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東

群眾運動讓人輕視法制
1954年,在全國上下熱衷于搞群眾運動,稱贊“運動能很快解決問題”時,董必武就正確地指出,運動也“有副作用,應當以依法治國代替運動治國,逐步實現依法治國。過去是搞運動,現在要靠法律”。 1956年黨的八大上,董必武在肯定群眾運動成績的同時,又指出了它的副作用,他說:“群眾運動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甚至對他們自己創造的表現意志的法律有時也不大尊重?!比罕娺\動會“助長人們輕視一切法制的心理”。
可是,好景不長,到1957年形勢發生了逆轉。毛澤東發動的整風反右運動使得“左”傾思想在黨內又占據統治地位,也使得以群眾運動為特征的人治主張在黨內又占了上風。1958年9月上旬,毛澤東在湖北等地視察時指出:“發展鋼鐵生產一定要搞群眾運動,什么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 ”
司法機關也搞“大躍進”
“大躍進”可以說是毛澤東在探索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發生的“左”的重大失誤。在“大躍進”浪潮中,司法工作中也提出了苦干一年到三年,實現“無反革命、無盜竊、無強奸”甚至“無民事糾紛”等空想口號;審判工作要做到“幾滿意”,就是“黨委滿意,公安、檢察機關滿意,當事人、群眾對案件的處理結果都滿意”;在躍進措施上,提出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聯合辦案,等等。董必武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政治家和法學家的獨特眼光,以長期從事政治法律領導工作的實踐經驗和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大躍進”運動。在1958年4月召開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工作“躍進”座談會上,談了一些切中時弊的意見,旗幟鮮明地對“幾無”、“幾滿意”口號和公、檢、法三機關聯合辦案等左的錯誤口號和做法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抵制。
“要人治,不要法治”
1958年6至8月,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對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主張進行了不點名的錯誤批判。這次錯誤批判,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1958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借評論司法、公安會議,發表談話說:“公安、法院也在整風,法律這個東西沒有也不成。但我們有我們這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數人。民法、刑法有那么多條,誰記得了?憲法是我參加制定的,我也記不得。我們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決議開會,一年搞4次,不能靠民法、刑法來維持秩序。我們每次的決議都是法,開一個會也是一個法。 ”
后來,毛主席更明確指出:“要人治,不要法治。 《人民日報》一篇社論,全國執行,何必要什么法律。 ”于是,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從此中斷,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從此淹沒無聞。為此,董必武感到十分痛心,在萬般無奈下,他先后兩次向中央書記處和中共中央提出請求,辭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職務。其后,毛主席和黨中央雖然沒有接受董必武辭職請求,但后來變換了他的工作,決定董必武擔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對毛澤東晚年搞家長制、一言堂有些看法,因此有一段時間,凡有人請他題字,他就題寫“群言堂”三個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