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昀,向 陽*,李源源
(1.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人口的發展趨勢,是老年人在社會總人口中比例不斷上升的動態過程。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由于機體老化、身體各系統功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很容易受到健康問題困擾甚至疾病侵襲,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活能力。因此,健康老齡化將成為整個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國老齡化戰略方向。健康老齡化追求健康長壽無傷殘、生活獨立無依賴和融入社會無歧視。如何讓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健康安度晚年,是值得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深思的問題。本課題組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對昌吉市10家養老機構共793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并對其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希望對養老機構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昌吉市共有10家養老機構,本調查對所有養老機構進行調查。通過“簡易智力狀態量表”篩選,排除具有認知障礙、交流障礙和因身體狀況不能完成調查的老年人,獲取本人同意后共有793人作為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自制“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健康調查問卷”來獲取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的構成和老年人常見疾病的患病情況。正式調查前對20位老年人進行預調查,根據其理解程度對問卷予以修正。
通過“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表”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環境適應4個方面來獲取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
通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來了解入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狀況。
發放問卷各793份,調查員面對面訪談并核查問卷填寫情況,各問卷回收率均達100.00%。
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性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偏態分布采用M(QL,QU)進行描述。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進行描述,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Chi-Square檢驗,等級資料的兩樣本比較采用Mann-Whitney檢驗,多組資料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
調查發現,目前排在前幾位的健康問題是:聽力障礙、疼痛、便秘、視力障礙和跌倒,分別占38.97%、37.96%、32.66%、28.63%和22.95%(見表1)。視聽障礙嚴重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老年人多患持續性疼痛,可致功能障礙和行為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長期便秘可誘發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威脅老年人生命。跌倒是最常見的意外事故,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不可忽視。

表1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n=793)
隨著年齡增長,多數老年人患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而且多種慢性疾病并存,嚴重影響其健康和生活質量。通過調查發現,在380位男性老年人中,315人患有慢性疾病(82.89%),在413位女性老年人中,335人患有慢性疾病(81.11%),差異無顯著性,尚不能認為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793位入住老年人中,650人患有慢性疾病(81.97%),其中267人患一種慢性疾病(33.67%),223人患兩種慢性疾病(28.12%),160人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20.18%),具體見表2。

表2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情況[n(%)]
慢性疾病患病率居前四位的分別是高血壓(47.67%)、冠心病(23.46%)、糖尿病(20.30%)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90%)。老年期骨質疏松癥女性和男性患病率分別為18.16%和12.89%,差異有顯著性,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老年腦梗死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別為17.89%和12.59%,差異有顯著性,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老年期抑郁癥女性和男性患病率分別為5.57%和2.63%,差異有顯著性,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其他慢性疾病男女性患病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3)。不良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環境條件是導致慢性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如長期高鹽、高脂飲食,吸煙嗜酒,久坐不動等。

表3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主要表現在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個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方面較差的老年人占54.98%,差的占17.53%;身體健康方面較差的老年人占52.21%,差的占14.75%(見表4)。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有慢性疾病以及病痛,影響生活功能,易緊張、憂郁,智力明顯下降,生活滿意度低,家庭矛盾多,生活孤獨無規律,嗜煙酗酒,生活困難。應積極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延長期望壽命。部分老年人生活質量良好,應進一步關注其生活方式、自我保健、情緒調節和慢性疾病,及時發現問題并改善,從而維護健康。

表4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結果[n(%)]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CMINSJ)》中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有14項,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共6項:上廁所、進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項:打電話、購物、備餐、做家務、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藥、自理經濟。評定結果可按總分、分量表分和單項分進行分析。總分最低14分,為完全正常;大于14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56分。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為功能下降。凡兩項或兩項以上≥3分,或總分≥22分,為功能有明顯障礙。
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前幾位分別為:打電話、使用交通工具、購物、做家務、備餐和洗澡,自己完全可以做的老年人分別占10.97%、15.01%、17.91%、25.98%、30.01%和32.03%(見表5)。各項目中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分布位置不全相同,主要反映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提示老年人很難獨立生活,不具備良好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通過對793位入住老年人的調查,發現383位老年人完全正常(48.30%),279位老年人具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35.18%),131位老年人存在功能明顯障礙(16.52%)。380位男性老年人中,188位完全正常(49.47%),132位具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34.74%),60位存在功能明顯障礙(15.79%)。413位女性老年人中,195位完全正常(47.22%),147位具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35.59%),71位存在功能明顯障礙(17.19%),男性和女性在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的分布位置相同(P>0.05)(見表 6)。

表5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結果[n(%)]

表6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情況[n(%)]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老化嚴重,各系統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現跌倒、疼痛、便秘、二便失禁、視聽障礙、營養缺乏、受虐待等嚴重威脅和損害健康的問題。其中跌倒容易發生在高齡老年人和獨居老年人身上,后果最為嚴重,甚至導致死亡。作為養老機構,應該合理布置老年人生活空間,正確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酌情使用必要的輔助工具,重視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疾病、藥物和日常生活因素。當然,也要注重易跌倒老年人的急救和護理。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受虐待情況時有發生,是導致老年人焦慮、恐懼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精神虐待更加讓老年人難以忍受。養老機構應該加強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素養,鼓勵老年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要教育老年人的子女盡可能多關心老年人,給予其心理支持,教育老年人之間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老年人機體防御能力嚴重下降,很容易患病,加之很多老年人有不良飲食習慣和行為方式,使得慢性疾病患病率不斷上升,而且很多老年人多種疾病并存,嚴重威脅其健康。在慢性疾病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尤為常見,患這類病的老年人多有高鹽、高脂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的行為特征。養老機構應該重點調整老年人的飲食,改變其行為方式,如倡導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少量多餐,戒煙限酒,注意水果蔬菜的攝入,通過適量運動來控制體重。另外還應該注意,老年人患病時,往往缺少該病典型的特異性臨床表現,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由于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皆可導致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易引起藥物不良反應,所以患病老年人用藥要注意用法用量并密切觀察用藥反應。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1993年第十五屆國際老年學會進一步提出“健康老齡化”和“科學為健康老齡化服務”的宏偉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于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1]。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直接關系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究是老齡化社會和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課題[2]。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因此,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環境適應是決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慢性病是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危險因素[3~5]。在身體方面,老年人應該加強自我保健,防治慢性疾病及并發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心理方面,鼓勵老年人培養穩定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學會傾訴以獲得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在社會適應方面,積極參加各種娛樂文體活動,消除孤獨,使生活充滿情趣,理順夫妻、子女和親朋好友之間的關系,緩解矛盾,以安享天倫之樂;在環境適應方面,盡可能規范自己的生活方式,養老機構也應該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和服務環境,使老年人適應環境,獲得心理舒適。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和高級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是老年人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所必備的能力,主要包括穿脫衣、進食、行走、洗漱、沐浴、上廁所等方面,自理能力是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6]。如果老年人不能獨立完成或者依賴別人輔助也不能完成這些日常活動,就說明老年人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補償服務。養老機構應該將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康復訓練作為維持和提高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只有擁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才有可能具備服藥、購物和乘坐交通工具等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娛樂、參與社會活動等高級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