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
(蘇州工業園區國有資產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028)
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困境及戰略性思考
沈磊
(蘇州工業園區國有資產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028)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到2013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已達到52.6%,筆者認為,城鎮化的實質就是“以空間換財富、以空間換速度、以空間換資源、以空間換生態”,因此,推進城鎮化建設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本文簡述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困境和策略。
城鎮化建設 發展戰略
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不斷集中聚集的過程,它是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標志。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城鎮數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人口也將急劇增加。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困境主要表現為。
(1)區域間不平衡。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城鎮化走的是一條政府引導下的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使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有力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2)人口分散而居使城鎮化建設增加了困難。農村人口居住現狀、定居形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農村人口屬分散居住,不利于公共設施的建設,單位投入的利用率極低,不能得到分工帶來的利益,不利于信息交流,不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抑制城鎮化的發展。
(3)區域內部不平衡。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不平衡,不僅表現為不同區域之間的不平衡,而且也表現為同一區域內的不平衡。根據各地區2012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同處于經濟發展較好的東部地區的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的城鎮化水平均超過80%。
在引起我國城鎮化進入困境的眾因素中,政府行為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影響因素。政府的經濟發展政策、社會管理政策制定得是否合理,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城鎮化進程。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要使影響因素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消極作用的出現。
(1)規劃工作滯后與基礎設施落后對城鎮化建設的影響。規劃滯后與基礎設施落后的城鎮化必然造成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狹小,使得城鎮經濟難以繁榮起來,城鎮功能的發揮也受到極大影響,導致城鎮化發展的后勁嚴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財力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2)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城鎮化發展不均衡。我國的城鎮化區域間的發展速度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主要是由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所致。1978年,為了加速發展經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放東部沿海、沿江城市政府制定的政策也向這些地區傾斜,再加上這些地區的自然資源、自然條件等有利條件,東部地區經濟增速比其他地區高出5個百分點。
(3)地區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與新增人口不斷增加的矛盾。西部城鎮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農村人口過多,在城鎮建設、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和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征占了農民的土地,農村成年人口每年都在不斷地增加,地少人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必須向城鎮轉移求生存、求發展,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
(4)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從根本上制約了人口流動。中國特色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決定了由農民轉變為城鎮居民,是質的改變,需要先進行職業的非農化。職業的非農化是基礎,只有在城鎮有了固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地域轉移和身份轉移。但根據我國一直以來的城鎮化建設經驗,職業的非農化是復雜的過程,且進行得并不徹底,很多人雖然在城鎮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但依然以農業為副業,所以其轉換并不徹底。
(1)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要相匹配。良好的經濟發展是城鎮化的有力后盾。一般來說,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率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是一種十分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過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鎮,對城鎮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堅持走在政府引導下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城鎮化的路子。按照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城鎮化的路子。
(2)城鎮化需要政府與市場的“雙重互動”。在中外各國城鎮化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政府與市場的博弈,博弈的結果可能是市場獲勝或政府獲勝的零和博弈,也可能是市場與政府相妥協的非零和博弈。可行的道路就是實現政府與市場的結合,市場的力量可以解決政府控制下出現的效率低、官僚風氣等問題,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政府作用僅在于彌補市場的不足,克服市場的盲目性,解決城鎮化中出現的問題。
(3)探索多元化投融資體制。資金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問題。政府與金融部門應積極探索城鎮建設投融資的新理念,加快城鎮建設和資源開發的市場化進程,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參與城鎮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商業化,大力推行特許經營制度,進一步探索靈活多樣的投融資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城鎮化建設新機制。也可以通過BT、BOT等模式,鼓勵民間投資于城鎮化建設。要擴大經營覆蓋面,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為收益相對較高、風險相對較低的鄉鎮和城鎮建設項目提供融資;要根據農村需要解決匯路不暢、結算方式落后等問題,為城鎮經濟提供暢通的結算服務,真正發揮農村金融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
(4)推進“人的城鎮化”。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讓許多農民進城的道路變得無比曲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在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弊端日益凸顯。要改變以往城市建設資金渠道單一的局面,逐步形成以農民個人出資為主,國家、企業、集體共同投資建設的多元投資格局。在增加政府對城鎮化投入的基礎上,重點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到城鎮化投資興辦實業,提倡“農民城市農民建”,這就需要營造一個優惠、寬松的投資環境。實施優惠政策,消除人口轉移的障礙要實施減稅或免稅政策,吸引農民進城建廠辦企業或開商店做生意;取消戶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待遇,城市居民享有的住房購買、子女入學(托)、就業等各種權益。
(5)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鎮化包括土地的城鎮化和人口的城鎮化。隨著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和從事農業生產人數的減少,糧食安全問題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只有通過農業現代化,提高勞動效率和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率,才能為城鎮化掃清前進中的障礙,為城鎮化的順利進行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保障。
[1]張真.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創建與完善[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2]王長勝.2005年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馮尚春.中國城鎮化動力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于熙.不改革,城鎮化率可能只是數字上的繁榮.中國日報網,http://w w w.chinadaily.co m.cn/dfpd/2013-04/08/content_16384066.htm,2013.04.08.
[5]王培三.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區域布局差異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9).
[6]伍艷.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抑制問題研究[J].經濟論壇,2005(2).
[7]韋恩志.以教育的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J].當代廣西,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