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若雪
【疑問一】人人都缺維生素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李纓介紹,從目前國家的經濟和生活水平來看,一般人群不存在缺乏維生素的情況。維生素補充劑是有適用人群的,對成人而言,只有當體內缺乏某種維生素時才需要酌量補充,切忌盲目。
“對已被確診為維生素缺乏的人來說,肯定是要補充的。此外,還有三類人群需要補充營養素:一是攝入量少的,比如偏食或者減肥的人;二是需要量大的,比如孕婦、青春期的少年;三是消化吸收差的人群,比如老人、胃腸道疾病患者和特殊疾病群體。”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提醒說,除了這些人群,長期膳食不規律、不能保證一日三餐者;經常處于特殊工作狀態下的人,如總坐在電腦前、神經高度緊張、頻繁坐飛機的人,或是常年在高溫、寒冷環境中工作的人;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等,都可以考慮適當服用維生素補充劑。
【疑問二】維生素真能治病嗎?
生活中有點小毛病,不選擇去看醫生,而是買維生素服用,并認為這既能迅速治病,還比較健康的觀點和做法,在不少白領中很流行。
“這其實并不可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陳霞飛說,“比如說口腔潰瘍,很多人認為它是‘上火引起的,一旦出現潰瘍,就習慣吃清淡食物、水果,再配合維生素C治療,其實這不一定有效。嚴格來說,有100多種疾病都有口腔潰瘍的臨床癥狀。要想治好潰瘍,首先要弄清根本原因。”
那么,所謂維生素可以防病的說法可信性又有多少呢?陳霞飛表示,相關研究證據有限。“以作用廣泛的維生素C為例,目前流行的說法是‘口服維生素C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都是體外研究或者在人體缺乏維生素C的前提下得出的結論。對于絕大多數維生素C并不缺乏的健康人來說,還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目前,關于維生素的效果宣傳,不少存在過分夸大的情況。”李纓舉例說,比如抗氧化的食物都有防癌作用,不能單純說是維生素A或者維生素E在起作用。因此,維生素可以預防感冒、預防癌癥等說法就不一定準確了。如果身體有問題還是應該求醫,不能聽從夸張的說法,盲目選擇和食用。
【疑問三】補維生素能代替均衡飲食嗎?
實際生活中,不少人由于工作忙碌或偏食、挑食,或為了避免亞健康,選擇用補充維生素的辦法來替代均衡膳食。
對此,軍事醫學科學院營養研究室副教授王冬蘭介紹,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片并不能代替食用富含維生素的天然食品,如水果、蔬菜、豆類等,一是因為很多人體所需的其他營養物質需要從蔬果中攝入補充;二是因為維生素在體內需與其他營養素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才能起到最佳效果,而大量服用一兩種分離出來的維生素作用有限。
王冬蘭表示,事實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已對常見維生素的攝入量做過說明,推薦大家如何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她說:“只要我們保證每天能做到大約喝半斤牛奶,吃1個雞蛋、二兩肉類、3兩豆類,便能滿足每天維生素A、D、E的需求;每天吃夠半斤水果、1斤半蔬菜,就可以滿足每天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需求。由此可見,通過均衡飲食,讓維生素達標并不難。”
【疑問四】補充維生素有哪些注意事項?
“由于維生素是一種微量營養素,因此是否過量的問題更值得關注。”陳霞飛表示,不能因為覺得維生素必不可少,就無視自身情況盲目補充,以至于濫用。她說,維生素過量會出現厭食、乏力、惡心、嗜睡、肌肉疼痛等癥狀,這些癥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容易被人們忽略。補充維生素的另一條原則是,一定要有針對性,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缺什么補什么。比如,維生素A不足時會出現皮膚粗糙、瘙癢、頭發干枯等情況;維生素C不足則多表現為常感疲勞,易感冒、咳嗽,牙齦常出血,傷口難愈,舌頭有深痕等。
補充前,多了解各類維生素知識,也是非常關鍵的。李纓提醒,想知道自己缺什么維生素,建議到醫院營養門診進行評估,或通過實驗室檢測分析,大家最好在醫生、營養師的指導下,科學補充維生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