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紅 韓永恒
鑄魂壯氣固基培塑新一代革命軍人血性
·楊祥紅 韓永恒
習主席強調,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革命軍人還得有血性。振聾發聵的聲音如一磅重錘鍛鑄著淬火的利劍。新一代革命軍人處在時代軍事變革的前沿,有血性是以弱勝強的法寶,是制勝基因的傳承,是使命任務的擔當。新形勢下,面對近30年無戰事淬火檢驗,面對官兵成分結構變化,塑造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血性、永葆常勝之師利劍之刃日益迫切。
黨史軍史是我黨我軍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革命先輩浴血殺敵、舍生忘死、前赴后繼,創造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上甘嶺精神、老山精神等許多具有鮮明特色的革命精神,處處閃耀著血性的光芒,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
突出教育引導,融入紅色基因。在我黨我軍奮斗歷程中,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戰勝一切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學習黨史軍史,與厚重歷史對話,從中浸潤革命血性,始終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要將這一學習活動納入部隊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黨委中心組學習、干部培訓之中,采取集中宣講、專家輔導、個人自學等方法,深入抓好《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學習教育,了解紅色歷程的艱辛和坎坷,切實弄清為什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贏得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切實明白我軍為什么是人民信賴的鋼鐵長城和堅強柱石。引導官兵積極探究黨和軍隊為完成革命大業持之以恒的革命操守、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以及為之付出的熱血與豪情,使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本色不變、成色不減。
注重英烈引領,傳承紅色血性。歷史上,我軍自建成至今在所有的對手面前沒有敗績,紅色血性已經注入到每一支誕生于這塊土地上的軍隊的血脈。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勇堵槍眼等都是血性化身,他們無論遇到多么復雜的敵情、多么難啃的骨頭、多么嚴峻的挑戰,都直面生死、勇猛頑強、堅韌不拔,堅決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鍛造軍人血性,要強化學習革命英烈這個重點,通過“學戰史、戰例、戰將、戰斗英雄”等系列活動,引導官兵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生成對黨絕對忠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特質。
堅持典型引路,激揚拼搏血性。新的歷史時期,軍隊涌現出了大批時代先鋒、英雄業績、新鮮經驗,特別是抗震救災、支援奧運、亞丁灣護航、反恐維穩、國際維和等多樣化任務中展現的良好精神風貌和感人事跡,感召和激勵著廣大官兵。要抓好先烈英模典型的領航導向,引導官兵學習先烈英模特有的革命精神,悉心體悟血性是怎樣鑄就的、英雄是怎樣淬煉的,在尋根溯源中感悟戰斗精神,在心靈震撼中激發血性膽氣。要抓好當代軍人英模事跡宣傳,引導官兵從中汲取養分,不斷激發戰斗意志和戰斗作風,傳承血性基因,彰顯血性精神。要抓好身邊先進人物典型示范導向,引導官兵對照典型找差距,比照典型定目標,把強軍興軍建設作為實踐平臺,在爭先創優活動中站排頭、做模范,主動擔當起實現強軍目標的時代重任,讓血性之光在工作崗位上點亮強軍夢想。
軍人生來為戰勝,血性是軍人披荊斬棘的精神利刃。新形勢下,時代背景、社會環境深刻變化,對培育軍人血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張揚血性,堅挺精神脊梁,需要千錘百煉。
堅持軍事訓練強化,培養狹路亮劍的膽氣。充分發揮軍事實踐活動的礪煉功能,把強化血性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任務,融入訓練全過程各領域。在訓練中緊扣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緊貼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特點,操場與戰場對接,瞄準強敵,從嚴治訓、按綱施訓、全面實訓,練思想、練作風、練毅力,錘煉打不垮、拖不爛的“金剛身”。大力整肅訓風演風,堅決摒棄消極保安全、搞花架子、練為看等形式主義作風,運用“考、比、拉”手段,全面檢驗錘煉“走、察、打、吃、住、藏、聯、管、報”能力,激揚官兵不畏強敵、勇爭第一的血性,在血與火、生與死考驗中鍛造驍勇善戰、頑強不屈的精神,真正做到每訓練一次官兵血性就受到一次鍛煉、得到一次強化,切實把革命軍人血性在嚴格訓練中鍛造得更強、更實。
堅持大項任務錘煉,培養壓倒困難的霸氣。充分發揮大項任務在強化血性中的“磨刀石”和“大熔爐”作用,把傳承革命精神放在時代高度和戰略位置,嵌入重大任務,多管齊下、多維磨礪,砥礪官兵意志,鍛造軍人血性。要利用年度演習、亞丁灣護航、反恐維穩等任務,抓好誓師動員,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融進官兵血肉里;注重在生疏復雜地域、危難復雜局面中,錘煉官兵遇險不驚、遇亂不慌的心理素質,提升排除萬難、戰無不勝的血性。要在實彈實投實爆中,綜合運用聲光、電磁、煙火等構設模擬戰場環境,采取對抗的方法,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強化軍人的血性殺氣,培養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能打勝仗的堅強意志。要通過搶險救災、撤僑護僑和應急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砥礪和檢驗部隊血性活力,提高官兵敢打必勝、迎難而上的能力。
堅持嚴格管理磨礪,培養雷厲風行的虎氣。軍人血性不是天生的,必須強化經常管理、持續用力。堅持嚴字當頭、條令開路,從日常管理入手,嚴格規范四個秩序,不折不扣落實條令條例,大力糾治管理松懈、作風松散、紀律松弛等有法不依的現象。堅持知行合一、點滴養成,守好人人必守之規,多在細小工作中磨礪,多在正規養成中鍛造,培養言出法隨、令行禁止、聽從指揮的紀律意識,培養雷厲風行、嚴謹守時、不畏艱苦的工作作風,培養敢打必勝、勇猛頑強、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堅持以上率下、主官帶頭,恪守做得好比說得好更重要、塑造自己比塑造他人更重要的理念,任何時候都敢于叫響“看我的、隨我來、跟我沖”,鑄就橫刀立馬的豪氣、勇于擔當的底氣、舍我其誰的膽氣。
軍營文化是點亮血性的火炬,是催生血性的載體。堅持以“鑄魂、勵志、育人”為宗旨,打造具有我軍特色、彰顯時代精神、支撐打贏制勝的軍營文化,使營區成為凝固的教材、生動的課堂,始終保持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不斷筑牢軍人血性基因。
強軍氛圍砥礪。以高舉旗幟為首要目標,以聽黨指揮為根本方向,大力弘揚以強軍精武為核心的“強軍理念”。堅持把舉旗鑄魂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充分發揮強軍思想的鑄魂功能,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教育引導,不斷強化旗幟意識、軍魂意識、宗旨意識,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營造激勵官兵奮發進取、建功軍營的文化環境,建設文化廣場、文化園林、文化長廊、主題雕塑等場地設施,辦好軍營廣播、燈箱標語、宣傳櫥窗,使每一幢建筑熔鑄一種精神、每一條道路延伸一種情感,升華官兵的精神追求。堅持把傳統教育資源與現代科技手段有效結合,以軍隊光榮歷史、光輝戰績、英雄模范事跡為主要內容,全面推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形式新穎的網上史館建設,進一步豐富網絡文化育人陣地,為凝聚官兵忠誠使命、推進部隊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戰斗氣息浸潤。堅持把戰斗文化作為激勵官兵斗志、激發戰斗精神的重要途徑,組織官兵把戰斗歷史學起來、戰斗旗幟扛起來、戰斗口號喊起來,營造濃厚戰斗氣息。認真閱讀紅色書籍,讓紅色書籍成為官兵訓練間隙、業余生活中的精神食糧,不斷接受紅色熏陶,時時經受歷史感染,堅定政治信念。經常組織品讀戰斗詩詞,追溯我軍以劣勝優的戰斗歷程,感受老一輩革命家信仰的追求、救國強國為己任的宏大志向,以及“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血性豪氣。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紅色電影周、紅色電影月”活動,遴選優秀強軍影視劇上傳至政工網、局域網等媒體,形成優秀影視播放常態化,引導官兵沿著革命足跡,對照強軍實踐,進一步將軍人血性內化為“敢于亮劍”的英雄氣概。
文化活動熏陶。發揮軍營文化活動的宣傳教育功能,廣泛開展紅歌演唱、卡拉OK比賽、體育運動會等系列文化活動,采取官兵喜聞樂見的形式、春風化雨的方式,不斷豐富官兵業余文化生活,為筑牢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矢志打贏提供精神動力。結合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實際,注重強化文化活動跟進保障,如根據野外駐訓、演練演習、搶險救災等具體情況,結合各種文化資源,優化文化活動內容,力求內涵豐富、主題突出,確保提振士氣。堅持部隊執行任務走到哪里,就把文化活動開展到哪里。如執行重大任務組織準備階段,發揮宣傳鼓動作用;部隊機動途中,借助“車廂文化”演出節目,組織拉歌;執行任務期間,辦好戰地網吧、戰地廣播、戰地快報、戰地演出,開展立功創模、火線入黨、宣揚典型等活動,通過這些舉措激勵官兵始終保持血性精神和堅強意志。
【作者系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教員、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