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婭 謝月英 周旭麗
宮頸癌是婦女群體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位居第二,僅次于乳腺癌。而宮頸癌早期即可發生淋巴轉移,且其主要場所為盆腔淋巴結,淋巴轉移發生是否不僅是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也具有決定性影響[1]。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聯合盆腔淋巴結清除術的提出,奠定了宮頸癌根治術的基礎,成為宮頸癌手術治療的經典術式。但近年來關于清掃淋巴結的范圍及治療意義,國內外爭議較多,因此治療前準確判斷淋巴結轉移,對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結清除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56例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2~63 歲,平均年齡(38.0±3.2)歲。
入組標準:經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為宮頸癌。收集患者年齡、腫瘤直徑、浸潤深度、組織類型、病理分級及臨床分期等資料。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資料,記錄患者年齡、腫瘤直徑、浸潤深度、組織類型、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根據臨床相關因素收集結果,分析各臨床及病理因素與盆腔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Epi Info 5.0進行統計學分析,記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宮頸癌患者盆腔淋巴轉移部位分布情況 156例患者中有54例發生盆腔淋巴結轉移,占34.6%。其中40例僅單組淋巴轉移,其余14例為同時有2組淋巴轉移。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為閉孔區,髂內、髂外、髂總及腹股溝依次次之。見表1。

表1 宮頸癌患者盆腔淋巴轉移部位分布情況[n(%)]
2.2 相關臨床因素對宮頸癌患者盆腔淋巴轉移的影響 本院收治156例宮頸癌患者,其中共有138例為單組腫瘤,18例為2組腫瘤,共有174組腫瘤。本研究考察并記錄了發生盆腔淋巴轉移患者的相關臨床因素年齡、腫瘤直徑、浸潤深度、組織類型、病理分級及臨床分期等資料內容,并對其與盆腔淋巴結轉移的關系作出統計學分析。年齡>35歲的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率高于年齡小于35歲的患者,2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腫瘤直徑大于4 cm的宮頸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結轉移率明顯高于腫瘤直徑≤4 cm的患者,2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浸潤深度>1/2的宮頸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轉移率明顯高于浸潤深度小于等于1/2的宮頸癌患者,2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理分級為Ⅲ級的宮頸癌患者盆腔淋巴結轉移率明顯高于Ⅰ級患者,2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分期為Ⅱ期的宮頸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轉移率明顯高于Ⅰ期的患者,2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組織類型為腺癌的宮頸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結轉移率明顯高于鱗癌的患者,2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相關臨床因素對宮頸癌患者盆腔淋巴轉移的影響
我國宮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不足,宮頸癌普查工作不完善和女性對宮頸疾病的忽視造成的。近年來,由于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多趨于年輕化,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成為了早期年輕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也取得較好的療效,但仍有約20%的患者術后出現復發或轉移。目前仍未有明確的影響宮頸癌盆腔淋巴轉移的因素,且對于宮頸癌淋巴結切除術尚無明確的要求,切除數目的多少對預后是否影響都存在爭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宮頸癌治療的失敗與患者的身體狀況與臨床病理因素息息相關[3-5]。
本研究結果可知,宮頸癌患者最常見的淋巴結轉移部位為閉孔區,髂內、髂外、髂總及腹股溝依次次之。且宮頸癌患者額的轉移率與腫瘤直徑、浸潤深度、病理分級及腫瘤組織類型有密切的關系,即腫瘤直徑>4 cm,浸潤深度>1/2,病理分級為Ⅲ級和臨床分期為Ⅱ期的宮頸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結轉移率較高。而患者年齡和組織類型與盆腔淋巴轉移率并無明顯的相關性,其與以往報道相近[6-8]。
綜上所述,淋巴結轉移是宮頸癌治療預后指標及術后給予輔助治療的金標準,大多數可進行手術的宮頸癌患者的術后的轉移率仍處在較高水平。為了提高宮頸癌手術治療效果,同時避免患者做不必要的淋巴結清掃,醫治在術前應對患者的影響術后療效的相關臨床因素做出充分的考慮與評估,最終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1] 田鐵娟.陰道鏡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評估[J].當代醫學,2012,18(14):111.
[2] 楊波,劉健,李勝澤.Ⅰ、Ⅱ期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7):1028-1030.
[3] 盧淮武,林仲秋.宮頸癌淋巴結切除的相關問題[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4,15(1):3-5.
[4] 李洋.ⅠA~ⅡB期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584-3586.
[5] 智艷芳,李肖甫,李雁青,等.HPV DNA檢測診斷宮頸癌前病變的意義[J].當代醫學,2012,18(26):13-15.
[6] 曾威,徐文生,徐紅,等.宮頸癌根治術中加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在ⅠB 2及ⅡA 2期宮頸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3):206-210.
[7] 范艷艷,付艷,賈贊慧,等.子宮內膜癌與宮頸癌淋巴結轉移分布的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2009,36(21):1216-1218,1224.
[8] 吉宏,李蓮英,郭強,等.MMP-2及CK 19在早期宮頸癌淋巴結微轉移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11,38(14):8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