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麗,李 抗
(寧夏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
內科護理學課程是護理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是培養護生核心能力的一門課程。社會、經濟和醫療環境的急劇變化,要求護士擁有能提供高標準護理的臨床能力。臨床能力是通過臨床實踐所形成的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技術和能力[1]。對護理本科生而言,護理臨床能力是其開展臨床處理、健康教育、溝通交流等護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2],包含核心能力、臨床護理能力及相關護理能力[3]。我們應該在護理學教學中構建培養護生核心能力的內容和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總稱。當教學任務和內容確定后,能否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合適的教學方法[4]。怎樣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面臨的考驗。為培養護生臨床能力,我們將臨床工作中的Mini-CEX(Mini-Clinical Examination Exercise)考核框架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實踐課教學中。
選擇2011級護理本科學生125人,其中男10人、女115人,年齡22~24歲。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實驗組(63人)和對照組(62人),兩組性別、年齡、所學基礎課程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教學,實驗組采用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進行教學。
1.2.1 實驗組教學方法 Mini-CEX考核評估項目包括7種: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醫德醫風;醫患交流;臨床診斷;治療方案;整體評價。實施步驟:(1)設計以Mini-CEX考核內容為基礎的內科護理學授課計劃及內容,并在教案中體現。(2)教師布置病例,要求護生結合病例進行角色扮演,內容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診斷、治療方案,其間要體現醫德醫風、醫患交流。(3)每次課程最后20分鐘,教師抽取1名護生以Mini-CEX考核表格進行全面考核,當場進行評價并反饋。Mini-CEX的優點是護生可以及時獲得反饋,在給一名護生進行反饋的同時,其他護生也有收獲。
1.2.2 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對實驗組、對照組護生進行教學效果調查,并對各項能力進行自評打分。
1.2.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非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兩組各項能力自評打分比較(x±s,分)
表1 顯示,實驗組打分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調查[n(%)]
Mini-CEX即迷你臨床演練評估,是由美國內科醫學會開發的迷你臨床評價量表[5],目前已成為國外醫學院校臨床實踐考核的常用演練工具。評估項目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醫德醫風、醫患交流、臨床診斷、治療方案、整體評價7種[5]。雖然該量表是針對住院醫師的,但其考核項目基本涵蓋了護士核心能力要求的臨床能力培訓范疇。Mini-CEX的優點是護生可以獲得及時反饋,可以將整體問診檢查分成各部分進行重點評測和評估,教師和醫學院可以獲得足夠的文件材料記錄護生情況,護生可以盡早發現自身問題。表1中護生自評打分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有助于培養護生核心能力。
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充分發揮了護生的主體作用,護生必須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設計評估方法及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和體征,以此激發護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92%的護生認為該模式提高了溝通與交流能力,83%的護生認為促進了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因此,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能夠指導護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和相處,更為日后進入臨床與患者溝通打下了基礎。
有90%的護生認為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該模式使每名成員具有與學習有關的任務,使護生的目標和努力達到一致性,從而建立真正的合作關系和積極合作的氣氛。護生從同伴身上直接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了以正確的觀點看待問題,提高了自信心和自主能力。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通過小組內護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幫助等一系列合作互動過程,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現學習目標,從而共享探索成果、體驗協作快樂,培養了護生團隊協作能力。
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運用于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有利于提高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和綜合能力,為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提供思路,同時對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提高護生職業素質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