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焱
借大數據之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耿焱
大數據分析是一種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進而得出更多有價值信息的技術。軍隊政治工作者要緊跟信息化步伐,借大數據之力,為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時效性和針對性。
緊貼官兵認知特點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使網絡成為先進思想文化傳播新陣地、加強工作指導新手段,是我軍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進程中,大數據展現了全新的思維觀念和運行模式,創新了方法手段,并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使信息網絡發揮政治教育的倍增器作用。
一是教育資源趨向海量化,資源選擇主動性更強。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存量顯著增加,開放性極大提高,共享特質更加明顯,特別是隨著各類網絡、數據庫、信息平臺等軟、硬件的建設完善,各種音頻、視頻、互動平臺、網絡課程、電子圖書等資源的數量井噴般增長,為教育對象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廣大官兵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從這種由“數據爆炸”帶來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知識中,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是教育評估愈加科學化,教育決策時效性更強。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將官兵的學習訓練等行為記錄以數據的形式存儲在網絡中,政工干部可以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的分析,評估學習效果、預測興趣愛好、洞察關注熱點,掌握個體乃至群體的規律,從個人活動以及社會關系等信息中查找其思想根源,從而對官兵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政治工作者可以根據數據呈現的信息調整教育模式、內容和方法,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動態靈活地安排教育活動,提高施教的時效性。
三是教育服務彰顯個性化,教育管理針對性更強。利用大數據技術,一方面官兵可以自由地在網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和資源,另一方面網絡可以記錄他們的關注內容,了解他們的興趣取向,進而摸索他們的行為規律和思想脈動乃至情感變化,從而達成對教育對象的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為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個性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借助大數據分析,政治工作者可以根據官兵個人喜好進行“量體裁衣”,打造個性化的課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大數據分析在把握輿論導向、跟蹤思想動態、加強隱患防范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必須搶占的制高點。
一是大數據具有輿論引導效應。輿論可以被各方利益集團的政治、經濟力量所操縱。各種幕后推手、網絡大V、水軍等在網上散布虛假信息,對輿論實施惡意的炒作引導,造成很多負面影響。這種影響一旦擴散到軍內,可以導致思想領域陣地的失守,嚴重者會動搖軍心。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政治工作者迅速、完整和準確地掌握這些信息,及時發現由于官兵曲解事實真相而產生的思想偏差,堵住有害信息的來源,揭開事實和真相,對錯誤思潮加以批駁,避免官兵被錯誤的輿論牽著鼻子走。
二是大數據有助掌握官兵思想動態。大數據的開放性、互動性,可以更好地幫助政治工作者體察官兵心理狀態,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在不同的時期,官兵關注的焦點往往不同。可以將從網上求助、調查問卷、公開電話、投訴信箱、民主座談、對話談心等渠道得來的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了解掌握官兵關切的“關鍵詞”,洞察他們的需求,為每一個官兵制作專屬的“解憂套餐”,及時展開相應的疏導和教育,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達到暖心惠兵的作用。
三是大數據可以提高隱患防范能力。隱患的排查和治理是部隊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大數據可以在技術的角度上構建思想和行為的預警機制,及時發掘、防范和杜絕細微的隱患。利用大數據預測性強的特點,通過廣泛的數據積累和分析,得到官兵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思想動態,捕捉錯誤行為的征兆,對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趨向進行準確的定位和監督,預測哪些人的思想意識上存在隱患,需要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提高隱患防范的靶向性。
建設大數據政工,讓大數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其特點和作用,既要下大力氣加強隊伍建設,又要轉變思維模式,打破桎梏,進一步規范數據應用標準,拓寬數據來源,使更多更標準化的數據為我所用,真正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時代元素,為生命線加載“數據鏈”。
一是要打造專業團隊。要完善數據分析人才隊伍建設和配套建設,一方面要培養軍隊自己的大數據人才,使之既要熟悉軍隊工作,了解各項專業業務,又要精通數據分析手段,善于駕馭各類數據分析工具,真正成為輔助決策的智囊;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配套建設,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手段,重視硬件建設和軟件開發應用。要為我軍的大數據建設配齊配強專業力量,打造一支符合我軍實際情況、適應我軍發展要求的數據團隊。
二是要規范數據積累。要重視數據的積累,統一信息存儲和使用規范,為大數據構建“宜居”的環境。目前,不同單位、部門采用的電子公文、信息化數據管理系統各異,不同的數據庫因邏輯結構、變量定義、建立標準等的不統一導致數據之間互通性差,為數據分析帶來阻礙。要規范數據描述方式,建設統一的數據環境和共享標準,搭建具有廣泛性的數據庫平臺,將各個部門各自使用的信息采集系統、考核系統等信息化數據管理系統資源進行合理、有機的整合,打破它們之間的“專業壁壘”,使這些數據的積累更加規范,達到可以直接為處理終端分析和使用的目的。
三是要擴展數據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據分析要建立在擁有海量數據的前提之下。因此,要努力拓寬數據采集渠道,積極擴展數據來源。首先要將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延伸到每一名官兵,保證數據來源的廣泛性;其次要加強各類信息的采集,推進紙質信息的電子化進程,特別是對近年來的科研數據、考核檔案、管理記錄、調查問卷、意見箱、熱線電話記錄等書面登記,都要納入到大數據系統中;最后,還要加強感知技術的開發,將來自各類監控、監視、監聽等感知設備的數據運用物聯網技術變成可以用來分析的數據資源。
【作者系91697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