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美 王 麗
近年來,全軍各部隊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評比活動,廣大政治教員踴躍參與,充分展示,講授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然而,大家在一起交流時,常常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與演講之間有什么區別?這里僅就這個問題談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講授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種表述,如有的稱之為講課,有的表述為授課。《思想政治教育大綱》第八章“政治教員”中,在要求教員做到“四會”時,表述為“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備課講課”,而在注重發揮優秀政治教員的作用時,則表述為“組織優秀教員巡回授課、網上授課、電視授課”。在這一章里,講課與授課是通用的。研究發現,講課是指講授功課。《現代漢語詞典》把“授課”解釋為教課,“講授”即講解傳授。可見,講課和授課都是傳授的意思,即教師把知識或技能傳給學生。“講授”實際上是把兩者整合到一起了,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而外,還要進行解釋、解說。
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是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的理論武裝和思想引導,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軍人,以期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內化為官兵自覺行動的講授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是通過政治教員,向官兵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指示,詮釋時代精神,闡述革命道理,傳播科學知識,幫助官兵堅定理想信念,鑄牢軍魂,培育戰斗精神,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官兵全面發展、走好軍旅乃至人生之路導航引路。
演講,即演說、講演,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現代漢語詞典》將講演解釋為對聽眾講述有關某事物的知識或對某一問題的意見。演講是演與講的有機結合。在演講實踐活動中,在傳遞信息的時候并不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而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互相交織、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一方面要傳授知識技能,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任務是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官兵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以期轉變官兵的思想,指導官兵的行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作為政治教員的主要任務之一,有其相對規范的教學環節。演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鼓動性、藝術性、現實性、適應性等重要特征。演講者往往通過對現實社會的判斷與評價,直接向聽眾陳述自己的主張與看法,為了達到啟迪心智、感人肺腑的目的,常常借助具有文學特征、朗誦藝術色彩和富有感召力的體態語言,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從而感染和打動聽眾。而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這種鼓動性、藝術性的成分要少得多。具體區別如下:
語言表達不同。授課語言既要適用于講稿寫作,又要適用于課堂講授,它以敘述為基調,把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等體裁都以敘述的格調和色彩表現出來。講授的語言通常是經過加工的口頭語,富有較強的表現力,瑯瑯上口,一聽就懂。同時講授過程中對重要信息會適當重復,以使聽眾保持深刻記憶。演講是口頭知識性語體或政論語體,是論述社會政治問題、政治事件、社會文化現象、社會道德等的評論性語體。語言上多用陳述句、祈使句、復句,表達的節奏要比講授快,且投入的感情比講授多。
目的功用不同。講授思想政治教育課一般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一方面每堂(次)課的目的要服從服務于軍隊的職能使命,保證部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促進官兵的全面發展,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軍人;另一方面,每堂(次)課又有具體的教學目的,講授者必須圍繞教學目的,堅持授課的思想性、原則性,切實把道理講實講好。演講是對一定群體的人有計劃、有目的、有主題、直接的、帶有藝術性的社會宣教活動,是一種用語言說服聽眾接受一定的觀念、思想的行為,其目的是讓聽眾信服你闡述的道理,改變或形成聽眾的態度、激發聽眾的行動欲望。
內容結構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通常是政治教員的主要工作之一,每一堂(次)課都有一定的任務和內容,需要有教學目的、課程設計、重點難點、講授內容、提問、舉例、訓練等等,有相對規范的教學要素。演講有多種類型,依據演講的目的不同,其內容結構也大不相同,沒有講授那樣相對規范的要素。
聽眾期待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聽眾期待的是有沒有對我有用的,有沒有讓我信服的道理,有沒有讓我感興趣的或者產生共鳴的東西。演講過程中,聽眾心理是對演講者所說的內容真實和對演講者表現的真誠的期待。這種期待的差異,體現著講授者和演講者的感覺、思維和表達的不同。所以,講授者追求通過縝密的邏輯思維、流暢的口頭表達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從而實現教學目的的達成。演講者則追求生活或邏輯的合理或真實感。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講授者應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依據授課目的,選擇授課類型,調動授課手段,運用授課技巧,切不可把思想政治教育課講授演變成具有演講性質的藝術化的語言交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