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
摘要: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整合功能強、知識含量高的旅游形式,正逐步取代傳統的觀光旅游,并為地方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途徑。基于產業融合視角,分析了鄉鎮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的途徑、作用及意義,以周窩音樂小鎮作為實例,探討了地方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路徑及策略,以期為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產業融合;鄉鎮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F592.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2-2966-04
Research on Township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Industry Convergence Angle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LIU Dong
(Institute of ?Arts , 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was analyzed.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the loc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wnship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新型城鎮化發展路線強調城鄉統籌、產城互動,以提升城鎮文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等內涵為中心,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文化旅游產業融合了文化創意和觀光旅游的雙重特征,其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和文化內涵將成為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1]。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重點分析鄉鎮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的途徑、意義和作用,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作為實例,探討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以期為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參考。
1 ?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整合框架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通過優勢資源的交叉融合實現相互滲透,建立新的產業鏈,從而逐步形成新的產業或增長點的動態發展過程[2]。產業融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整體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產業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化,傳統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正逐漸被技術革新所削弱,只有不斷引進、吸收、整合、優化不同產業的優勢資源和商業理念,并通過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轉化為企業新的增長點,才能不斷提升整個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1 ?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融合
文化旅游產業以文化創意為發散點,一方面充分調動和發揮旅游產業的經濟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又能為地方旅游增添新的內涵和元素,從而實現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互補性融合,擴大地方旅游產業的影響能力,形成全新的產業模式。追本溯源,文化旅游產業首先是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地方傳統民俗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它是地方特色資源、經濟、文化和技術等優勢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綜合產物,能夠與傳統產業融合,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良好的條件。近些年,隨著人們對文化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將地方文化進行整體包裝,形成文化創意產品,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水準,符合國家政策發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基于旅游產業的融合性和輻射面,以文化特色為軸線,將地方傳統優勢工業、農業、商業、地產以及人文景觀進行有效整合,可形成多維度和深層次的新型旅游架構,給旅游者以不同的體驗,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形成資源協同效應。以文化旅游產業園為例,特色文化為先導可以豐富整個旅游園區的內涵,奠定旅游產品的文化基調,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優勢;通過文化帶動旅游的發展,提高整個園區的客流量,以達到聚集人氣的效果;豐富的客流量又可為當地房地產行業和傳統工業、農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可以說,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協同效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也為地方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3]。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首先應做好優勢資源的高質量整合,夯實旅游園區的文化基礎,同時加強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將文化融入到相關行業和產品中,并納入整體規劃,從而形成產業鏈。
1.2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機制
文化旅游產業以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為基礎,通過旅游項目拓展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整合文化與經濟產業的能力。通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不斷創新,最終形成資源協同效應。不同產業由于自身功能、作用、技術、優勢、特色等方面的差異,同時由于與旅游產業關聯方式的不同,將相關資源進行整合的途徑也各有差異。一般而言,資源整合渠道主要包括資源優勢整合、技術優勢整合、功能優勢整合以及市場優勢整合[2]。endprint
不同產業的資源優勢各異,基于資源優勢的差異性和互補性能夠使文化旅游產品更加全面,如生態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整合等。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市場是受供求關系所決定,不同產業或產品具有不同的市場調動功能,整合不同市場的旅游資源能夠使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內涵更加豐富,如民俗文化節與地方旅游產業結合等。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較快,而旅游產品的創新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支持,高技術含量的優勢產品能夠為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元素,它的引入和融合能夠給旅游業帶來科技含量的提高,促進旅游產品結構的優化。因此,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資源的簡單投入,更需要其他資源的不斷投入,發揮不同產業之間的連帶與協調作用,以點成線,以線帶面,以面成片,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產業。
1.3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
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滿足人們更高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可以從經濟價值、生態價值與精神價值3個方面來衡量。了解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制定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思路。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首先追求物質享受,在滿足物質需求后會進一步加大對于精神產品的渴求。文化旅游產品融合了傳統旅游產品的基本要素,同時借助地方民俗文化對產品進行重新包裝,開發出高附加值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旅游產品的不同層次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文化旅游產業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帶動當地傳統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還能夠有效地傳承地方文化,豐富當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最短缺的不是工業產品,而是生態環境和精神解放,需要和諧的生態環境?;诖?,文化旅游業另一個重要效用就是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將傳統農業、工業納入到旅游產業中,成為旅游產業的一環,其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都能夠進一步豐富旅游產業,實現旅游者、投資者與當地居民的共贏。只有將當地傳統產業、生態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有機融合,才能使地方鄉鎮文化得到有效地傳承和流轉,才能夠持續帶動地方相關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提高地方鄉鎮及其居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整體生活質量。
2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路徑
中國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經過不斷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績,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產業園,但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國內城鎮旅游多集中在休閑和觀光等旅游產品的開發,對各種參與式和體驗式的文化類旅游產品投資較少,產品單一,結構不合理。小城鎮旅游產品開發大多呈現以資源為導向、各自為政的狀況,片面強調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忽視了鄉土民俗等文化內涵的挖掘,大大影響了小城鎮旅游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區域內各景區之間產品開發缺乏協調與聯系,開發建設分工不明,競爭多、協作少,沒有形成多樣的旅游資源聯合開發和綜合開發優勢,從而導致產品類型重復,特色不明顯。本研究以周窩音樂小鎮的發展為例,剖析我國鄉鎮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的路徑。
2.1 ?以文化為主線,注重發展方式的協同融合
融合文化創意元素、充分調動旅游資源的整合效用是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打造產業可持續發展動力的重要手段。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文化特色的主線,圍繞文化創意開發合適的旅游產品,以豐富的產品和文化來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明確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交叉點、產品的交會點以及產業的互動點,尋找到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與策略,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形成立體產業體系,從根本上脫離傳統旅游業的單維性[3]。周窩音樂小鎮隸屬于河北省武強縣,是我國西洋樂器的重要生產基地,其制造樂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開發建設周窩音樂小鎮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和投資方尊重現有民居的歷史價值,保留小街小巷風貌,依舊建舊、修舊如舊,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風味和形式,彰顯北方民居特色。同時,將音樂融入到整個旅游產業園區中,依托周窩樂器產業良好的基礎,以拓寬延伸產業鏈方式實施“產業鏈”招商,成功引進了德國GEWA和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兩家知名企業,共同打造了中國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基地項目。在建造過程中,對墻體立面、重要設施、村鎮夜景、街角節點等地方進行視覺形象設計將都統一在以樂器、音樂為主題的符號中,著力突出了樂器制造的產業特色,讓人們體驗、享受獨特的樂器文化。
2.2 ?聯合周邊產業鏈,有效整合不同產業資源
產業融合的實質是通過優勢資源替代或互補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在資源的整合開發中應充分調動不同產業的優勢資源,特別是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以鄉鎮文化作為特色,將文化元素融入傳統農業和工業,創新原有產品體系,形成新的產業模式(圖1),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開發相關產品,豐富旅游業的產品形式,拉長整個產業鏈。在聯合周邊產業時,要有整體思維才能夠充分調動其他產業的積極性,通過整體宣傳、整體開發、整體促銷等統一手段將產品的開發、發展和銷售納入旅游業發展的系統中,與文化特色進行有機整合,成為整個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還應以旅游資源為紐帶,以主題文化為切入點,構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路線,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檔次,打造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周窩音樂小鎮的建設遵循“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將本土居民分期分批遷出,將原有民居統一包裝,建設了以各類樂器展覽功能為主的博物館16個,以各類商業經營功能為主的門店80余個,以餐飲住宿功能為主的旅社200余個。同時,結合樂器之鄉、木版年畫發源地的特點,打造一座民風古樸、原汁原味,集吃、住、行、娛、購、游一體的旅游景點。同時,周窩音樂小鎮還創辦了全國最大的麥田音樂節,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狂歡,將音樂制造、音樂旅游、音樂演繹完美結合,借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素質。endprint
2.3 ?協調統籌,完善和提高相關配套保障機制
配套保障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政府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重要力量,應當加強協調配合職能,形成相互協同、相互搭臺的保障機制,做好旅游產業的配套服務[4]。由于文化旅游產業涉及到多個產業和政府部門,這要求當地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協作機制,共同確定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討論重大工程項目的開發建設,共同籌劃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標、措施、步驟和產品開發的類別設計、時間安排、空間布局等方面能夠有機結合和有效配合。周窩音樂小鎮在開發過程中注重政府部門的直接協調統籌,形成了統一的發展思路,保持一致的發展步調,使樂器產業、音樂文化節以及生態農業能夠協調統一發展。另外,當地政府注重對傳統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護,通過租賃的形式與當地居民達成協議,將小鎮民居轉租給音樂人,將現代音樂文化與周窩傳統音樂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發散點,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特色和旅游資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從根本上擺脫了產業的單一性和旅游業的片面性。產業功能范圍不斷拓寬,形成了相互滲透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人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各個層次的需求,為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3 ?地方鄉鎮文化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所融合的資源范圍越來越廣,一方面使旅游業邊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業成為以服務為核心的龐大產業群體。在發展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時,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地區現有資源,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
3.1 ?統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行業聯動協調機制
多頭領導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涉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其他傳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干預,只有實行統一管理才能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發揮出產業融合效應[5]。目前,我國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鄉鎮不在少數,但資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門各行其道,沒有統一的規劃。因此,在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統一部署,建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旅游、工業、經濟、城建等協調機制,制定符合產業大局的整體方案,盡量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訴求,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鄉鎮特色文化,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創意含量
無論產品形式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歸根結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挖掘鄉鎮特色文化的途徑非常廣泛,包括旅游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等。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速度非??欤c國際旅游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這要求加強對旅游規劃的重視,更多地引入國際或國內先進文化元素,與當地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文化體驗;重視對旅游產品的細節開發,確保旅游項目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提升旅游者的體驗和感受,充分發揮產品創新效用;不斷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旅游產品的創意含量,提升旅游產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3.3 ?創新商業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業模式也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影響著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功能的發揮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弄清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是制定商業模式的關鍵,只有相關產業都能夠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分享收益,旅游產業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國際上成功項目的開發模式,針對大型主體旅游項目,應當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專長,由專業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資集團、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共同投資組建成立項目制股份公司,綜合運營產業園項目,實現創意產品、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合作共贏。同時可以不斷拓寬產業發展邊界,推動項目執行的積極性。
3.4 ?重視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
配套設施及服務質量是制約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也不例外。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模式主要包括創意園區、大型文體活動、創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覽等觀光旅游和體驗旅游,這對地方旅游產業的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旅游者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須能夠有相應的條件讓旅游者獲取更好的體驗[5]。文化創意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橫跨多個行業的價值實現過程,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當不斷開拓思路,促進文化產業向旅游業和傳統產業延伸。
4 ?小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前經濟改革、人口流動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而地方鄉鎮在此輪發展過程中則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這不僅體現在經濟資源的不斷流失,還有人力資源的持續輸出,鄉鎮后續發展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護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研究從產業融合和資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地方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文建,陳 ?琳.產業融合框架下的農業旅游新內涵與新形態[J].旅游論壇,2009,2(5):704-708,716.
[2] 單元媛,趙玉林.國外產業融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進展[J].經濟評論,2012(5):152-160.
[3] 黃細嘉,周 ?青.基于產業融合論的旅游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對策[J].企業經濟,2012(9):131-133.
[4] 郭魯芳.路徑依賴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3(12):41-44.
[5] 李星群.廣西鄉村旅游經營實體特征與經營效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1):50-58.endprint
2.3 ?協調統籌,完善和提高相關配套保障機制
配套保障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政府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重要力量,應當加強協調配合職能,形成相互協同、相互搭臺的保障機制,做好旅游產業的配套服務[4]。由于文化旅游產業涉及到多個產業和政府部門,這要求當地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協作機制,共同確定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討論重大工程項目的開發建設,共同籌劃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標、措施、步驟和產品開發的類別設計、時間安排、空間布局等方面能夠有機結合和有效配合。周窩音樂小鎮在開發過程中注重政府部門的直接協調統籌,形成了統一的發展思路,保持一致的發展步調,使樂器產業、音樂文化節以及生態農業能夠協調統一發展。另外,當地政府注重對傳統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護,通過租賃的形式與當地居民達成協議,將小鎮民居轉租給音樂人,將現代音樂文化與周窩傳統音樂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發散點,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特色和旅游資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從根本上擺脫了產業的單一性和旅游業的片面性。產業功能范圍不斷拓寬,形成了相互滲透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人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各個層次的需求,為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3 ?地方鄉鎮文化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所融合的資源范圍越來越廣,一方面使旅游業邊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業成為以服務為核心的龐大產業群體。在發展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時,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地區現有資源,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
3.1 ?統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行業聯動協調機制
多頭領導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涉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其他傳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干預,只有實行統一管理才能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發揮出產業融合效應[5]。目前,我國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鄉鎮不在少數,但資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門各行其道,沒有統一的規劃。因此,在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統一部署,建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旅游、工業、經濟、城建等協調機制,制定符合產業大局的整體方案,盡量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訴求,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鄉鎮特色文化,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創意含量
無論產品形式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歸根結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挖掘鄉鎮特色文化的途徑非常廣泛,包括旅游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等。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速度非???,但與國際旅游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這要求加強對旅游規劃的重視,更多地引入國際或國內先進文化元素,與當地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文化體驗;重視對旅游產品的細節開發,確保旅游項目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提升旅游者的體驗和感受,充分發揮產品創新效用;不斷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旅游產品的創意含量,提升旅游產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3.3 ?創新商業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業模式也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影響著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功能的發揮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弄清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是制定商業模式的關鍵,只有相關產業都能夠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分享收益,旅游產業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國際上成功項目的開發模式,針對大型主體旅游項目,應當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專長,由專業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資集團、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共同投資組建成立項目制股份公司,綜合運營產業園項目,實現創意產品、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合作共贏。同時可以不斷拓寬產業發展邊界,推動項目執行的積極性。
3.4 ?重視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
配套設施及服務質量是制約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也不例外。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模式主要包括創意園區、大型文體活動、創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覽等觀光旅游和體驗旅游,這對地方旅游產業的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旅游者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須能夠有相應的條件讓旅游者獲取更好的體驗[5]。文化創意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橫跨多個行業的價值實現過程,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當不斷開拓思路,促進文化產業向旅游業和傳統產業延伸。
4 ?小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前經濟改革、人口流動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而地方鄉鎮在此輪發展過程中則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這不僅體現在經濟資源的不斷流失,還有人力資源的持續輸出,鄉鎮后續發展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護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研究從產業融合和資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地方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文建,陳 ?琳.產業融合框架下的農業旅游新內涵與新形態[J].旅游論壇,2009,2(5):704-708,716.
[2] 單元媛,趙玉林.國外產業融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進展[J].經濟評論,2012(5):152-160.
[3] 黃細嘉,周 ?青.基于產業融合論的旅游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對策[J].企業經濟,2012(9):131-133.
[4] 郭魯芳.路徑依賴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3(12):41-44.
[5] 李星群.廣西鄉村旅游經營實體特征與經營效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1):50-58.endprint
2.3 ?協調統籌,完善和提高相關配套保障機制
配套保障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政府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重要力量,應當加強協調配合職能,形成相互協同、相互搭臺的保障機制,做好旅游產業的配套服務[4]。由于文化旅游產業涉及到多個產業和政府部門,這要求當地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協作機制,共同確定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討論重大工程項目的開發建設,共同籌劃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標、措施、步驟和產品開發的類別設計、時間安排、空間布局等方面能夠有機結合和有效配合。周窩音樂小鎮在開發過程中注重政府部門的直接協調統籌,形成了統一的發展思路,保持一致的發展步調,使樂器產業、音樂文化節以及生態農業能夠協調統一發展。另外,當地政府注重對傳統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護,通過租賃的形式與當地居民達成協議,將小鎮民居轉租給音樂人,將現代音樂文化與周窩傳統音樂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發散點,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特色和旅游資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從根本上擺脫了產業的單一性和旅游業的片面性。產業功能范圍不斷拓寬,形成了相互滲透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人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各個層次的需求,為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3 ?地方鄉鎮文化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所融合的資源范圍越來越廣,一方面使旅游業邊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業成為以服務為核心的龐大產業群體。在發展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時,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地區現有資源,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
3.1 ?統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行業聯動協調機制
多頭領導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涉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其他傳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干預,只有實行統一管理才能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發揮出產業融合效應[5]。目前,我國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鄉鎮不在少數,但資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門各行其道,沒有統一的規劃。因此,在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統一部署,建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旅游、工業、經濟、城建等協調機制,制定符合產業大局的整體方案,盡量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訴求,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鄉鎮特色文化,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創意含量
無論產品形式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歸根結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挖掘鄉鎮特色文化的途徑非常廣泛,包括旅游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等。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速度非???,但與國際旅游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這要求加強對旅游規劃的重視,更多地引入國際或國內先進文化元素,與當地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文化體驗;重視對旅游產品的細節開發,確保旅游項目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提升旅游者的體驗和感受,充分發揮產品創新效用;不斷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旅游產品的創意含量,提升旅游產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3.3 ?創新商業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業模式也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影響著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功能的發揮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弄清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是制定商業模式的關鍵,只有相關產業都能夠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分享收益,旅游產業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國際上成功項目的開發模式,針對大型主體旅游項目,應當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專長,由專業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資集團、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共同投資組建成立項目制股份公司,綜合運營產業園項目,實現創意產品、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合作共贏。同時可以不斷拓寬產業發展邊界,推動項目執行的積極性。
3.4 ?重視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
配套設施及服務質量是制約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也不例外。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模式主要包括創意園區、大型文體活動、創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覽等觀光旅游和體驗旅游,這對地方旅游產業的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旅游者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須能夠有相應的條件讓旅游者獲取更好的體驗[5]。文化創意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橫跨多個行業的價值實現過程,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當不斷開拓思路,促進文化產業向旅游業和傳統產業延伸。
4 ?小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前經濟改革、人口流動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而地方鄉鎮在此輪發展過程中則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這不僅體現在經濟資源的不斷流失,還有人力資源的持續輸出,鄉鎮后續發展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護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研究從產業融合和資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地方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文建,陳 ?琳.產業融合框架下的農業旅游新內涵與新形態[J].旅游論壇,2009,2(5):704-708,716.
[2] 單元媛,趙玉林.國外產業融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進展[J].經濟評論,2012(5):152-160.
[3] 黃細嘉,周 ?青.基于產業融合論的旅游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對策[J].企業經濟,2012(9):131-133.
[4] 郭魯芳.路徑依賴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3(12):41-44.
[5] 李星群.廣西鄉村旅游經營實體特征與經營效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1):50-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