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妮,李國義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耳科疾病,以聽力功能減退及中耳積液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是一種非化膿性中耳炎疾病[1]。 其發病主要與感染、咽鼓管功能異常、免疫應答反應等有關,如治療不及時,會引起言語功能障礙、聽力功能損失等[2]。地塞米松能有效抑制炎癥介質細胞的增生,緩解局部炎癥水腫,但對人體副作用大,且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 氨溴索能有效排除和分解分泌物,消除炎癥和積液,促進氣道通暢[3]。 本試驗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探討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氣導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取我院2010 年1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76 例SOM 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日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 (n =37) 和觀察組 (n =39)。 對照組47 耳,男19 例(27 耳),女18 例(20耳);年齡15~43(29.5±8.7)歲;病程3~6 個月,氣導聽閾值平均(35.2±11.7) dB。 觀察組50 耳:男22 例(29 耳),女11 例(21 耳);年齡16~42(29.7±8.5)歲;病程3~7 個月,氣導聽閾值平均(35.3±11.5) dB。 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氣導聽閾值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診斷標準;(2)檢查見鼓膜內陷、光錐消失,呈現出液平面;(3)積液量0.1~0.5 ml;(4)報請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 年齡>45 歲;(2) 既往使用過耳毒性藥;(3)合并代謝性疾病者;(4)既往有噪聲性聽力損傷以及耳聾家族史;(5) 鼻咽部檢查顯示腫瘤細胞生長或者是處于變應性鼻炎發作期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予以常規取液: 患者取端坐位,頭稍前傾,對外耳道進行常規消毒,采用1%的利多卡因行鼓膜表面局麻;于患耳的鼓膜前下象限, 取帶鼓膜穿刺針的注射器穿刺并連接負吸引器,通過鼓膜邊緣處穿刺入到中耳腔位置,抽出積液或分泌物等,然后將針頭退出;再次經上次穿刺處穿刺進入到中耳腔內,行中耳腔藥液治療。 對照組予以5 mg 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1255)鼓室內注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15 mg 鹽酸氨溴索(山東羅欣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02)鼓室內注射治療。 注藥后患者保持頭偏一側45° 30 min,對耳屏進行按壓,或對鼓氣耳鏡進行消毒密封外耳道后加壓。1 次/w,4 w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治療期間同時采用口服藥物抗感染、滴鼻液滴鼻、咽鼓管吹張治療。
1.4 觀察指標
1.4.1 氣導聽力 采用丹麥MADSEN-OB922 型臨床聽力計, 對0.5、1、2 kHz 不同頻率下氣導聽力水平進行測定。
1.4.2 免疫功能 抽取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2 ml,采用EPICS Ⅴ型流式細胞分析儀 (美國Coulter 公司) 對T 淋巴細胞亞型 (CD3+、CD4+、CD8+、CD4/CD8)、自然殺傷免疫細胞(NK)等細胞免疫指標進行檢測。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張政等[4]文獻資料擬定。顯效:患者主訴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聽力水平恢復正常,檢測鼓膜完整,內陷情況好轉,積液消失,耳內鏡檢查其癥狀改善>2 級;有效:患者主訴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聽力水平基本恢復正常,鼓膜完整,內陷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大多數積液狀況消失,耳內鏡檢查其癥狀改善>1 級;無效:以上改善皆無,或反而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CD4+、CD8+、CD3+、CD4/CD8、NK比較 治療前,兩組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細胞免疫功能均明顯改善,觀察組CD3+、CD4+、CD4/CD8、NK 明顯高于對照組,CD8+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2.2 兩組純音聽閾測定氣導聽力提高水平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0.5、1、2 kHz 純音聽閾測定氣導聽力提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D42、CD82、CD32、CD4/CD8、NK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純音聽閾測定氣導聽力提高水平比較(dB)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現代研究認為,SOM 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中耳呈負壓狀態, 繼而引起黏膜水腫、滲出,出現中耳積液。有關SOM 的發病病因及病理機制目前仍不明確[5]。研究認為, 感染、 咽鼓管障礙以及免疫反應等是引起SOM 的主要因素[6]。故盡快恢復咽鼓管功能、抗感染治療和抑制免疫反應是治療SOM 的主要方向[7]。 地塞米松為傳統抗炎、抗過敏藥物,可抑制炎癥細胞的增生,對局部炎癥起到緩解作用。 但藥物吸收較快,作用時間較短,且大量注射可引起消化出血、代謝紊亂狀況[8]。 本研究中,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提示該藥治療效果有限。
鹽酸氨溴索(AH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是一種黏液溶解劑,能夠抗氧化、降低機體炎性介質的釋放。 刺激咽鼓管、中耳黏膜表面活性物質合成與分泌,改變側咽鼓管的開張壓力,達到改善通氣的效果[9];同時還可調整黏膜纖毛系統中的黏液毯凝膠層以及溶膠層之間的比例,促進黏液纖毛運輸,廓清中耳積液,恢復患者咽鼓管生理功能。 本研究采用鼓室內注射的給藥方式,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咽鼓管、鼓室,更利于局部炎癥性反應及水腫狀態的消退,從而恢復黏膜表面活性物質的正常分泌功能。 周福林[10]采用AHI 逆行咽鼓管插管注入的方式治療SOM 取得了滿意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不同頻率的氣導聽力提高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對于分泌性中耳炎聽力水平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在病理狀態下, 中耳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受表面微生物刺激,會引起淋巴組織的增生,經抗原遞呈細胞(APC)處理、識別及活化T 輔助細胞,使得CD4+細胞增多,增強對MHC-Ⅱ類抗原結合力,擴大免疫應答過程[11]。 CD8+分子則對MHC-Ⅰ類抗原結合力具有增強作用, 主要表現為殺傷作用,體現在抑制B 淋巴以及Th 細胞的功能上,對抗體產生起到抑制作用。 近年來中耳免疫細胞的實驗研究發現, 中耳的免疫活性物質對SOM 發病具有重要意義[12]。 中耳過度免疫反應可釋放出更多的炎性介質,增加血管通透性,導致咽鼓管和中耳黏膜水腫[13-14]。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NK 明顯高于對照組,CD8+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氨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有助于增強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改善聽力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其可能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1] 王瑛. 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153-154.
[2] 楊曉軍,多吉,曹紅.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積液的診治分析[J].醫學綜述,2013,19(23):4385-4387.
[3] 周志軍,葉建明,管建麗.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分析[J]. 海峽藥學,2010,22(5):165-166.
[4] 張政,熊素芳,趙端儀,等.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前后細胞免疫指標分析[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2):12-14.
[5] Yaman H, Yilmaz S, Guclu E, et al.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recurrence after tympanostomy tube extrusion [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0, 74(3):271-274.
[6] 陳婷婷. 鹽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及對鼓室導抗圖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8):64-66.
[7] 胡明,馬元煦,程巖,等.鼓室內注射甲潑尼龍和鹽酸氨溴索治療老年分泌性中耳炎90 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212-3213.
[8] 陳秋華,賴水英,陳娟.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與地塞米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5):472-472.
[9] Velepic M, Starcevic R, Bonifacic M, et al. The clinical status of the eardrum: an inclusion criter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0,75(5):686-690.
[10] 周福林. 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40 例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 2011, 13(7):1274-1276.
[11] Kvaerner KJ, Kristiansen HA, Russell MB. Otitis media history,surgery and allergy in 60-year perspectiv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0, 74(12):1356-1360.
[12] 梁健剛, 陳靖, 黃郁林, 等. 耳內鏡下鼓膜穿刺與鼓膜置管及鹽酸氨溴索沖洗中耳腔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2, 7(2):30-32.
[13] Nakamaru Y, Takagi D, Oridate N, et al. Otolaryng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2,146(1):119-121.
[14] 薛蓮,周建榮.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Meta 分 析[J].重慶醫 學,2013,42(27):3219-322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