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弘
冬季總是讓人感覺到憂郁,但你知道嗎!其實憂郁其實也是體寒的表現之一,所謂的體寒簡單的說就是體內寒氣無法疏導出體外,通常會伴隨著水腫、反復的發炎與疲憊感。進入冬季肩頸更容易酸痛、蕁麻疹總是反復發作或例假期間的疼痛感更明顯,都代表身體的“體寒”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想要避免冬季體寒的不適感可以藉由一些飲食補充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得到很好的改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改善體寒的不適感”應該要如何做!
上午姜茶暖胃,飲食細嚼慢咽
每一口咀嚼15次以上,細嚼慢咽是改善寒性體質的第一步,不僅可以幫助食物營養吸收更完全,也可以減少腸胃消化的負擔。如果你容易覺得手腳容易冰冷、氣色黯淡,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飲食習慣執行一個月的時間,你會感覺除了身體會暖暖的,就連排便也更順暢。另外,每天早餐后來一杯暖暖的姜茶,可以啟動膽道與腸胃的消化液分泌,溫暖胃部。而姜本身也可以幫助身體發表散寒、促進溫暖,如果因為體寒而容易感到偏頭痛的人,早飯后一杯“暖姜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喔。
睡前泡腳、穿襪還可睡個好覺
寒性體質的人常因為下半身血液循環回流狀況不佳,常造成冰冷、麻木以及腫脹的情況。如果每天晚上用40度的溫水浸泡雙腳,僅需10 分鐘,泡完之后再穿上保暖的襪子。大概連續一個月的時間,除了可以幫助睡眠、讓氣色變得更好,就連疲倦、手腳冰冷以及腿部水腫的情況都可以大大改善,甚至有些容易掉發的女性還可幫助改善掉發的狀況。
步行健走好活力、屈膝坐蹲練肌力
下半身的肌肉占人體總肌肉比大約70%,而肌肉除了帶動骨頭、活動身體,幫助我們做出各種表情等,也與制造體溫、促進基礎代謝率、幫助血液循環等各種生命活動相關。而一般步行健走的速度建議8公里的路程約1小時內走完,可以隨著自己的心肺功能與肌耐力做些微調。大約走個15分鐘讓身體達到微微出汗的狀態即可。屈膝坐蹲這個動作有點像我們在蹲馬步的樣子,可以提升大腿、腹部與背部的肌肉組織,這部分的肌群我們稱為核心肌群。寒性體質的人往往核心肌群的肌肉含量較低,不僅怕冷虛胖,還比一般人更容易堆積脂肪。而步行與屈膝坐蹲的運動,多做不僅可以改善下半身體寒的狀況,還幫助塑體與消脂哦。
因為氣候寒冷,體寒的狀況往往變得更加嚴重。當下半身出現濕寒、水腫,上半身出現燥熱、干澀時就要密切注意身體的狀況,避免讓虛弱的身體更加惡化。而想要改善寒性體質也不是靠單一方式就行!以上推薦的方式,省錢又好用!確實執行,讓妳冬天也能有暖呼呼的好氣色喔!
1、科顏氏全身保濕豆奶蜂蜜磨砂乳 RMB240
2、美加凈深層滋養手膜 RMB58
3、Origins韋博士靈芝煥能精華水 RMB320
4、CUREL潤浸保濕護手霜 RMB98
5、羽西蟲草煥顏新肌緊膚體乳 RMB230
6、佰草集沐足液 RMB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