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紅
寧夏靈武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4 年寧夏靈武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梧桐樹鄉九隊漁場進行草魚輪捕高產高效養殖試驗,魚種放養時間2014 年4 月8 日,養殖周期5 個月。采取輪捕養殖方式,共捕撈4 次,至2014 年9 月1 日完全干塘,共銷售各類魚8755.5 千克,產值97666.4 元,利潤22399.2 元。 平均畝產1250.8 千克, 平均畝產值13952.3 元,平均畝利潤3199.9 元。 投入產出比為1∶1.30。 吃食魚餌料系數1.47,養殖成效十分顯著。 現將養殖情況小結如下:
池塘編號:3 號池塘, 池塘面積7 畝, 平均水深1.5 米。 配套一臺3 千瓦/小時葉輪式增氧機、一套微孔增氧機、一臺自動投餌機。
投放時間:2014 年4 月8 日~20 日。

放養表塘號:3 號塘 面積:7 畝 放養時間:2014.4.8~20
由于投放的魚種規格相差很大,飼料投喂采取硬顆粒飼料與膨化浮性飼料相結合的投喂技術,確保不同魚類都能吃到飼料。在7 月份之前,采取此措施,硬顆粒飼料與膨化浮性飼料的比例為7∶3。 每次投喂先投喂硬顆粒飼料,然后再投喂膨化浮性飼料。 7 月后只投喂硬顆粒飼料。
(1)增氧機的使用方法。 微孔增氧設施每晚9 點開機至第二天上午9 點,遇到極端天氣(下雨、悶熱、水質突變等)開動葉輪式增氧機。 平時晴天白天中午開動葉輪式增氧機2 小時,攪動水體。
(2)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5 月份開始,每20 天,施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降低水體里氨氮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減少池塘污染,降低病害發生。
(1)寄生蟲防治技術。車輪蟲防治: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用量0.7 克/立方米。 指環蟲防治: 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 用量0.5 克/立方米。 貓頭蚤防治: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用量0.5克/立方米,一周施用兩次。
(2)細菌性病害防治技術。細菌性爛鰓病防治: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藥物全池消毒。 內服恩諾沙星粉(5%)每千克魚體重用藥0.4 克,每天投喂2 次,連續投喂3~5 天。細菌性腸炎病防治: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藥物全池消毒,連用2~3 次。 內服磺胺-2,6-二甲氧嘧啶藥餌, 每千克魚體重第一天用藥100毫克,第二天起每天50 毫克,每天投喂2 次,連續投喂7 天。 赤皮病防治:方法同上。 細菌性敗血癥防治:①外用:第一天全池潑灑辛硫磷與硫酸銅合劑,第二天全池潑灑苯扎溴銨溶液消毒,第三天全池潑灑三氯消毒。②內服:投喂氟苯尼考藥餌,每千克魚體重用藥7~15 毫克,每天投喂2 次,連續3~5 天。
2014 年7 月10 日起進行第一次輪捕,8 月12 日進行第二次輪捕,8 月31 日進行第三次輪捕,9 月1日干塘。

魚類銷售表1時間:2014.7.10 單位:千克、元/千克、元

魚類銷售表2時間:2014.8.12 單位:千克、元/千克、元

魚類銷售表3時間:2014.8.31. 單位:千克、元/千克、元

魚類銷售表4時間:2014.9.1. 單位:千克、元/千克、元

總銷售表(單位:千克、元)
3 號池塘, 共出產各類魚8755.5 千克, 產值97666.4 元, 平均畝產1250.8 千克, 平均畝產值13952.3 元。
(1)魚種成本

品種 數量 公斤 單價 元/公斤 金額 元 2 齡草魚 1408.5 15.2 21409.2 1 齡草魚 117.5 18 2115 鯉魚 358 10 3580 鰱魚 543 4 2172 鳙魚 191 5 955 鯽魚 103 8 824 小計 2721 31055.2
(2)飼料投喂。 共投喂飼料7760 千克,單價4.2元/千克,合計32592 元。
(3)其他費用

項目 畝費用 元 總費用 元 水費 140 980 電費 70 490 承包費 200 1400 人員工資 500 3500 藥物、肥料 150 1050 設備折舊 100 700 息金 500 3500 合計 1660 11620
3 號池塘總體投入成本為75267.2 元, 平均畝投入10752.5 元。 其中魚種投入占總投入的41.2%,飼料投入占總投入的43.3%, 其他投入占總投入的15.5%。
3 號池塘總體投入成本為75267.2 元, 平均畝投入10752.5 元。
總產出為97666.4 元,平均畝產出為13952.3 元,凈利潤為22399.2 元,平均畝利潤3199.9 元。 投入產出比為1∶1.30。 吃食魚餌料系數為1.47。
靈武市梧桐樹九隊漁場3 號試驗池,經過5 個月的養殖,現已全部出魚銷售,產量指標達到設計指標,經濟效益顯著。 單產創近十年新高。
優點:
1.有效利用水體養殖空間,充分發揮單位水體產能。
2.采取輪捕養殖模式,均衡上市,保持池塘合理負荷,降低養殖風險;及時回籠資金,僅第一批出魚回籠資金就占整個養殖資金的40%;
3.及時銷售,趕上好行情(7 月10 日,草魚單價15.2 元/千克、8 月12 日,草魚單價12 元/千克)。
4.引進、使用微孔增氧設備,保證了高產池溶氧充足,沒有發生嚴重的浮頭現象,推斷池塘的放養密度還可以加大,產量還有增加的空間。
5.在養殖飼養中針對生長情況,投喂不同類型飼料,有利于不同種類、不同規格魚類的快速生長。此試驗池塘吃食魚餌料系數僅為1.47,創本地十年來最低的餌料系數,有效的利用飼料、減少水體污染。
存在的問題:
1.放養比例不盡合理:主養品種草魚分為三檔,一檔規格400~500 克/尾占放養草魚總的比例為15.8%;二檔規格200~300 克/尾占放養草魚的總比例為43.6%; 三檔規格41.7 克/尾占總放養草魚的比例為40.6%。其中三檔規格較小,不能發揮出生長潛能,放養的規格應在100~150 克/尾較為適宜。 一檔規格的放養總比例可調高到20%。
2.應根據魚類生長的情況決定上市,盡量發揮出魚類生長的潛能。 此口試驗池,原計劃第一批出魚時間定為7 月底,出塘規格1~1.25 千克/尾。 而實際出塘時間為7 月10 日,出塘規格0.85~0.98 千克/尾,雖然售價高,但魚類單體的生長性能受到限制,魚類凈生長率較低。
3.魚種投入所占比例較大(常規養殖魚種投入占總投入的30%左右),外購草魚種單價15.2 元/千克,自己培育的魚種成本為11~12 元/千克, 此口試驗池塘放養的草魚種,一半為外購魚種,侵占了池塘利潤。解決方法:專塘培育大規格草魚魚種、成魚塘套養一定數量的草魚一齡魚種,培育成大規格魚種,能有效降低魚種成本,增加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