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玲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7000)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與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患者保護自身就醫權力的意識增強,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醫療護理安全更加重視。臨床實習是護生理論聯系實踐,從學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重要階段。為了解護理實習生對護理法律知識了解的現狀,對150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萍鄉市某三甲醫院臨床實習的護生150例,其中本科生30例,大專生52例,中專生68例,均為女生,年齡17~23歲。
使用自制調查問卷,由專人負責講解調查目的和要求,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完成,問卷回收率100.00%。問卷共20題,依據《衛生法規與護理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內容制定,評分為二級,答對為1分,答錯或回答不知道為0分,滿分20分??偡帧?2分,知識掌握程度≥60.00%為合格;總分<12分,知識掌握程度<60.00%為不合格,對結果作描述性研究。
按學歷進行分組,組內比較采用χ2檢驗。

表1 不同學歷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合格率統計
如表1所示,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平均合格率為53.33%。不同學歷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合格率經χ2檢驗,χ2=12.60,P<0.01,差異有顯著性;經χ2分割兩兩比較,本科與大專實習生合格率經 χ2檢驗,χ2=5.61,P<0.05,差異有顯著性;大專與中專實習生合格率經 χ2檢驗,χ2=32.00,P<0.01,差異有顯著性。

表2 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來源情況
表1 結果顯示,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平均合格率為53.33%,雖然本科生合格率為80.00%,但是與中專生一樣,理論知識脫離實際始終是突出問題[1]。該問卷調查中,亦有部分護理專業學生對自身法律身份不明確,法律意識淡薄,在病歷書寫上不夠規范且不善核對,認為只要不做錯就不會有問題;許多學生認為在實習期間犯錯誤,往往由帶教教師或醫院、學校承擔責任,自己不必受到嚴重處罰。
(1)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護理專業學生缺乏法律知識,是長期以來護理教育中對法律重要性認識不夠導致的結果,與課程設置單一、學時少有很大關系[1]。德國、美國等國家護理基礎教育中包括與職業相關的法律、公民法等內容,課程設置中有倫理學、傳授患者的權力等[2]。據本次調查,學校課程設置主要是法律基礎知識,缺乏與護理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尤其是新近發布的法規、條例。
(2)授課內容枯燥,授課方式單調。受學制、課時限制,教師難以深入講授法律知識,且學校安排的法律課授課教師大部分是法學院專業教師,缺乏醫學、護理法律專業知識,學生往往只能學到純粹的法律基礎理論知識。因此,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掌握不牢固,記憶不深刻。
(3)崗前培訓只重視對護生進行相關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臨床技能的培訓,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4)臨床實習中,帶教教師往往只重視理論基礎,忽視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表2結果顯示,實習生護理法律知識來源于臨床實習的僅占10.00%。帶教教師的法律知識水平亦不容樂觀,臨床帶教教師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相關內容的學習正確率為59.20%,某些項目甚至低于本科生[3]。
(1)改革法律課程體系,完善法律課程設置。萬麗紅等人于2001年提出了將衛生法規與護理法納入護理教學體系的構想[4]。因此,建議學校在護生即將進入臨床科室實習之前,將國家醫療護理法律法規納入課程學習。讓護生明確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如侵權行為、疏忽大意與瀆職、規范的護理文件記錄等,使其了解護理執業過程中的相關法律規定。
(2)變化教學形式、活躍教學氣氛。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與案例教學,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典型案例,將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中的相關法律問題貫穿其中,增強學生護理法律意識[5]。案例教學強化了學生對護理法規和常規潛在性法律問題的認識,可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3)重視帶教教師的培養和選擇。醫院應開展專題講座,提高帶教過程中培養護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帶教教師要求有10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大專以上學歷。臨床帶教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并對帶教教師進行法律法規知識的考核,成績優異者才能勝任。
(4)帶教過程中貫穿法律知識講解,強化護生法律意識。帶教教師講解法律知識應結合臨床實際,在講解專科理論知識及各項規章制度時,說明違反規章制度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在臨床帶教中,應注意將護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貫徹和滲透到每個環節,如“三查七對”、技術操作、護理記錄、執行醫囑、交接班等,均應與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講解,并將法律知識作為護生出科考核的內容之一。
(5)加強護生護理道德規范教育。教育是立法、執法、守法的基礎。護理工作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而許多糾紛的產生,是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處事不當所引起的。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了道德基礎,才能為進一步自覺守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6)實習生要提高警惕,重視法律知識的學習與法律意識的培養。實習生應明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所造成的醫療事故,護生應與教師、有關單位共同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6]。在實習過程中自覺培養實事求是的報告意識及科學的工作態度,杜絕醫療事故、護理差錯的發生,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打下扎實基礎,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總之,加強護生在校法律知識教育,增強法律與臨床實際的結合,使護生做到學法、守法、用法,自覺防范護理差錯及醫療事故發生,促進護理法律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讓實習生成功走上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優化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