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二國
河北省陽原縣農牧局
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陽原縣施肥現狀,分析和掌握施肥中存在的問題, 更好地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無公害和高產優質農產品生產, 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科學施肥水平,減少環境污染服務,降低農業投入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農戶施肥情況調查由土樣采集技術人員在完成田間取樣時同步進行。 當調查農戶確定后,接下來的工作是收集農戶(地塊)施肥信息和數據。數據收集的主要途徑是填寫調查問卷。調查方法采用面訪式問卷調查,即調查員與被調查者面對面,調查員詢問,被調查者回答的一種調查方式。
陽原縣地處河北西北丘陵山區,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0.4 萬畝左右。 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同時也是肥料使用大縣,常年化肥使用量在1.6 萬噸左右。 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占糧食增產貢獻率的60%以上,長期以來,盲目施肥、過量施肥、施肥不足現象普遍存在,肥料利用率不足30%。 在肥料使用上存在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磷肥、輕鉀肥;重大量元素肥、輕中微量元素肥;在施用方法上表施和撒施現象較為普遍;另外,作物之間施肥不平衡,尤其蔬菜生產中過量施肥現象嚴重,這不僅造就成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而且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特別是近年來,化肥價格高位運行,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民增收。
調查樣本數為4000 個。

調查樣本數和分布
陽原縣玉米的肥料施用品種主要包括有機肥、碳酸氫銨、尿素、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硫酸鉀、玉米專用肥。其中有機肥主要包括牛糞、豬糞、馬糞、羊糞、雞糞和人糞尿,用作基肥,農戶對蔬菜、馬鈴薯類等經濟效益相對較高的作物普遍重視施用有機肥,而在玉米上施用有機肥的農戶很少, 只占到總調查農戶的3%,這些農戶自家養殖牲畜獲得的有機肥除了滿足蔬菜、馬鈴薯類等經濟效益相對較高的作物以外,剩余的部分施用到玉米上,平均每畝投入量不足1000 千克。
玉米上施用的磷肥主要有過磷酸鈣和磷酸二銨;鉀肥有硫酸鉀,磷肥和鉀肥都用作基肥。 其中農戶磷肥的用量平均為7.2 千克/畝(以P2O5計,下同),最高用量為18.4 千克/畝,最低用量為2.0 千克/畝;農戶的鉀肥平均用量不足2 千克/畝(以K2O 計,下同),主要是一些高產農戶在施用,95%的農戶都不用鉀肥,玉米吸收的鉀主要依靠土壤鉀來供給。
玉米上施用的單質氮肥主要包括碳酸氫銨和尿素, 其中30%~40%用作基肥, 60%~70%用作追肥,農戶的平均用量為13 千克/畝(以純N 計,下同),最高用量為35 千克/畝,最低為10 千克,差異很大。
陽原縣谷子的肥料施用品種主要包括有機肥、尿素、磷酸二銨、復合肥等。 其中有機肥主要包括牛糞、豬糞、馬糞、羊糞、雞糞和人糞尿,和玉米有機肥施用習慣不一樣,陽原縣西部鄉鎮農戶在谷子上普遍施用有機肥做基肥,平均用量為1000-1500 千克/畝,東部鄉鎮瘠薄土地農戶在谷子上普遍施用有機肥做種肥,平均用量為50~100 千克/畝。
除了玉米和谷子以外,陽原縣以雜豆為主的小雜糧發展也很迅速,雜豆基肥主要施用有機肥和過磷酸鈣,采用尿素作為追肥。 總體來看,雜豆N 平均用量為15 千克/畝,P2O5的平均用量為8 千克/畝,K2O 平均用量為3 千克/畝, 豆類作物N 平均用量為3.5 千克/畝,P2O5平均用量為3.2 千克/畝,K2O 平均用量為2.6 千克/畝(農戶一般不施用鉀肥)。
陽原縣目前種植的蔬菜和瓜類主要包括芹菜、甜椒、西瓜和甜瓜等。 蔬菜和瓜類施用的肥料品種主要包括有機肥、尿素、磷酸二銨、過磷酸鈣、三元復合肥、硫酸鉀、蔬菜專用肥、磷酸二氫鉀等。其中有機肥主要包括牛糞、豬糞、馬糞、羊糞、雞糞和人糞尿,主要用作基肥,農戶的平均投入量為2500~3000 千克/畝。除了有機肥以外,農戶還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硫酸鉀、三元復混肥作為基肥來施用。
對于蔬菜和瓜類來說,農民為了追求高產,大量地追施氮肥和鉀肥,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相當的一部分農民結合灌水進行施肥,如芹菜、甜椒至少追肥3 次,畝追施氮量達到23~31 千克,大大地超過了作物整個生育期對氮肥的需求,因此針對蔬菜的合理平衡施肥相對于糧食作物來說顯得更為重要,陽原縣土肥站提出了常見的蔬菜施氮量推薦如下。
陽原縣不同作物、不同類型區和不同鄉鎮的化肥施用量可以得出,單位面積化肥養分平均投入量以蔬菜最高,玉米次之,谷子、豆類等糧食作物相對較低;在區域分布上,在高肥力的河川區施肥量較高,在低肥力的淺山丘陵區施肥量最低;從不同鄉鎮的化肥施用量可以看出, 農戶施肥量與其經濟收入水平有關,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農戶施肥量較高,經濟條件較差的鄉鎮和農田比較多的農戶施肥量較低。
由于地形、氣候、施肥技術等因素影響,葉面噴施微肥和微肥拌種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 利用率不高;而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失衡,使作物的生理性病害普遍發生,從而造成產品產量和品質的下降。
特別是糧田施肥, 部分農戶依然堅持上世紀80年代的“一白一黑”施肥模式,即每畝施一袋氮肥,一袋磷肥。 果園施入的有機肥時間不當,而且施入的有機肥未經充分腐熟,結果造成菜田病蟲發生嚴重。 盲目施肥和經驗施肥不僅造成肥料的浪費,而且還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由于單施有機肥不如直接施用化學氮肥補充作物養分來得快, 傳統的有機肥積造施用又臟又苦、費工費時、肥效遲緩,而化肥的增產效果立竿見影,特別是化學氮肥在促進作物生產的直觀效果比有機氮更為明顯,因此廣大農戶長期以來在玉米等大田作物形成了重化肥而忽視土壤有機養分補充的錯誤習慣,導致了有機肥的用量一直很低。
多年來陽原縣農戶用的單質氮肥是碳酸氫銨和尿素,而碳酸氫銨由于濃度低和揮發性強,用量也在逐漸地減少,因此尿素的用量在逐年地增加,氮肥產品明顯走向單一化趨勢,不論土壤、氣候如何,各地都大量地施用尿素。 不可否認,尿素在成本和氮含量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和其它大量的氮肥品種相比,揮發量是最大的。 所以盲目的大量投入尿素,在粗放的施肥管理下,則不利于施肥增產效應和養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時對環境造成巨大的代價,顯然是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從農戶的化肥施用品種來看,復混肥占有一定的比例,許多農戶也施用作物專用肥,但目前在陽原市場上的玉米、蔬菜專用肥料名目混雜,種類繁多,出現的問題是:品牌繁多,壽命短,優質品牌少;技術水平差,大部分專用肥從工藝到使用效果與通用肥沒有區別;劣質專用肥坑農害農時有發生;專用肥配套的農化服務技術支持和推廣缺乏,使用中未能發揮專用肥的優點;生產企業只考慮經濟利益,不考慮甚至不了解農作物需肥規律和當地土壤養分含量狀況,許多專用肥不適合當地土壤、農業發展的需要。