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曉智
白內障是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患者發病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視力進行性減退、眩光感、模糊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相關文獻結果顯示[1],到2025 年全世界將有4 千萬人因為白內障而失明。 因此,研究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白內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上對于白內障以手術治療為主,常見的有常規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不同手術方法療效不盡相同[2]。 為了探討人工晶體植入不同術式對老年白內障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對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來我院診斷、治療的80 例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在履行充分知情告知的情況下,由患者自行選擇采用人工晶體植入術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患者人工晶體植入術式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40 例。 其中實驗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57~83(76.5±0.8)歲;病程1~10(3.5±1.4)年。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56~83(76.7±0.8)歲;病程1.2~10.5(4.2±1.1)年。 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符合老年性白內障臨床診斷標準;年齡> 40 歲;行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符合手術相關指征[3]。 排除標準:資料搜集不全或中途失訪者;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或其他嚴重疾病患者[4]。
1.3 方法 手術前醫師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及眼部檢查,包括眼壓、沖洗眼道等,并采用彩色A 超、B超等進行檢查,計算出人工晶體的度數;術前3 d 給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手術前30 min 給予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4 次。 對照組采用常規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過程中嚴格遵循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相關手術操作步驟[5],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抗感染等預防治療。
實驗組采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具體如下:術前對患者進行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做結膜瓣, 注意結膜瓣是以11~1 點方向進行;再對患者做鞏膜隧道切口,并將粘彈劑注入前方,行連續式撕囊,進行充分的水分層以及水分離;擴大內切口寬度,將晶體從囊袋中娩出,抽出殘留的皮質,然后再次注入粘彈劑,在囊袋內注入人工晶體;抽出粘彈劑,觀察切口是否出現滲透等現象,并對其進行適當的縫合。 術后在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6]。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手術前1 d 和術后1、7 及30 d,檢查患者的淚液分泌量(SIT)、淚膜破裂時間(BUT) 等指標, 并觀察兩組術后視力情況。 采用Schirmer 試紙進行SIT 測定(試紙由廣東海升特貿易有限公司提供)。BUT 測定方法:在裂隙燈下, 在患者結膜囊內滴入0.125%熒光素溶液1 滴(約0.01 ml),囑被檢者眨眼數次,然后向前平視,不再瞬目,保持睜眼狀態。通過鈷藍色濾光片,用3 mm 寬的光線來回掃視角膜。 用秒表測定出現淚膜破裂的時間。
1.5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術后臨床癥狀消失,視力1.0 左右;好轉: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視力恢復到> 0.5;無效:患者視力退步、不變或提高不明顯[7]。
1.6 統計學處理 病例數據采用SPSS16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 檢驗,P <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視力比較 實驗組手術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80.0%(P < 0.05,表1)。

表1 兩組術后視力比較[n(%)]
2.2 兩組術后SIT 比較 兩組術前SIT 差異不顯著(P > 0.05);實驗組術后1 和7 d 的SIT 均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SIT比較(n =40,mm)
2.3 兩組術后BUT 比較 兩組術前BUT 水平差異不顯著(P > 0.05);實驗組術后不同時間的BUT短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BUT比較(n =40, s)
目前對于老年白內障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多數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是不同手術方法療效不一。常規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術后容易產生水腫、視力模糊等[8]。
近年來,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在老年白內障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 這種手術主要通過戳開前囊中央部分,然后將晶狀體核娩出,并采用白內障同步注吸針頭吸出周邊囊袋內的皮質,從而保留完整的晶體狀后囊和周邊前囊,然后在粘彈劑的作用下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其中。 這種手術能夠有效地保留晶狀體后囊,更加有利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狀體。 其治療效果理想,已成為老年白內障的主要治療方法[9]。 本研究中,實驗組手術療效優于對照組,與相關研究結果[10]類似。
本研究中, 實驗組術后1 和3 d 的SIT 均高于對照組(P <0.05),由此證實,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淚膜及淚道功能[11]。此外,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治療過程中,對于晶狀體的處理多以劈核為主,對患者安全性能更高,處理效果也更加理想[12]。 由于切口比較小,術后不需要再進行縫合,能夠大大降低術后不良反應或并發癥的發生[13]。手術切口引起的手術散光也相對較小,對角膜原有的屈光狀態沒有明顯的影響,使得患者手術后視力恢復較快[14]。 實驗組術后1~30 d 的BUT 均短于對照組(P <0.05),提示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能夠保證患者淚液分泌量足,縮短患者淚膜破裂時間[15]。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老年白內障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1] 鐵兵.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合并白內障42 例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104-105.
[2] 鄺國平,劉科峰,馮少穎,等.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是否聯合周邊虹膜切除術的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5):866-867.
[3] 胡長青,周建平.小切口白內障手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臨床療效觀察[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4):85-86.
[4] 黃艷君,劉斐,邵東平,等.超聲乳化聯合房角粘連分離術治療急性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11,12(4):52-54.
[5] 鄒玉平,林振德,周靜,等.不同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小 粱 切 除 術 的 療 效 比 較[J]. 中 華 眼 科 雜 志,2011,37(2):335-337.
[6] 李水卿. 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影響視力因素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4):96.
[7] 牟琳,郝燕生.高度近視眼后發性白內障手術后囊切開方法研究[J].華西醫學,2010,25(7):1282-1283.
[8] 王亞軍.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障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2,18(9):1214-1216.
[9] 郭華,梁笑瓊.白內障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后低視力的原因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128-129.
[10] 呂家其.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5(12):1950-1952.
[11] Martin W.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ataract surgery based o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urvey of Ageing[J]. J Health Economics,2011, 30 (4):730-739.
[12] Capella MJ,Barraquer 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axial micro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standard phacoemul sification[J]. Arch Soc Esp Oftal mol,2010, 85(8):268-273.
[13] Jorge LA,Ma CCA,Jose LRP,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rneal biomechanical changes after micro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standard coaxial phacoemulsification [J]. J Catar Refrac Surg,2010, 36(6):890-897.
[14] Christoffer O,Henrik LA,Birgit S,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in a large cohort of diabetes patients: visual acuity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 J Catar Refract Surg,2011, 37(11):2006-2012.
[15] William J,Dupps J. Cataract surgery in the elderly and the ill[J].J Catar Refrac Surg,2011, 37(5):8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