開師德建設經驗交流會 、教師節主題報告會、輔導員論壇 , 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 評選“我最喜愛的老師”和“十大育人標兵”等, 在院報、校園網 、對外媒體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 ,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激勵、導向、示范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從而為提高自身醫德修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三)通過校園文化培養醫學生崇高的精神境界
醫德教育的主體還是醫學生本身,加強醫學生自身的素質修養十分重要。筆者認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深受醫學生歡迎的教育方式。它不僅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網等傳播媒介,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弘揚主旋律,能夠傳遞著醫學真樸、仁愛、奉獻的文化與精神,蘊涵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校園文化的這種直觀性和超語言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情感,督促他們自覺修身立德。同時,校園文化可以營造自然和諧、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引導醫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觀,讓醫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自我教育,學會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醫學生。
∶
[1]尚醒立. 當前高職高專醫學生醫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
[2]崔群穎、劉芳 對醫學生職業精神認知狀況及培養途徑的分析與對策研究 [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810-812.
[3]代安瓊、劉芳 高等醫科院校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重慶醫科大學為例 [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2):946-956.
[4]游元軍、胡銘峽 論醫學生醫德教育的三個維度[J].醫學與社會,2011(24):96-98.
[5]鄭軍、潘麗娜 關于醫學生醫德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J].山西科技,2006(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