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
●沈娟
近年來,“大數據”話題被廣泛熱議,“大數據時代”被視為繼工業革命、電腦時代、互聯網時代之后又一次顛覆性的時代轉型,給人們的生活、工作與思維帶來了新的變革。政治工作者要主動適應時代要求,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
“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是信息化條件下的產物,具有4“V”基本屬性,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將呈現“資源豐富、預測精準、評估科學”等一系列新的顯著特征。
一是教育資源極大豐富。近年來,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各類信息系統、互聯網、政工網、局域網、數據庫等軟硬件建設不斷升級完善,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教案、課件、視頻、圖片等數據信息極大地豐富。特別是青年官兵利用業余時間上網用網,在軍網論壇發帖留言,參與熱點話題討論,時刻都在產生積累著體量巨大、種類繁多的數據元。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與官兵思想動態緊密相連,記錄著他們的思想、行為乃至情感,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有規律性的信息。將這些信息加以分析挖掘和整合運用,就能成為各級政治工作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是分析預測更趨精準。“大數據”幫助人們不局限于因果關系,廣泛探尋相關關系,其所強調的分析預測功能,就是從巨量的、看似不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提煉特點規律,進而“預知未來”。這一點對政治工作者很有啟發,畢竟在一些情況下,知道“是什么”比知道“為什么”更重要。比如,一名政治教員在考慮究竟是選擇演講比賽還是讀書活動來作為某次主題教育的配合活動,通過“大數據”分析,他發現官兵對演講比賽的興趣更大、效果更好。于是他果斷決定開展一次主題演講比賽,而完全不用考慮究竟為什么。這種“大數據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
三是效果評估更加科學。長期以來,如何評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直是一個難點,其原因在于教育效果往往以精神成果的形式顯現,而精神成果是難以量化的,只能從總體上做定性的分析判斷。比如,評判某位政治教員的授課水平,過去主要依靠專家聽課打分,由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假設官兵的體驗,而忽視了官兵的真正體驗。采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使官兵的體驗經由分析處理變得可視——受眾在聽到什么話的時候微笑點頭,在什么問題面前皺眉頭,在什么時候記筆記,思想“開了幾次小差”等等。這些數據完全是在官兵不自知的情況下被觀察、收集的,直觀地反映了官兵聽課的狀態。以此類推,運用大數據方法有助于客觀地評估教育的效果。
《大數據時代》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教授認為: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是一場思維的大變革。政治工作者要研究“大數據”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變革,深入分析其作用機理,緊跟時代發展變化更新思維觀念。
一是確立系統思維。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不是現在就有的,而是幾十年來部隊實踐積累的再創新。當前,不少政治工作者對“大數據”的理解還不夠全面系統,片面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從我軍歷史發展進程中剝離出來,失去了“大數據”全域性、廣泛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如果離開了對優良傳統的繼承,就失去了堅實的根基,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至迷失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建設,要確立全面系統的思維,既要適應當代社會深刻變革和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順利發展的要求,又要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融會貫通到“大數據”的手段和方法中,豐富時代內涵,創新表現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系統性連續性中不斷改進提高。
二是確立精確思維。“大數據”與以往數據處理技術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改變了“樣本代替整體”的傳統處理方式,通過對全時域、全維度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得到分析結論,極大地提高了結論的準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對象是人,要始終緊緊圍繞官兵實際想問題謀對策。宏觀上,要用“大數據”揭示群體的思想特征,深入了解掌握官兵“業余時間干什么、平時上網看什么、相互之間聊什么、外出購物買什么、家書短信寫什么”等各種行為數據,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把握官兵的行為規律,精確分析官兵思想與各類事件的聯系;微觀上,要用“大數據”清晰地揭示個體思想行為狀況,加強對每名官兵家庭成員、經濟狀況、成長經歷、婚戀情況、性格愛好、健康指數等各種自然數據的采集掌握,建立系統完備的“兵情數據庫”,為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依據,實現教育的“私人定制”和“精準點穴”。
三是確立前瞻思維。要緊扣“大數據”分析預測這個核心,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各個環節的預前設計,科學預測不同層次類別、時間階段、任務進程等方面官兵的思想反映,進而調整教育計劃、內容,制定預防措施,提高教育實效。比如,通過對新兵下連、老兵退伍、寒暑季節、演訓階段等時期官兵的動態行為、話題偏好、思想傾向、關注熱點等數據分析,可以有效預知官兵思想反映和行為特征,從而為實施有效管理、進行針對性教育提供依據。
大數據時代,通過創新數據使用方式,探索數據交叉復用的巨大價值,從而幫助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財富。政治工作者要著眼效益最大化,適應“大數據時代”新要求,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強教育質量效益。
一是推開個性化教育。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無二的世界”。青年官兵的思想境界、認知水平、精神狀態、價值追求各不相同,過去那種一人講、大家聽,一鍋煮、大呼隆的教育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官兵的思想行為特點。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從兵情檔案入手,合理確定施教的內容、方法和目標,為官兵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要針對不同心理狀況,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情感交流與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及時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因時施教。
二是倡導自主式學習。“大數據”的運用,有效解決了教育者精力不足、教材資源短缺、教育時空受限等客觀矛盾問題,為官兵自主式學習提供了前提基礎。政治工作者要主動摒棄“我講你聽”的被動灌輸式教育模式,把重心調整到引導官兵自我學習、自我調節、自我激勵上,開展“問題大家擺、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講、答案大家找”等活動,充分激發官兵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讓官兵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
三是善用網絡平臺力量。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繼續推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不斷升級完善各級政工網、局域網,有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拓寬教育互動渠道,構建網絡教育生態系統。依托網絡平臺,探索實踐軍隊“慕課”模式,選調“四會”優秀政治教員集中籌備制作講稿、實例、圖片、視頻等,共同打造精品課程,實現全網集中、全時同步、全員覆蓋、全軍共享,大力營造教育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濃厚氛圍。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