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靈,陳立宇
我國肝癌的患者較多,病死率為全世界肝癌病死率的一半,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及生命[1]。 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飲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肝癌患者越來越多,發(fā)病人數(shù)超過62.6 萬/年,由于其死亡率逐年增高,已成為腫瘤致死中第三大疾病[2]。 本研究通過比較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聯(lián)合艾迪注射液與恩替卡韋降低乙肝合并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對HBV DNA 轉(zhuǎn)陰率的影響, 旨在探索對肝癌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1.1 病例資料 病例入選標準: 有明確影像學檢查證據(jù)、AFP 陽性或肝臟穿刺確診; 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 能耐受TACE 治療;HBV -DNA 陽性,無手術指征。 排除標準:肝功能嚴重障礙、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嚴重并發(fā)癥(如嚴重食道靜脈曲張者、感染)或癌細胞廣泛轉(zhuǎn)移患者。
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上述標準, 共選擇2010 年6 月~2011 年11 月在我院以及四川華西醫(yī)院進行治療的70 例HBV DNA 復制的乙肝合并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化療藥物選擇羥基喜樹堿,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患者入組時抽簽隨機分為恩替卡韋組和艾迪組,其中恩替卡韋組35 例,男性17 例,女性18 例,年齡(54.29±3.87)歲,BMI(21.4±1.9) kg/m2;艾迪組35 例,男性16 例,女性19 例,年 齡(54.30±4.01)歲,BMI(21.6±1.8)kg/m2。 兩組的年齡、BMI 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兩組病情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TACE 兩組均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具體操作如下: 采用Seldinger 操作方法穿刺肝動脈,通過長度適宜的導絲將導管鞘放置進入動脈中。 之后,利用X 射線電視透視打造清晰視野,進行插管以明確供血動脈和腫瘤血管的分布,再通過導管將明膠海綿和藥物微球置入腫瘤供血動脈中即完成栓塞。 然后,將導管從動脈中拔出,穿刺點壓迫止血, 被穿刺的肢體保持固定體位半天防止出血,患者保持平臥體位1 d 防止血腫。栓塞治療后,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保肝、降酶、支持營養(yǎng)、增加免疫力、水化等治療。

表1 兩組病情臨床資料
1.2.2 恩替卡韋組 TACE 術后,空腹(餐前或餐后至少2 h) 口服恩替卡韋 (海南中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65),1 次/d,0.5 mg/次,療程48 w。 合并腎功能不全者,根據(jù)肌酐清除率,對藥物劑量酌情進行調(diào)整。
1.2.3 艾迪組 TACE 術后1 d,將艾迪注射液(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2020236)80 ml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 ml 靜脈滴注,1 次/d,30 d 為1 療程,持續(xù)治療1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按WHO 標準分為腫瘤完全緩解 (CR): 可見腫瘤完全消失; 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50%并持續(xù)1 個月以上;穩(wěn)定或無改變 (NC): 腫瘤縮小<50%或增大<25%; 進展(PD);腫瘤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 總有效(RR)=完全緩解+部分緩解。
1.3.2 血清AFP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4、12、24、48 w 檢測患者的血清AFP 水平。
1.3.3 血清HBV-DNA 分別于術后第1、2、3 年檢測1 次患者的血清HBV DNA 水平, 計算HBVDNA 轉(zhuǎn)陰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 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 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進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恩替卡韋組總有效率雖低于艾迪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表3 兩組治療后AFP變化比較(ng/ml)
2.2 兩組治療后AFP 變化比較 治療后4~48 w,恩替卡韋組的AFP 值均高于艾迪組(P<0.05,表3)。
2.3 兩組HBV-DNA 轉(zhuǎn)陰率比較 治療后第1 年,兩組HBV-DNA 轉(zhuǎn)陰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第2、3 年, 恩替卡韋組HBV DNA 轉(zhuǎn)陰率均顯著低于艾迪組(P <0.05)。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HBV-DNA 轉(zhuǎn)陰率比較[n(%)]
肝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其不僅僅參與各類代謝,還參與人體血液分布,發(fā)生在該處的惡性腫瘤發(fā)病隱匿,侵襲性生長快速,治療困難[3]。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預防肝癌的首要原則。 目前, 外科手術切除是肝癌首選治療方法。 但由于其病癥的特殊性,確診時多已達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故多采取非手術治療,如介入治療[4]。肝癌介入具有療效確切、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可以重復進行、對部分肝癌可縮小體積后作二步切除等優(yōu)點,是目前治療肝癌等肝臟晚期疾病的重要措施。
TACE 通過股動脈進行插管, 選擇條件適合的肝癌部分供血動脈進行栓塞,切斷肝癌細胞的營養(yǎng)供應,使其最終壞死,同時通過灌注相關藥物直接殺死肝癌細胞,具有良好療效[5]。 隨著肝癌進程,肝癌患者被破壞的肝臟細胞越來越多,再加上合并乙肝病毒復制,肝臟受損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嚴重并發(fā)癥。 因此,對乙肝合并肝癌,亟待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恩替卡韋是美國FDA 年批準用于治療慢性HBV 感染的核苷類似物, 對HBV 復制的抑制作用較強,且耐藥率較低,具有高耐藥基因屏障,初治幾乎無耐藥[6]。 艾迪注射液成分為斑蝥、人參、黃芪、刺五加,具有清熱解毒、消瘀散結的功效,當用于肝癌聯(lián)合治療時, 刺激骨髓中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分化,促進細胞免疫功能,且可降低肝癌治療中的毒性作用[7-8]。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TACE 聯(lián)合恩替卡韋與艾迪注射液均具有顯著臨床療效,而艾迪注射液治療后4~48 w 的AFP 水平顯著低于恩替卡韋組 (P <0.05),表明相比恩替卡韋,艾迪注射液通過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刺激骨髓干細胞增生,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患者體內(nèi)的AFP。 恩替卡韋組患者治療后2、3年的HBV DNA 轉(zhuǎn)陰率均小于艾迪組(P <0.05),表明艾迪注射液能有效增強T 細胞及B 細胞功能,抑制HBV DNA 復制。
綜上所述,TACE 聯(lián)合恩替卡韋與艾迪注射液對降低乙肝合并肝癌患者HBV DNA 和AFP 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而艾迪注射液作用效果更加顯著,值得臨床推薦。
[1] 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沈玲,朱海超,黃建鋒,等.TACE 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108 例生存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10):1163-1166.
[3] 葉家才,崔書中,巴明臣. 原發(fā)性肝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及其危險因素[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0):1839-1841.
[4] 孟照華,米文寧,孟憲新,等.PCTI 聯(lián)合TACE 治療中晚期肝癌16 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34):42-43.
[5] 張國順,張文緩,馬利轉(zhuǎn).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肝動脈介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5):1253-1255.
[6] 戴偉華,劉小平,龔毅,等.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TACE 術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2):105-106.
[7] 軒杰,馬生錄,唐江燕,等.恩替卡韋聯(lián)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乙型肝炎相關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10):947-948.
[8] 朱介賓,肖亦明,孔憲和,等.肝動脈栓塞術聯(lián)合艾迪注射液與替比夫定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50 例[J].醫(yī)藥導報,2012,3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