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艷
歐陽娜娜,臺灣大提琴演奏家,2000年出生于臺北。8歲考入臺灣青少年交響樂團;11歲獲得全臺大提琴比賽第一名;12歲成為臺灣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獨奏家,并考取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13歲參演電影《北京愛情故事》;14歲在大陸出版新書《成為最好的自己——歐陽娜娜的音樂冒險》
在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中以清新的表演博得一致肯定的臺灣氣質女孩歐陽娜娜在兩岸三地影視圈一炮而紅。電影中那個拉大提琴的天使般的女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的扮演者——歐陽娜娜可謂是本色出演。現實生活中,歐陽娜娜也是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她是臺灣大提琴演奏家,也是臺灣音樂演奏廳迄今為止年紀最小的獨奏家。
8月15日,歐陽娜娜和媽媽傅娟一起帶著新書《成為最好的自己——歐陽娜娜的音樂冒險》來到廣州,接受了《留學生》記者的專訪。這本由她和媽媽一起創作的書分享了歐陽娜娜的音樂成長之路。
談及與媽媽一起寫書,今年才14歲的歐陽娜娜向《留學生》記者表示:“我覺得可以記錄很多東西,回過頭去看我小時候發生過什么事情。”而這個習慣,起源于歐陽娜娜幼兒園時期就開始跟媽媽之間的“交換日記”。
通過這樣特別的母女溝通方式,她們從彼此身上學習、成長,并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由此凝結出這本書。它不只是歐陽娜娜在音樂上的學習記錄,更像是一本親子交換日記。
那一刻,她真正愛上了大提琴
6月15日,歐陽娜娜14歲生日,她登上位于臺北中正紀念堂內的音樂廳,舉辦大提琴獨奏音樂會,門票開賣三分鐘即全部售罄,風頭無兩。而于8月22-26日在臺北、臺中、高雄加開的三場音樂會,亦吸引來大批樂迷瘋狂搶票。年僅14歲即造成如此火爆,除了天賦,這也與歐陽娜娜執著的態度密不可分。
歐陽娜娜出身于演藝世家,父親是和趙雅芝主演過《京華煙云》的歐陽龍,母親是與何家勁、劉雪華合演《書劍恩仇錄》里的香香公主傅娟。
在姐姐歐陽妮妮小的時候,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傅娟,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琴棋書畫外加舞蹈,無一缺席。但面對重復的練習,妮妮厭倦了。此時,在朋友的建議下,傅娟決定改變思路,要讓孩子從了解音樂開始,先培養和音樂的感情,再進入練琴等枯燥的學習環節。正是這樣的音樂欣賞課,讓妮妮重拾了對鋼琴的興趣,重新繼續她的練琴生涯,同時也讓傅娟和妮妮找到了一條自由自在學習的方式。
很幸運地,歐陽娜娜沒有走姐姐小時候學鋼琴的彎路。4歲的時候,傅娟也開始帶著歐陽娜娜去上音樂欣賞課。通過兩年音感、樂理、識譜、音樂欣賞等元素來深化學習,歐陽娜娜學會打開耳朵聽美麗的樂音,張開眼睛看精彩的表演,透過舞動身體來認識律動與節奏。在這兩年和音樂的開心玩耍中,歐陽娜娜已經奠定了很深的音樂基礎,等到五歲半開始學鋼琴時,可以跳過視譜的過程,甚至不需左右手先分開練習,看到樂譜,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將眼睛與手指連接。歐陽娜娜的鋼琴才學三個月,就趕上了妮妮之前所有的進度。
歐陽娜娜是個有耐心、聽話、學習態度又很好的孩子。媽媽傅娟就多次說過:“雖然她不見得反應很快,但她一直愿意認真地學習、有耐心地練習。到底為什么她可以一下子進步神速?有沒有天分我不知道,但我想和她努力的態度有關。”歐陽娜娜認真的態度也為她博得了跟多的贊美:“哇!你怎么這么棒!”在這種不時感受到的贊美聲中,彈琴對她來說是愉悅的美感經驗,而這樣的美感經驗從此會滋養她的生命,并讓她以各種形式持續學習。
傅娟在一次和朋友的兩個學音樂的女兒聊天時,發現她們都非常喜歡大提琴,這引起了傅娟對大提琴這個樂器的好奇,加之正好有朋友向她推薦大提琴啟蒙老師——廖美英,所以她決定讓歐陽娜娜跟隨廖美英老師學習大提琴。
初學的日子,必然是艱難的。因為大提琴拉得太難聽,導致姐姐妮妮老是忍不住問:“她到底要拉到什么時候呢?”爸爸也諷刺地問:“逼她學這干嗎?以后是要去西餐廳表演嗎?”因為大提琴,讓歐陽娜娜更愛鋼琴了。每天媽媽對歐陽娜娜說:“練琴吧!要先練鋼琴還是大提琴?”“鋼琴!”歐陽娜娜會毫不猶豫地跑到鋼琴前。
一個下雨的下午,無聊的歐陽娜娜抱著大提琴拉起楊丞琳發行的主打歌《慶祝》,優美的音符讓爸爸從房間里跑出來:“哇,這個好聽!”這是爸爸第一次的贊嘆,也是大家第一次真正從歐陽娜娜的大提琴聽到美妙的聲音。后來歐陽娜娜才知道,這首《慶祝》改編自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愛的禮贊》,而歐陽娜娜第一次去看馬友友的表演時,《愛的禮贊》正是馬友友的安可曲。因為這首安可曲,歐陽娜娜再次感受到大提琴動人的魅力。
2008年1月12日,在《國語日報》的音樂會演出上,歐陽娜娜第一次參加了大提琴的音樂會表演。第一次正式登臺,歐陽娜娜就獲得了很多的掌聲。因為掌聲,她有了拉大提琴的成就感,也是從那一刻起,她真正地愛上了大提琴!
最年輕的演奏家
2008年,歐陽娜娜以大提琴主修第一名如愿以償考入音樂班。一批彈琴都超級棒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豁然發現原來自己并不那么特別,原來大家都這么厲害。這也激勵了這些孩子要努力、要更棒的決心,練琴的動力也就更多了。歐陽娜娜非常喜歡媽媽幫助她排練琴時間表。這個時間表可以細到二十分鐘練第一、二首,休息十分鐘后再練第三、四首,以此類推。
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說過:“音樂必然有其目的,必然有超越自身、洋溢人性的部分。”一位具啟發性的老師、一首感動自己的樂曲、一場來得適時的比賽,這些都讓歐陽娜娜的大提琴演奏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她的音樂性已然凌駕技巧之上。
三年級的寒假,為了多累積點比賽經驗,歐陽娜娜報名參加了巴洛克音樂教育大賽。由于沒有經驗,她上臺坐錯了椅子、琴放斜了、坐下才想起來忘了鞠躬又站起來等等,但這些狀況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發揮。那天在巴洛克比賽的舞臺上,歐陽娜娜的參賽曲子是門德爾松的《無言歌》,那低沉而迷人的大提琴聲音直搗心靈深處,全場極度安靜,音樂的魔力似乎讓大家都屏住呼吸,已然不像在比賽,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最終,歐陽娜娜的音樂感動了評委,拿到了第一名。這是她的第一次大提琴比賽,也是第一個第一名。兩個月后,她又憑借這曲《無言歌》拿到了臺中的全臺比賽第一名。這是對她一直以來對大提琴的努力付出和辛苦的肯定。
比賽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喜歡孩子參加比賽,增加臺上的經驗、勇氣,甚至會就孩子上臺所發生的狀況來修正孩子的問題;有的家長則認為比賽浪費時間,反復在一首曲子上琢磨,無法好好地練基本功。其實都有道理,有選擇性地比賽,在不影響進度的情況下,比賽還是有其正面意義的。
但在傅娟看來,參加比賽的心態重于一切。在每次比賽前,她都會告訴歐陽娜娜,跟自己比,自己這次有沒有比上次更好?以比賽作為努力的目標,讓自己更進步。希望她可以在成功的掌聲中得到動力,在失敗中提升自己對挫折的忍耐力。毫無疑問,在一次次的比賽經驗累積中,歐陽娜娜有著顯著進步。
2012年,歐陽娜娜連續舉辦三場個人巡回大提琴獨奏會,成為臺灣音樂演奏廳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演奏家。
2013年,年僅13歲的歐陽娜娜憑借優異的成績和傲人的琴藝,獲得位于美國費城的頂尖音樂學院——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的全額獎學金,成為柯蒂斯年紀最小的臺灣大提琴學生。
“我不想我的生命中只有大提琴”
小提琴家海菲茲說:“一天不練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琴,樂評人知道;三天不練琴,觀眾都知道。”
學音樂的孩子似乎比學其他才藝的孩子更異常忙碌,時間總是不夠分配。2007年10月,歐陽娜娜正式考入世紀交響樂團兒童團。三個月后,考入少年團,且當了半年少年團的大提琴首席,自此迎來了好長一段沒有周末的日子。
在歐陽娜娜很小的時候,傅娟就發現她是個job超刻苦的小孩,她很喜歡媽媽給她schedule。如她中午下課,媽媽就跟她講,十二點十五分到家,十二點十五分到三十分休息一下,三十分吃飯,然后下午一點到一點半睡覺,一點半起床,然后練琴,她會完全照著表去完成任務。到現在,歐陽娜娜都還是用時間表自己做規劃。
歐陽娜娜小小年紀就立定成為音樂家的志向,因拉大提琴需要大量體力,她每天清晨5點半就起床慢跑6-8公里,再加上練琴6小時以上,就怕體力不夠,不練怕會拉輸男生。為了夢想,歐陽娜娜更是犧牲和家人出國、和同學相約出去玩的時間,不斷練琴只求在樂壇能夠有亮眼表現。媽媽傅娟多次不禁心疼地問:“娜娜,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即使你在流眼淚,即使你練琴練得很痛苦,你是不是還想繼續做這件事情?”傅娟得到的答案總是肯定的。
“雖然我一再運用選曲的技巧來擴展歐陽娜娜的琴藝,但歐陽娜娜總是能以她那過人的耐心、堅持與毅力來一一完成每一首艱難的曲目。”歐陽娜娜的努力付出,獲得大提琴指導老師廖美英的肯定。
“即使要冬天早上5:30起床跑步,即使要每天練琴八小時,即使是家人出國但我不行,即使是別人可以玩但我不行,即使是必須學校請假不能上學,但都值得了,這是我必須付出的代價!”歐陽娜娜開心地告訴《留學生》記者,小六時,拿下全臺特優第一名和保送師大附中中學部音樂班,是她人生到現在為止最開心的一件事。
歐陽娜娜說她小時候最喜歡看蔡依林音樂會前后的記錄DVD《地才》,而這個大提琴天才,也有著“地才式”的執著與努力。
除了在大提琴學習中的努力,歐陽娜娜也在電影中用努力證明著自己的能力。在電影《北京愛情故事》里,歐陽娜娜初試啼聲,本色出演。
《北愛》導演陳思成第一次見到歐陽娜娜時就問她:“你想演這部電影嗎?為什么想演電影?”歐陽娜娜給出的回答是:“我不想我的生命中只有大提琴!”正是這個答案,讓媽媽傅娟愿意排除萬難,讓歐陽娜娜抽出時間完成電影的拍攝。
陳思成透露,在影片開拍前曾不惜大幅度修改劇本為歐陽娜娜量身打造深愛大提琴演奏的純美女孩劉星陽,讓大銀幕紀錄下歐陽娜娜青春的美好與珍貴,也為整部電影增添了一股清新之風。很多觀眾也因為《北愛》這部戲,記住了歐陽娜娜和她的大提琴。
雖然已在電影界初露頭角,但歐陽娜娜坦言:“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個職業的演奏家,我之前有個老師看了《北愛》,很開心我能帶著大提琴上了綜藝節目,讓更多人知道大提琴蠻好的。我自己對演戲是還蠻有興趣的,但是目前還是覺得最重要的是琴。”
對話歐陽娜娜
拍戲的感覺蠻奇妙
留學生:跟媽媽一起創作這本書的心情是怎樣的?
歐陽娜娜:準確地說,是十歲出的這本書,現在是在改版。因為從小就有跟媽媽寫交換日記,所以就比較習慣在生活中不管是有沒有寫書,都會去跟媽媽寫,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我希望的排練是怎么樣的,等等。這本書呢,就是把這些交換日記放進去,然后中間加了“音樂百寶盒”,會介紹些古典音樂知識和我的偶像,就是像馬友友、王健那樣的大音樂家。大提琴是我的生命,馬友友是我的偶像,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為音樂界的“友友娜”。
留學生:練琴的時候都很快樂嗎?
歐陽娜娜:我覺得有快樂有不快樂。我的姐姐每次都說:“哎,你就沒童年,就是整天在琴房里練琴。”那我覺得,其實不是那樣子的。我覺得,拉琴、練琴是不同的,音樂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使在我不想練琴的時候,也一樣會聽音樂,覺得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會關聯到音樂。練琴一定會有很多很多的低潮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你要想辦法去克服。而且我和媽媽每周都會有“秘密約會”,就是有個秘密的下午茶或者晚餐時間,別人都不知道,就我們兩個人選擇一家沒去過或喜歡的餐廳,當作我們的秘密基地。除了享用一頓好吃又愉快的下午茶或晚餐,還可以愉快地談談心事。所以,那時候我是非常開心的。
留學生:現在你正處于青春期,會不會很叛逆呢?
歐陽娜娜:我覺得青春期真是蠻叛逆的,可是我覺得我并沒有那么嚴重。我的青春期就是會比較不耐煩。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就覺得青春期有點不耐煩,就覺得對不起大家。去年拍《北愛》的時候,那個時候會有一點慌亂,因為從來沒有演過戲,也從來沒有受過這種訓練。要去調試不用練琴的時候,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調試,所以就會比較慌亂。但我比較喜歡跟我的好朋友分享我的心事,而且我覺得我們家是愛的教育,好多事都是非常平等,我跟媽媽在討論一些嚴肅事情的時候,她也會提出意見。所以,我覺得還好啦,不會像大家描述的那么叛逆。
留學生:你在演過電影之后,想當演員的沖動,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大一點?超過你想成為“友友娜”的夢想?
歐陽娜娜:在拍《北愛》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演戲,拍電影之后才發現我像媽媽一樣,也喜歡演戲。不過我不太喜歡媽媽看我演戲,因為會有一點點不自在。但是如果我在演戲中碰到問題,她不會直接說你要怎么樣去演,她會寫一段感人的話給我,讓我去體會。我是對演戲蠻有興趣,就覺得很好玩。但是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先把課業學好,拉琴拉好,因為我知道自己最愛的還是音樂。而且我覺得,媽媽對我來說,她也幫助我很多,她讓我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么。
留學生:以后還會繼續拍電影嗎?
歐陽娜娜:希望吧,希望可以繼續。因為我覺得拍戲的感覺還是蠻奇妙的。在拍戲的過程中,我整個人就會變成那個角色,感覺像進入到另外一個人的世界。在電影角色方面,我比較傾向于那種個性的,像《北愛》的劉星陽、現在參演《破風》的陳意蕎,我覺得都很特別。
留學生:習慣在美國的生活了嗎?
歐陽娜娜:一開始在那邊會有一點不自在,因為換了另外一種語言,然后生活步調、習慣,他們跟我們都不太一樣,不過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到現在放暑假回臺灣,又想念那里,想要回去。
對話傅娟
她知道她是誰
留學生:你之前是個演員,還要參加很多其他演藝和公益活動,工作很忙。怎么會有時間對教育這么熱心呢?
傅娟:我覺得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而在每一個階段當中,都會有最重要的事。第一個女兒出生后第四個月,我復出去拍戲,拍了一檔連續劇之后,就決定我不做演員了,再也不拍戲了。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做演員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個好媽媽,因為做演員時間是掌控在別人手上的。而且我自己很喜歡小孩,所以我人生從現階段開始,是配合我女兒的成長,我開始寫書,開始轉做廣播節目,開始去改變我自己,把我的人生排序改變。但我覺得這個不是犧牲,我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學習,因為做媽媽,我學著做媽媽,那這些點點滴滴都是的。我覺得從我的付出當中,其實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我不知道別人能不能體會,我自己覺得,這其實也是我的成長,當然是孩子的成長,可是我覺得我成長得到的更多。
就像你講,我以前是演員,可是我現在不是,娜娜的音樂,我是producer,我策劃她所有的東西。我要在一年前就申請演出場地,然后我要做plan,在市場和娜娜想要的之間做一個平衡,決定演出曲目。她畢竟還是一個孩子,她的能力在哪里,我可以做什么樣的規劃,我們可以給觀眾們一個什么樣的更多的東西,這都是我在努力學習的。
我認為父母的天職,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出每個孩子特有的天賦與特色,欣賞、尊重并協助他們能自由自在、自發性地探索與學習。
留學生:娜娜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一半是你的功勞。
傅娟:我覺得,我是上帝派給她的天使,我一定相信她有她的能力。我常常講說,她是讓我佩服的,我其實是她的粉絲,但是我們能成為她的粉絲,我相信我絕對不是一個能力差的人,就是我成為她的粉絲,她有她的能力,可是人只能專心做一件事,如果她是演奏家,而你讓她去管周圍所有的事情,她不可能做好的,所以我是被派來去幫她做這些服務的。
我現在是身兼數職的,我是她的manager,要負責她演出的事情;我也是她的教練,就是在她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幫她找到最好的老師;我還是她的心理醫生,當她有挫折有困難的時候,我就必須知道,她這個癥是什么,我要去找什么藥來下給她吃,我要去找哪一個人來幫助她;我也是她的服裝設計師,她每一次的出行,她要做一些什么服裝在舞臺上的呈現,這些東西都是我要做的。
留學生:娜娜作為星二代,會有更多的資源,在學習、拍戲時會接觸到更多,但一般人享受不到這些資源,就會覺得不公平,你怎么看待?
傅娟:我常常在想公不公平這件事,其實我們沒有辦法去講任何事情,可是我只跟他們講一句話:你確實是擁有資源的,你的能見度會比人家高,可是如果你爛的話,你的能見度也更高。好跟壞都會被放大,所以你說這是好的還是壞的,那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你是更好的,你就會被放大更好,如果你是更爛的,只是更快讓更多人知道你是更爛的。這也是你自己是不是要做好自己的準備。我覺得人要做一個準備好的人,當你把自己準備好的時候,自然就有收獲。
留學生:你覺得歐陽娜娜是憑借怎樣的魅力獲得柯蒂斯音樂學院的青睞?
傅娟:我覺得我自己是完全不懂古典音樂的,所以其實我們都是跟在她后面走的。第一,我相信一定要有天分,我覺得天分對于所有想要走在專業前面的人來說,天分是必然。除了天分之外,你還必須有很多的努力。天分加上努力,還要加上機遇,我覺得這些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娜娜本身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她有一個非常執著的個性,我覺得她有些個性是我們都做不到的,她會清楚地知道她最想要的是什么。就像說,她開始在拍電影,我也會覺得演藝工作確實很花時間,它有很多誘惑的東西。可是有一天,我看到她的微信寫著“勿忘初衷”,那我就覺得她自己清楚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也是在提醒自己。譬如說她現在覺得演戲非常有意思,你除了扮演自己之外,還可以扮演別人。所以,她接了兩個戲,第一個戲她的微信就改名叫劉星陽了,她現在叫陳意蕎,她很容易就入戲了。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事。然后,突然你會發現,她每一次戲拍完了就改回了,她又是歐陽娜娜了。這是她自己的決定。我覺得演員其實有一個狀況,就是當你跳進那個角色的時候,你真的必須是那個人,可是你永遠不能是那個人,所以你必須出來。這兩次我覺得說,她自己會出來,所以她還是知道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