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斌,葉美英,李 玲,盧 蕊,郭冀梅,陳俐利,李玉友
直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1],目前已將術前判斷浸潤深度、分期和預后大量運用于臨床治療過程中。 結腸鏡雖能窺探腫瘤擴散程度,但無法得知腫瘤的浸潤程度,因此對患者術前預判的幫助作用有限[2]。 目前對于腫瘤浸潤深度的檢查一般采用超聲檢測,直腸腔內超聲(TRUS)評價直腸癌浸潤深度的準確度較高。 本研究探討術前超聲檢測判斷直腸癌患者浸潤深度對后續治療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進行超聲檢測的直腸癌患者49 例, 依據UICC 2002 年公布的TNM 分期標準對直腸癌進行分期,將患者分為UT1 組5 例、UT2 組8 例、UT3 組19 例、UT4 組17 例,其中進展期12 例,早期37 例?;颊呷脒x條件:在此次檢查前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放療、化療治療;未出現嚴重的腸道狹窄癥狀;自愿參與本研究, 配合進行相應的資料收集和健康調查。49 例中,男性28 例,女性21 例;年齡23~54(45.31±3.44)歲;腫瘤直徑0.5~3.0 (2.33±0.45) cm。
1.2 檢測方法 應用Philips 公司生產的iu22 超聲診斷儀,經直腸腔內探頭,頻率5~9 Hz,患者取左側屈膝臥位, 用乳膠套將涂有耦合劑的探頭罩住,再次涂上耦合劑,緩慢置入患者直腸內,探頭遠端應盡量超越腫瘤邊緣以取得多方位的腫瘤超聲圖像,觀察記錄腫瘤的大小、硬度、內部回聲、周圍血流情況等數據, 以及探頭頂端進入直腸至病變距離、是否浸潤周圍組織和器官,判斷腫瘤嚴重程度;應用脈沖多普勒測量腫瘤內動脈阻力指數。
1.3 分期標準 依據UICC2002 年公布的TNM分期標準對直腸癌進行分期,UT1 期: 腫瘤主要集中于黏膜層或黏膜下層;UT2 期: 腫瘤存在于黏膜下層、黏膜層和低回聲固有肌層,未到達外膜高回聲區;UT3 期:腫瘤至漿膜層;UT4 期:腫瘤擴散到相鄰組織或器官[1]。
1.4 診斷指標計算公式 靈敏度 (Se)=a/(a+c),特異度(Sp)=d/(b+d),準確度(π)=(a+d)/n,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 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 其中a 為有病患者被診斷為有病的例數,b 為實際有病被診斷為無病例數,c 為無病患者被診斷為有病的例數,d 為無病患者被診斷為無病的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術前分期與術后病理分期比較 術前超聲檢測為UT1 的有2 例術后病理檢查不屬于該期,UT2 中有2 例,UT3 中有2 例,UT4 中有4 例, 本組共10 例發生誤診, 術前超聲檢測準確率為79.59%(10/49)。 見表1。
2.2 術前超聲檢測相關數據比較 UT1、UT2、UT3 和UT4 的準確度分別為79.60%、80.03%、79.59%、79.63%。 陽性預測準確率、陰性預測準確率以及靈敏度和特異度均在60.00%以上,表明術前檢測在直腸癌檢測中具有重要意義。 見表2。

表1 術前TRUS 分期與術后病理分期比較(例)

表2 術前超聲檢測相關數據比較(%)
2.3 術前檢測分期與應用手術方式比較 術前檢測對手術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嚴重的UT4 期患者以根治術為主要方式,而早期的UT1 患者中則以局部切除術為主要方式,見表3。

表3 術前TRUS檢測分期與手術治療方式比較(例)
直腸癌超聲圖像表現為血流紊亂及豐富的低回聲[3],直腸癌超聲分級的依據為直腸超聲解剖[4]。由于浸潤在某些情況下僅發生在腫瘤的邊緣部分,其中包括腫瘤僅出現微小浸潤時,超聲表現為沿固有肌層與漿膜之間輕微的不規則低回聲[5],對腫瘤是否出現向上或向下的浸潤判斷十分重要。
直腸癌患者術前評估分期過程中有許多因素限制分期的準確性[6]。 首先,診斷的準確性一方面受限于操作者的經驗;另一方面還會受到臨床因素的限制,包括絨毛腺瘤與早期侵犯黏膜的腫瘤細胞通過超聲檢測難以區分,腫瘤并發炎癥時往往導致評估過深[7],通過超聲難以準確分辨病情的嚴重程度,在靠近肛門和直腸橫褶的腫瘤很難確診。 再則探頭與腫瘤之間的角度會形成觀測死角,不能準確判斷病情[8],腸腔內的排泄物、腫瘤潰瘍內氣體會影響腫瘤的判斷。 可能出現偽腫瘤判定的現象[9-10]。
本組49 例直腸癌術前超聲診斷中,有10 例發生誤診,準確率為79.59%,表明術前超聲診斷的準確率較高, 但誤診率也比較高。 UT1、UT2、UT3 和UT4 的 準 確 度 分 別 為79.60%、80.03%、79.59%、79.63%。 陽性預測準確率、陰性預測準確率以及靈敏度和特異度均在60%以上,表明術前超聲檢測在直腸癌檢測中具有重要意義。 術前超聲檢測對選擇手術治療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嚴重的UT4 期患者以根治術為主要方式,而早期的UT1 患者則以局部切除術為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術前超聲檢測對直腸癌浸潤深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檢測結果可以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表現為處于UT1 階段的患者主要應用局部切除術,處于UT4 階段的患者主要應用根治術進行治療。 但是術前超聲檢測存在約20%的誤診率,因此,臨床還需結合其他檢測方法結果進一步綜合分析判斷。
[1] 彭成忠,黃品同,王力,等.超聲雙重造影對直腸癌大體分型的評估及其意義[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11(9):48-51.
[2] 劉長珠,王會敏,曹務騰,等.經直腸雙平面超聲聯合經直腸三維超聲在直腸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4,14(2):143-146.
[3] 廖盛日,范智慧,嚴昆,等.經直腸超聲對放化療后直腸癌浸潤深度判斷價值探討[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3):259-262.
[4] 李敬,焦彤,吳中權,等.經直腸雙平面超聲判斷直腸癌術前T分期[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5):413-415.
[5] 彭海霞,褚以態,蒯榕,等.高頻微探頭超聲內鏡檢查在結直腸癌術前TN 分期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11,18(6):855-857.
[6] 張春爽,趙世芬,楊文鳳,等.直腸腔內超聲對直腸癌浸潤深度的術前評價[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21-23.
[7] 胡楊柳,陳莉,李衛平,等.腔內超聲聯合血清癌胚抗原檢測對直腸癌分期的診斷[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52(12):67-69,89,封3.
[8] 戴維德,郭發金,陳秀華,等.直腸腫瘤經雙平面腔內超聲診斷與手術病理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4):367-369.
[9] 沈小春,彭安國,李霞,等.自制水囊配合微探頭超聲內鏡在直腸癌術前分期的運用[J].重慶醫學,2011,40(13):1322-1323,封4.
[10] 朱江,黃品同,丁克峰,等.環掃型經直腸腔內超聲檢查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腫瘤雜志,2013,35(2):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